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办法
2021-03-28吴纯华
吴纯华
(湖南湘西州保靖县农业农村局 416500)
历史上70%以上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主要来源于动物宿主,它们与人类之间跨越物种屏障,形成了病原体传播网络。猪肉是人们主要的肉类消费品,其品质关系食品安全和全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好商品猪屠宰检疫工作是预防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对保障肉产品质量有极其重要作用。
1 商品猪屠宰检疫的发展现状
屠宰检疫分为活体检疫和宰后检疫,目的是检查商品猪是否携带传染病源,避免病源扩散传播。保证两个程序都合格,为商品猪出具合格检疫证明,确保流入市场的商品猪质量是屠宰检疫工作的价值。感染疫病的商品猪一旦流入市场,后果极为严重,在动物检疫工作中要以预防为主,从根源防止病毒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作用。但部分散养户对检疫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检疫人员专业知识参差不齐,农村屠宰管理难,各部门之间配合不足等问题仍急需解决。
商品猪的不同疫病存在一些相似病症,在注意疫病共性症状的情况下,要熟知各种疫病独特的发病症状,严谨、科学、有效地做好检疫工作,对各种疫病做出针对性处理。
2 商品猪屠宰检疫的几种疫病和处理办法
2.1 口蹄疫
生猪感染口蹄疫病毒短时间会快速传染,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身体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水泡,检疫时要区分其与疱疹病症的差异。患口蹄疫生猪有高热、闭口流涎等情况,严重会有出血、蹄部溃烂脱落等病状,且心脏易产生病变。在检疫商品猪时,注意心脏是否患有心肌炎病症(虎纹心),心室和心房是否有灰白或黄色的条纹状坏死或斑点。
确诊生猪患病后,需要快速采取措施避免大范围传染,做好隔离,限制生猪移动,查找疫病源头,扑杀销毁同群猪。如果患有口蹄疫的商品猪在检疫中被发现,就要通过焚烧、掩埋等方式进行尸体处理,及时彻底地消除肉制品,严禁流入市场,避免病毒传播。同时,将屠宰用具、养殖场地等进行彻底地消毒。
2.2 猪瘟
猪瘟分慢性型与急性型两类,生猪感染该病表现为较高致死率和传染性,有高热、便秘和腹泻症状,肠道易产生病变,导致肠炎和坏死。前期患病特征在屠宰前易被忽视,但在屠宰后,可以注意到感染猪瘟的商品猪肠道有黑色溃疡、肿胀等,脾脏、肾部可见一定出血点,淋巴、喉头和膀胱等也会看到出血点或血斑,四肢、耳和腹部由于淤积会出现紫斑。
一旦发现病例,立刻停产封锁养殖场和屠宰场,集中相关产品销毁处理,疑似感染的需要高温处理,场地用碱溶液和漂白粉等反复清洗消毒。
2.3 囊尾蚴
囊尾蚴是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体内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肌肉内引起,对公共卫生和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2.3.1 宰前检查重点在舌肌和眼外肌,是否有米粒或黄豆大小凸起,虫体寄生肌肉内,压迫神经,引起肌肉疼痛。
2.3.2 宰后检疫,切开咬肌、深腰肌和膈肌,肌肉干凅、坚硬,成黄白色接结,刀切有砂粒感,切面可见米粒大小黄白色圆形囊泡直径1~3mm,摘下虫体镜检更容易检出。
2.3.3 在检疫中发现囊尾蚴猪体,根据情况分别作泠冻盐腌、高温、工业炼制及全部销毁等处理。
对活猪内是否含有囊尾蚴的检查是较为困难的,因此,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防治猪囊尾蚴病上。首先要避免猪吃人粪,做好饲养场环境卫生,其次人不要吃未熟透的猪肉,最后要给猪定时定量服用相关的药物。
2.4 猪附红细胞体病
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多与寄生虫病、弓形体病等混合感染,单发病例少见。
2.4.1 宰前检疫 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和黄疸,淋巴结肿大。有尿黄、血尿,便干带血。下痢和便秘交替现象。病体发紫,有时全身红紫连成一片,整个体表变成红色。
急性型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口吐白沫,窒息而死,死后口鼻流血,全身红紫,指压褪色。
2.4.2 病理剖检 表面出血性浸润,整个体表变成红色,胸腹腔积液严重,脂肪及黏膜黄染严重,淋巴结肿大,耳静脉血瑞氏涂片,红细胞边缘有月牙形、杆形等各种形态的紫蓝色虫体。虫体数量不一,多则30个以上。血浆中也可见到少量紫蓝色虫体,可确诊猪附红细胞体病。
2.4.3 参照二类、三类传染病的规定处理。根据情况分别作摘除病变淋巴结、高温肉尸及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场、工业炼制及全部销毁及消毒等处理,加强生猪从繁殖、饲养到疾病防治的科学化管理。
3 结语
由于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张使得寄生在不同物种中的病源体更容易通过物种屏障传播。我国是全球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商品猪生产过程中还面临蓝耳病、炭疽病、结核病等等各种疫病,必须做好商品猪屠宰检疫工作,及早发现,找出源头,销毁处理,避免流入市场,为畜牧产业的发展和公共环境的卫生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