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年效方治验
——强肾汤
2021-03-28李树年
李树年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23002)
1 强肾汤
组 成:党参12 g,生黄芪15 g,熟地黄15 g,淫羊藿10 g,巴戟天12 g,菟丝子12 g,黄精12 g,山萸肉12 g,山药12 g,甘草6 g。
功 效:益肾健脾,滋阴助阳。
主 治:慢性肾炎(脾肾阳虚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方 解:山萸肉酸涩微温,熟地黄甘微苦微温,山药甘平,三药益肾养阴,为君;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三药补肾温阳为臣。三阴配三阳,相须为用,温补命门之火,则阳气自复,经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滋阴配补阳,使阴得阳生而源泉不竭,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佐以党参、黄芪、黄精补气升阳,则阳气益盛;使以甘草,补益心脾,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肾健脾、滋阴助阳之功。
加 减:外感轻咳少痰、苔薄黄者,加金银花12 g、苦杏仁10 g、平地木12 g、连翘10 g、炙紫菀10 g、款冬花10 g、白芷12 g;夜寐不宁、入睡难多梦者,加五味子12 g、茯神15 g、炒酸枣仁15 g、远志10 g、合欢皮12 g、灵芝片12 g;中脘不适、胃纳不香、晨起泛恶欲吐者,加法半夏6 g、陈皮15 g、焦山楂15 g、神曲15 g、姜竹茹10 g、炒谷芽20 g、炒麦芽20 g。
2 验案举隅
杨某,女,35岁。初诊日期:2001年2月10日。
主诉:全身水肿2年余。患者2年前出现下肢浮肿,尿检蛋白(+++),在某专科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用甲泼尼龙40 mg、2次/d,阿米洛利5 mg、1次/d,雷公藤多甙片2片、3次/d,治疗半年水肿渐消,尿检蛋白减少。但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反复外感,浮肿时起时伏。刻下:一身尽肿,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尿量少,大便溏,日行2~3次,腰脊酸软,畏寒肢冷,神疲纳呆,足跟疼痛,现尿蛋白(+++),血压130/90 mmHg(1 mmHg≈0.133 kPa)。舌 质 淡胖嫩,脉沉细无力。西医诊断: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水肿(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以强肾汤化裁。处方:
党参15 g,生黄芪20 g,山萸肉12 g,山药20 g,白术12 g,黄精12 g,莬丝子12 g,熟地黄15 g,巴戟天12 g,淫羊藿10 g,金樱子15 g,炙甘草8 g,大枣3枚。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2月17日二诊:药后尿量渐多,水肿渐消,纳谷增多,大便日二行,尿检蛋白(++),舌淡苔薄,脉细弱。上方再增温补健脾之品,加附片10 g(先煎)、肉桂4 g(后下)、茯苓15 g,7剂。
2月24日三诊:药后尿量增多,每日2000 mL左右,精神渐振,畏寒肢冷减轻,腰膝酸软好转。苔薄白、脉细弱。二诊方去肉桂,加怀牛膝12 g,7剂。
3月5日四诊:激素减少至维持量,尿检蛋白(+)~(+-),血压、肾功能均正常,偶感头昏疲乏,嘱适当运动,慎起居,防外感,上方适当加减,以固疗效。
调治2年,现患者偶或外感,已能正常工作生活。
按语: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肾脏疾病,由多种原因导致,以肾小球基膜的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现代医学对肾病综合征一般采取对症治疗、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及使用细胞毒性药物(环磷酰胺等)等治疗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容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
本病属中医学“水肿”范畴,外邪、脾虚、肾虚、血瘀为本病病机要素。本案青年女性患者2年前出现下肢浮肿,确诊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在激素治疗减量过程中,因反复外感致浮肿时起时伏,尿量少,大便溏,日行2~3次,腰脊酸软,畏寒肢冷,神疲纳呆,舌质淡胖嫩、脉沉细无力。四诊合参,辨证属脾肾阳虚。脾失健运,命火式微,不能温养腰府,膀胱气化功能障碍,水液内停,溢于肌肤而全身水肿;阳虚生内寒,故畏寒肢冷,腰脊酸软;脾土虚寒失运则纳少、便溏,甚则五更泄泻;肾虚不固,精微下泄故尿中蛋白增多。因机体正气不足,外邪极易侵袭,致病情反复,病程迁延难愈。因患者脾胃之气不足,初期治疗不宜过量使用滋补药,以防“虚不受补”。首诊治以温补脾肾法,方选强肾汤加味,以健脾补肾,阴阳并补,使脾肾之气渐复。二诊时患者尿量渐多,水肿渐消,纳谷增多,提示脾胃纳运较前好转,正气渐复,可适当增加温补之品。三诊时患者尿量增多,精神渐振,畏寒肢冷减轻,腰膝酸软缓解,提示阳气渐复,维持二诊方药继以温阳散寒,另辅以怀牛膝以滋补肝肾、强筋健骨。本病经治疗临床痊愈后,应重在巩固疗效,继以中药调治,防止旧恙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