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国内主要饲料原料供求和市场走势
2021-03-28李喜贵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文│李喜贵(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受猪周期影响,猪价下行趋势明显,国内饲料养殖效益开始滑坡,做好原料成本控制对饲料养殖企业十分重要。受国内外粮食和大豆供求关系改变、全球流动性充裕等因素影响,2021年国内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呈上涨态势。在国家对饲料粮保供稳价成效显现、国内国际粮食产量上升、主要饲料原料进口增加等因素综合作用下,预计2021年下半年国内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动力将进一步减弱,其中玉米价格回落可能性较大,小麦价格可能总体抬升,稻谷价格总体平稳,豆粕价格预计高位波动。具体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如下:
一、玉米
1.国内玉米供求偏紧,但进口和大量替代导致玉米结转。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预计,2021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4290万公顷,同比增加163.6万公顷,增幅4%;预计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27350万吨,同比增加1283万吨,增幅4.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2021/22年度我国玉米进口量2000万吨,同比减少800万吨,减幅28.6%,高粱、大麦等替代物进口继续增加。预计2021/22年度玉米饲料消费及损耗18800万吨,同比增加800万吨,增幅4.4%;2021/22年度我国玉米总消费量28613万吨,同比增加811万吨,增幅2.9%;2021/22年度玉米市场供需结余736万吨。
2.国内玉米价格高点已现,后期预计震荡走低。在保供稳市各项措施综合作用下,5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价格震荡回落。6月底,东北玉米收购均价2650元/吨,月环比下跌90元/吨,较年初上涨70元/吨,同比上涨624元/吨,涨幅31%;华北玉米收购均价2846元/吨,月环比下跌63元/吨,较年初上涨211元/吨,同比上涨592元/吨,涨幅26%。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各种谷物替代,玉米市场缺口并未显现;二是玉米期货价格连续下跌,市场主体存粮信心减弱,6月和7月集中出货;三是下游企业采购谨慎,加工企业玉米库存居高,部分企业停收;四是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猪周期下行趋势明显,下游饲料企业对高价玉米承受能力下降。随着进口玉米及替代品持续到货,国内替代谷物供应充足,国家定向投放超期存储稻谷用作饲料,预计新玉米上市前,国内玉米价格将稳中趋弱。
二、小麦
1.国内小麦供求受玉米影响,库存充裕。国家统计局公布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582万吨,同比增长2.1%。其中小麦产量13434万吨,同比增长2%。我国小麦进口量将高位运行,进口来源国和进口小麦品种趋向多元化。预计2021/22年度我国小麦进口量800万吨,同比减少243万吨,其中有少量小麦转向饲料用途。玉米供应偏紧和价格高企支撑小麦用于饲料,预计2021/22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14554万吨,比2020年度减少173万吨。其中,饲料消费及损耗3600万吨,比2020年度减少200万吨。全国小麦连续第二年存在产需缺口,有利于消化较高的粮食库存,小麦供给有充足保障,现有库存水平可满足一年以上消费。
2.预计国内小麦价格适当抬升。2021年上半年玉米价格明显高于小麦价格,最高价差超过500元/吨,新麦上市后价差仍超300元/吨。2020年10月以来国内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4258万吨,同比增加超过3800万吨,其中饲料企业购买数量较大。新产小麦上市初期价格高开高走,受市场化购销活跃、饲料消费增加、玉米价格居高等因素影响,国内小麦价格适当抬升,但受小麦产量增加、国内库存充裕、国家加大夏粮收购市场监督检查、降水天气及收获小麦质量等因素影响,小麦价格很快走低,饲料企业得到了较好采购小麦的机会。7月中旬,河北、山东、河南省小麦价格2470~2520元/吨,同比涨幅10%,江苏、安徽省小麦价格2460~2500元/吨,同比涨幅8%。预计7~8月小麦价格基本稳定,随着农户出售数量减少、“雨后麦”逐渐消化、四季度面粉消费回升等因素支撑,预计9月小麦价格走势转强,不过华北新玉米上市对小麦价格会有影响。主要受玉米价格上涨带动和饲料企业寻购低价粮源的影响,国内麸皮价格高位运行,7月中旬华北黄淮地区麸皮出厂价格2140~2200元/吨,高于2020年同期超过300元/吨。养殖企业利润受损,副产品下游需求减弱,加之夏季气温及湿度升高,面粉企业储存麸皮难度加大,面粉企业减少麸皮库存量,麸皮价格上涨乏力。
三、稻谷
1.稻谷供求关系宽松,继续加大稻谷去库存。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有利于提振农户种粮积极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预计,2021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20万公顷,同比增加12.4万公顷,增幅为0.4%;产量2.15亿吨,同比增加313.5万吨,增幅1.5%。国家将继续加大稻谷去库存力度,部分不宜存稻谷进入饲料消费领域,饲用年度消费量增长。预计2021/22年度全国稻谷供需结余666万吨,比2020年度增加562.3万吨。
2.国内稻谷价格稳中偏弱,饲用稻谷价格具有优势。年初收购季结束后国内稻谷价格稳中略涨,但6月以来中晚籼稻、粳稻市场价格下行,市场供应充足而需求低迷。7月中旬湖南中晚籼稻主流报价2620~2640元/吨,安徽中晚籼稻市场主流报价2640~2660元/吨,同比上涨3%;黑龙江圆粒粳稻主流报价2550~2650元/吨,同比下降4.4%。7月早稻少量上市,由于储备轮入支持,收购价格高于2020年同期,预计收储结束后价格回落可能性较大。2020年起国家定向销售超期存储稻谷用于饲料,7月中旬在长江口岸部分东北糙米混合物报价2630~2650元/吨,比玉米价格低120~150元,价格优势明显。目前糙米混合物逐渐被饲料企业接受,通常糙米混合物价格比玉米便宜50元/吨,企业愿意扩大使用量。糙米混合物价格主要受成本支撑,随着超期存储稻谷成交数量增加、参与主体增多以及饲料需求总体平稳,预计价格可能小幅回落。此外,国内进口了部分低价印度碎米用于饲料。
四、大豆
1.美国大豆库存偏低,全球供应预计改善。大豆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全球大豆面积和产量,7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供需报告,预计2021/22年度巴西大豆产量1.44亿吨,比2020年度增加700万吨,出口量9300万吨,比2020年度增加1000万吨,期末库存2764万吨,较6月上调30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也将恢复至5200万吨,同比增加500万吨,成为保障全球大豆供应的重要来源。预计2021/2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3.85亿吨,比2020年度增加216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2021/22年度全球大豆需求量3.81亿吨,比2020年度增加1217万吨。预计2021/22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9449万吨,比2020年度增加300万吨。但是美国大豆库存处于历史偏低水平,2021年播种面积增幅有限,可能使美国大豆供应保持偏紧格局,对全球大豆供应带来风险。
2.大豆国际供应链稳定,进口预计增加。2021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4895万吨,比2020年同期增加390万吨和8.7%,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2020/21年度(10月至次年9月)前9个月我国大豆进口7475万吨,比2020年同期增加570万吨和8.3%。7月巴西大豆出口装运高峰期逐渐收尾,其他地区进口大豆数量不多,7~9月大豆到港量将明显低于2020年同期,预计2020/21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9800万吨,略低于2020年度的9853万吨。从正常的需求增长情况预计,2021/22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1.02亿吨,较2020年度增加400万吨左右。
3.国际大豆价格大幅上涨,高位回落还有变数。2020年8月以来国际大豆价格进入上涨通道,2021年以来CBOT大豆价格突破13美元/蒲式耳,4月以来大起大落。6月中上旬美国大豆产区降雨增加,有利于作物生长,加上美国生物柴油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美豆价格大幅回调,但6月底种植面积低于市场预期又拉动美豆价格大幅上涨。7月14日,CBOT11月合约大豆价格1384美分/蒲式耳,同比上涨57.5%,美湾大豆10月船期CNF报价619美元/吨,合到港完税价4580元/吨(3%进口关税、9%增值税),同比上涨60%。展望后期,国际大豆价格受大豆生产形势、中美贸易关系以及量化宽松退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复杂,资金炒作加剧。大豆产量能否增加对于促使价格回落至关重要,但单产对于天气敏感程度过高,8月是美豆单产形成的关键期,天气是影响大豆价格走势的关键,7月中旬美豆产区整体依然偏干,后期天气仍有变数。巴西大豆出口高峰逐渐过去,在新季美豆上市前,8~10月全球大豆供应可能出现阶段性偏紧,对于美豆价格的利好作用更大一些。
五、豆粕
1.国内豆粕供应充足,需求刚性上升。预测2021/22年度我国豆粕新增供给量7974万吨,同比增加234万吨,其中豆粕产量7972万吨。预计年度豆粕饲用消费量7720万吨,同比增加240万吨,年度国内总消费量7888万吨,同比增加243万吨。6月国内生猪价格加速下跌,连续下跌20周,猪料比价降至5∶1以内,生猪养殖亏损严重,养殖场户积极出栏,尽管猪周期将使存栏持续增加,但出栏体重预期下滑、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加上受相关部门推动蛋白粕替代减量,豆粕添加比例较2020年高位回落,饲料中小麦大量替代玉米,蛋白差导致豆粕需求减少,都将减弱存栏增加对饲料蛋白需求的提振,预计2021/22年度我国豆粕消费需求增幅将回落至3.2%。
2.大豆压榨效益不佳,豆粕价格居高不下。7月14日,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现货报价3500~3610元/吨,华北地区市场报价3520~3550元/吨,华东地区报价3500~3540元/吨,华南地区报价3540~3610元/吨,同比上涨23%~25%。7月国内大豆到港量和压榨量较大,豆粕库存偏高,需求端缺乏亮点,相对压制豆粕价格。随着8月大豆到港量的减少,豆粕市场压力将缓解,加之大豆压榨利润不佳,油厂挺价意愿仍然较强。国内豆粕价格基本跟随美豆价格波动,三季度预计整体呈现震荡偏强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