APP下载

新形势下猪病防治关键技术

2021-03-28杨燕杨俊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病防治猪病猪群

杨燕,杨俊

(仁寿县富加中心畜牧兽医站 620575)

随着猪肉需求量的增长, 猪群养殖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猪病防治管理是保障猪肉安全及养殖户收益的重要工作。结合当前现状来看, 猪病防治管理中的问题较多。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养殖户、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增长。 因此,探讨可行的猪病防治关键技术具有一定必要性。

1 常见猪病分析

目前,常见猪病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1 猪瘟

猪瘟是一类由猪瘟病毒引发的常见传染病。 这类疾病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感染范围大、不限季节等特征。 非洲猪瘟是一种典型猪瘟。 根据我国2018 年8 月中旬首次出现的非洲猪瘟疫情经验来看, 处于急性、 最急性阶段的非洲猪瘟病猪死亡率达100%。这类疾病的发生、散播,容易为养殖户带来极大经济损失。

1.2 弓形虫病

这类猪病以高温、食欲减退、咳嗽、呼吸急促等为主要表现,且多见于2~4 月龄的仔猪群体。 这种疾病的病原多为刚地弓形虫,而猫科动物则是该病原的终末宿主。 通常情况下,猪群出现弓形虫病的主要原因为:存在于猫排泄物中的弓形虫卵囊,导致猪舍内器具、饲料、水源等污染,而当猪通过摄食途径感染弓形虫病后,容易为养殖户、养殖场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1.3 圆环病毒病

作为一类常见病,圆环病毒病主要由猪圆环病毒(PCV)所致。 这类常见猪病的典型表现为食欲下降、生长迟滞、消化不良、被毛粗糙、腹泻等。 圆环病毒病以断奶仔猪为高发群体,且多发于秋季及夏季。 这种疾病的传染性较强。

1.4 布鲁氏杆菌病

这种猪病以乳房肿胀、腹泻、食欲减退、高温等为主要表现。布鲁氏杆菌病可经胎盘、生殖道、呼吸道等相关途径感染。与其他常见猪病相比,这类猪病的典型特征为:危害较小。 通常情况下,病猪经及时治疗即可恢复。

2 猪病防治工作中的不足

结合当前猪病防治工作现状来看,猪病防治管理中的不足主要体现为:

2.1 预防意识低下,防疫工作存在疏漏

猪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部分养殖户、养殖场所有者的猪病预防意识不足, 其并未对猪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建立正确认知。 某农村地区42 个散养户的猪病预防意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预防猪病的养殖户占比为73.81%。 养殖户的预防意识问题,限制了农村地区猪病防治工作质量的提升。 此外,各地区养殖户、养殖场的猪病防疫工作也存在一定问题[1]。 例如,部分养殖户认为,仅需对猪病高发群体,即仔猪使用防疫药物即可。 事实上,不同猪病的发病范围不同。 虽然仔猪为多数猪病的高发群体,但猪瘟、胃肠炎等疾病,也容易导致其他月龄健康猪患病,甚至导致其死亡。

2.2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是猪病防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2]。饲养管理工作与猪病防治间的关联为:第一,传染源。 在以弓形虫病、布鲁氏杆菌病等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中,如健康猪群的饲料、饮水被污染,可于较短时间内,造成疾病的大范围传播。第二,营养供给。在猪群养殖中,饲养管理状况,直接决定猪只的营养摄入状况。 营养供应充足,提示猪的免疫力较强,其发生相关猪病的风险较小。 即使在发生相关猪病后(致死率较低的疾病),做好病猪的饲喂管理,也可经改善营养供应这一途径,加快病猪的康复。 相比之下,如养殖户、养殖场的饲喂管理存在不足,则容易增加健康猪群的发病风险及死亡风险。 结合当前猪群饲养状况现状来看,个别养殖户的饲喂知识储备严重不足, 多遵循既往饲养经验开展饲喂管理,其饲养管理质量欠佳。

2.3 猪舍环境管理欠佳

在猪群养殖中,干净、清洁的环境是保障猪只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但在实践猪群养殖工作中,部分养殖户尤其是小规模养殖户,受资金、管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做好猪舍环境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猪舍内可能因存在器具污染、墙面污染等状况,而造成相关疾病的散播,进而为养殖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2.4 猪病预防缺乏针对性

随着猪病防治宣教工作的不断深化, 我国农村地区的猪病防治体系变得越来越完善。 结合当前现状来看,多数养殖场,多已建立了相应的猪病预防体系。 但从其预防体系的构成来看,养殖场的猪病预防模式普遍具有泛化性特征, 即所采取预防措施的适用范围为多种猪病。 这种预防体系,虽然可对各类猪病起到一定的防控效果,但由于其针对性不足,猪群仍然可能会面临一定的猪病侵袭风险。

3 新形势下猪病防治的关键技术

在当前新形势背景下,为提高猪病防治质量,可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措施,应用于实践猪病防治管理工作中:

3.1 强化猪病防治宣教,全面开展猪群防疫

药物防疫是预防猪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3]。结合当前各地区的猪病防治工作现状来看, 导致防疫措施防控效果受限的主要原因为:个别养殖户、养殖场管理者的防治意识低下,未按照猪病防治工作要求开展全面防疫。 对此,可通过如下措施,提升猪病防治质量:

第一,防治宣教措施。 按照纠正养殖户错误认知、提升猪病预防意识这一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 面向上述群体开展疾病宣教。 例如,某地区在畜牧局主导下,同时通过村集体宣传教育活动、微信公众号发布猪病防疫防治专题文章、制作并发放防疫手册这3 种途径,改善养殖户的防疫、预防意识,扩充其猪病预防知识储备。第二,防疫指导措施。除了养殖户、养殖场管理者的主观意愿外,当地兽医的专业技术支持,也是决定猪群防疫普及率的重要因素。 为了达成全面防疫目标,各地畜牧局可要求兽医主动为养殖户、养殖场,提供猪防疫服务。

3.2 重视饲喂作用,构建科学饲喂管理体系

猪的饲喂管理,与其疾病发病率密切相关。鉴于饲喂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可将饲喂管理作为优化猪病防治的主要方向,经引导养殖户、养殖场构建科学饲喂管理体系这一路径,充分发挥饲喂管理对猪病防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科学饲喂管理体系的构建流程为:第一,合理配置饲料。 为降低猪群的疾病发生率,养殖户、养殖场需在科学饲喂知识的指导下,为不同月龄的猪配置营养充足、绿色无公害的饲料,以此为猪群的健康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选定饲喂量、饲喂频率。饲喂不足、过量饲喂,均可能影响健康猪只免疫功能这一途径,增加胃肠炎、弓形虫病等相关猪病的发病风险。 为避免出现上述状况,养殖者需根据猪只的月龄、营养供应需求,合理确定每日饲喂量及饲喂频次[4]。 此外,每次进行投放新饲料前,需注意检查饲料是否存在异常味道、变色等问题,以防健康猪只因摄入变质饲料而影响其健康状况。 第三,疾病高发期、发病后的饲喂管理。在猪群饲喂管理中,疾病高发期、发病后,无疑是2 个重要时段。在疾病高发期阶段,为避免相关疾病的形成,养殖者应尽量避免更换新饲料或大幅度调整饲料中各成分配比, 以防猪群因不适应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而当猪群出现相关疾病后,需在实施分离管理、分离饲喂的基础上,采用多次饲喂法,确保病猪的营养供应充足。 如病猪伴食欲不振状况,可参照兽医的意见,采用注射营养成分的形式,维持其正常营养代谢。

3.3 完善猪舍管理模式,维持猪舍清洁性

随着猪病防治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 猪舍管理工作与猪病防治效果间的密切关联,逐渐得到了明确证实。 为了进一步优化猪病防治效果,可借助构建完善猪舍管理模式这一路径,为养殖户、养殖场提供可靠支持。

猪舍管理模式的完善要点在于:第一,基础保温管理。 通过对各类猪病发病季节特征的分析可知,季节交替期、秋季为猪病高发期。 为减少由猪病引发的经济损失,可指导养殖户、养殖场将上述时段作为重点, 通过配置加温设备、 温度监测装置的形式,做好猪群的保温工作,以防因温度骤降或频繁变化,影响其免疫力,进而诱发相关猪病。第二,通风管理。通风管理是保障猪舍内空气质量的关键措施。 为提升猪病防治工作质量,养殖户、养殖场需根据所处季节,设置科学合理的通风管理模式。 例如,某养殖户自推行夏秋季每日通风2 次、 冬春季每日通风1 次管理模式以来,其猪群发病率下降约5.2%左右。第三,消毒管理。为消除猪舍内的传染源,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养殖场、养殖户,还应做好猪舍各区域的消毒工作。 消毒期间,重点针对饮水槽、食槽等易被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 以此降低相关疾病的传播风险。 第四,清洁管理。 为提升猪病防治质量,养殖场、养殖户需按照不低于每日1 次的标准,及时清洁猪舍环境。

3.4 加强猪病分析,制定针对性防治体系

常见猪病种类较多,且部分猪病的危害较大。为改善猪病防治效果,可参照各类猪病的特征、易发时段,引导养殖户、养殖场,建立有针对性的猪病防治体系。

以猪弓形虫病为例,可将其防治体系设置为:第一,预防。做好猪舍的保护、隔离管理,杜绝感染源(猫科动物)进入猪舍内部。 此外,定期针对猪舍进行消毒,同时确保饲料、饮水等的安全性。 第二,治疗。 猪群中出现弓形虫病猪后,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按照每日1 次、每次60mL 的频率,实施六甲氧嘧啶肌肉注射治疗。 连续用药5d,多可消除病猪的一系列症状。

4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猪病防治管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了提高猪病防治质量, 需在充分了解当前猪病防治管理中不足的基础上,运用适宜的策略,逐步提升猪病防治管理工作质量及成效。此外,还可于猪病防治管理中引入有效的新型防治技术,以帮助养殖户、养殖场增加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病防治猪病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群亚健康
秋季养猪谨防5种常见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