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控
2021-03-28尤丽霞吉林省桦甸市公吉乡综合服务中心
文│尤丽霞(吉林省桦甸市公吉乡综合服务中心)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高端牛肉的市场需求量提高,而且肉牛市场行情波动较小,养殖效益较高,养殖户对养牛积极性大大提升,肉牛养殖量呈现上升趋势,出现了肉牛养殖热潮。随着养牛数量的增加,疫病的发生成了制约养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对肉牛养殖过程中几种常见疫病的防控进行了总结。
一、口蹄疫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牛的一种急型、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一种偶蹄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或者昼夜温差较大的寒冷天气。牛患口蹄疫后主要表现为:初期为发病6~12小时内,个别牛出现采食异常,口腔出现小水疱,体温正常或开始升高;中期为发病12~36小时内,牛口腔内水疱增多、增大,并出现溃疡,大量流涎,鼻、乳房及蹄部出现红肿、水疱或溃疡,体温达40℃~41℃,新发病牛数量逐渐增多;后期为发病36~72小时后,牛口腔溃疡加剧,已经严重影响牛的正常采食,或者病牛出现绝食,蹄部水疱破溃、蹄壳边缘溃裂,严重者蹄壳可能出现脱落。对于成年牛而言,只要能保证营养摄入量基本充足,死亡率一般不会超过5%;而对于犊牛而言,容易诱发心肌炎和出血性肠炎,死亡率可高达80%~90%。
目前,牛口蹄疫并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预防的措施,一旦发病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由于牛口蹄疫病毒株较多且容易发生变异,而且活牛跨地区运输流通量较大,单一的牛口蹄疫疫苗已经难以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临床上可使用二价或三价牛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病牛、弱牛以及妊娠后期牛可先不注射口蹄疫疫苗。此外,由于个别牛注射口蹄疫疫苗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应提前准备肾上腺素,对出现过反应的牛先注射肾上腺素再免疫疫苗。健康牛注射疫苗15~20天后就会产生抗体,保护期为4~6个月,因此每年应免疫接种2~3次牛口蹄疫疫苗。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以增强牛的体质与抗病力,从而降低牛口蹄疫的发病率。新引进牛在不确定是否健康的情况下,不可直接注射口蹄疫疫苗,可先注射牛口蹄疫血清,15~21天后若牛无任何症状方可免疫接种口蹄疫疫苗。
二、牛寄生虫病
春、夏季节是肉牛寄生虫的高发季节,特别是疥螨、绦虫、线虫,发病率十分高。虽然寄生虫给牛带来的危害较难在短时间内发现,但是可缓慢侵害牛体健康,造成饲料利用率下降,从而影响养殖效益。
牛感染体外寄生虫后,可在体外观察到明显的虫体或虫体聚集,并出现脱毛、瘙痒等症状。牛感染体内寄生虫后,则会出现饲料利用率差,病牛出现毛色黯淡、无光泽,磨牙,腹泻等症状。要想彻底驱虫,需要选择多种药物多种给药途径的方式联合进行,可使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左旋咪唑内服,以及双甲脒喷体外用的方法,将体内、外寄生虫,以及线虫和绦虫全部消灭。在驱虫期间,牛舍内的粪污要及时清理,并对牛舍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免环境中的寄生虫再次对牛造成感染。
三、瘤胃积食
牛瘤胃积食是肉牛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牛采食大量不易消化的饲料,积滞在瘤胃中,导致瘤胃消化机能紊乱。轻度积食时,牛出现食欲不振、反刍减少或停止,腹围增大,左肷部隆起,排粪次数增加,粪便软黑、恶臭,带有血液、黏液和未消化的饲料颗粒;积食严重时,腰背拱起,站立不安,后期四肢无力,卧地不起,呈现明显的酸中毒症状。
瘤胃积食的治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饥饿疗法。对轻度瘤胃积食的病牛,可停止喂料1~2天,再饲喂优质牧草,每次饲喂量不可过大,以喂至半饱为宜,2~3天后再恢复正常饲喂量。二是药物疗法。为加快胃内容物的排出,可将500~1000克硫酸镁,配合成8%~10%水溶液,一次灌服;也可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2%~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瘤胃。然后,一次性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3000毫升、5%碳酸氢钠500毫升、20%安钠咖20毫升。
四、总结
上述几种疾病是肉牛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疾病,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提前做好预防,防止疫病发生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