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1-03-28张崇武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1期
关键词:炭疽排泄物炭疽病

张崇武

(四川省普格县农业农村局 615300)

对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健康要求的提升,促使我国养牛业的蓬勃发展。 在牛养殖过程中,也要注意疫病的防控,其中,牛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感染引发的热性、败血性的人畜共患病[1]。 本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1 流行病学

牛炭疽病多流行在夏季潮湿多雨、昆虫滋生的季节,包括牛在内的多种动物均为易感动物,人也具有易感性。 该病的病原体为炭疽杆菌,传染源为病牛以及隐性带菌牛,病原体存在于病牛的脏器、血液以及排泄物中,可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者伤口等途径感染健康牛。

炭疽杆菌在不利条件下会生成芽孢杆菌,增加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抗性,因此,病牛的排泄物等需要经过彻底的消毒处理或者无害化处理后才能集中处理。

2 临床症状

牛炭疽病潜伏期通常为1~5d,病牛多为急性型发病,病程较短,约为1~2d。 在发病初期,体温迅速上升至42℃左右,食欲下降,便秘,呼吸加重、频繁,停止反刍,泌乳期的母牛泌乳量下降,妊娠期母牛会发生流产,随着病程的延长,病牛精神萎靡,沉郁,呼吸逐渐困难,肌肉发生震颤[2],行走时步态不稳,结膜等可视黏膜发绀,腹泻伴随便血、血尿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会突然抽搐痉挛,天然孔出血。

最急性型的病牛患病后会突然倒地,全身震颤,可视结膜发绀,呼吸高度困难,口腔以及鼻腔内有血沫,肛门以及阴门出也有凝固不全的血液,在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就会死亡。

亚急性型病牛在患病后,病程可持续1 周以上,初期会在口腔、鼻腔或者皮肤上出现局部的炎性水肿症状,有热痛,随着病程的延长,会转变为冷而无痛。

3 危害

牛炭疽病原体具有耐热性且可以形成芽孢,因此对环境适应性较好,因此容易大范围流行,不仅会造成养牛经济效益的下降,也会危害人类健康。 虽然近年来,随着人们防疫意识的增强,对该病的认识逐渐增加,但是在少数地区,仍有该病的流行,因此,仍然需要加强认识,提升防疫意识,落实防治措施。目前, 牛炭疽感染人的传播途径多为皮肤伤口接触感染或者吸入性感染:如果人体表有伤口,暴露在病牛周围,或者接触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等,就有可能被传染发病;吸入性感染包括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径, 通过食用被炭疽杆菌的食品或者吸入病原体后,有可能发生感染。

炭疽病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牛、羊、马等常见的草食性动物均为易感动物,会引发种群间的交互感染,因此,一定要做到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防止该病的大规模流行。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加强养殖管理 养殖户在养殖周期内, 应当尽量避免从外引种,如果一定要从外部引种,应当在引入后隔离半个月,确定未携带疫病病原体后才能混群饲养。 养殖户应根据牛不同生产阶段将牛群分群饲养,尤其是犊牛和泌乳期、妊娠期的母牛应单独饲养。 此外,需要保障饲喂足够的日粮,为牛群提供足够的营养,还可以在日粮中适量添加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有助于提升牛群的抵抗力。

4.2 定期消毒处理 养殖场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消毒与清洁制度,且应严格按照制度落实消毒、清洁处理,及时清理圈舍内的排泄物,定期对牛圈舍、主要活动场所、饲料槽、饲水槽以及操作用具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病原体滋生,可以有效降低炭疽病的发生。 在养殖区与外界通道处应设置消毒池,养殖区域应严禁无关人员进出, 对于必要进入养殖区的人和车辆落实消毒处理。

4.3 免疫接种 养殖管理员应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 结合当地流行病学和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规范的免疫程序, 并严格落实免疫程序。 目前使用的疫苗多为无毒炭疽芽孢苗一级II号炭疽芽孢苗[3],通常在免疫接种后两周左右的时间即可产生持续一年的免疫效果。

4.4 治疗措施 养殖管理人员应随时关注牛群的异常情况,该病发病急,病程短,多为急性型发病,且传染性强,因此需要在病程初期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在病程初期可以采用100~300mL的抗炭疽血清进行静脉注射, 间隔半天或者一天后再次注射一次进行加强,有助于康复。 此外也可以采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治疗方案为:采用4000~8000IU/kg 的比例进行注射,每天3 次。 以上两种药物结合使用,交替给药会有助于该病的治疗。 另外,磺胺嘧啶类药物也对炭疽杆菌具有抑制作用, 可以按照0.2g/kg 的比例进行给药,每天2 次,后期根据情况酌情将用量和给药次数减半。

猜你喜欢

炭疽排泄物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亚洲象浮膜性肠炎排泄物的病理学诊断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2005-2018年中卫市炭疽流行因素分析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丹麦惊现700年前的厕所
炭疽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