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2021-03-28余莞琳
余莞琳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药剂科,辽宁 抚顺 113008)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理变化复杂,病情危重,病死率达到20%~30%[1]。ICU综合治疗是救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近些年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逐渐丰富,但有些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10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在发病48 h内住入ICU监护,无早期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轻中度急性胰腺炎者。②伴有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伴有精神/意识障碍者。④有药物禁忌证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研究组: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0.63±8.79)岁,病因:酒精性21例,胆源性14例,高脂血症8例,暴饮暴食3例,原因不明6例,APACHEⅡ评分为(11.52±2.85)分。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05±7.04)岁,病因:酒精性20例,胆源性17例,高脂血症5例,暴饮暴食4例,原因不明6例,APACHEⅡ评分为(12.05±3.10)分。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①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使用广谱抗生素。②早期液体复苏,予乳酸格林氏液250~500 mL/h,复苏终点标准为:心率降低到120次/min,尿量达到0.50~1 mL/(kg·h),平均动脉压控制在65~85 mm Hg,血细胞比容调节至35%~44%。③营养支持,早期经胃或幽门后进行肠内营养,起初的喂养速度为10 mL/h,之后以10 mL/h的速度递增,直至胃残存量<250 mL/h。对照组仅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经静脉给入生长抑素3 mg与泮托拉唑40 m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组APACHEⅡ评分、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和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的体温为(38.45±0.62)℃,呼吸为(30.47±2.51)次/min,心率为(126.84±5.38)次/min,MAP为(64.27±7.37)mm Hg,PaCO2为(53.25±7.38)mm Hg,PaO2为(46.14±6.02)mm Hg,SaO2为(76.36±6.83)%;治疗后的体温为(37.14±0.77)℃,呼吸为(23.15±2.14)次/min,心率为(114.25±4.37)次/min,MAP为(90.35±5.37)mm Hg,PaCO2为(46.36±5.03)mm Hg,PaO2为(79.43±6.21)mm Hg,SaO2为(93.15±5.77)%。
对照组治疗前的体温为(38.73±0.59)℃,呼吸为(30.14±3.73)次/min,心率为(126.24±4.81)次/min,MAP为(64.15±8.36)mm Hg,PaCO2为(54.26±7.15)mm Hg,PaO2为(47.09±7.47)mm Hg,SaO2为(75.46±8.08)%;治疗后的体温为(37.85±0.53)℃,呼吸为(24.26±2.17)次/min,心率为(117.46±3.09)次/min,MAP为(86.47±6.03)mm Hg,PaCO2为(45.03±4.62)mm Hg,PaO2为(73.24±5.52)mm Hg,SaO2为(89.77±4.03)%。研究组的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APACHEⅡ评分、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和病死率比较 研究组APACHEⅡ评分为(7.57±0.56)分,血淀粉酶复常时间为(5.36±0.77)d,病死率为5.76%(3/52);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为(8.42±0.73)分,血淀粉酶复常时间为(6.05±0.62)d,病死率为11.54%(6/52);研究组APACHEⅡ评分、血淀粉酶复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可占到10%~20%[2],虽然临床治疗技术在不断优化,治疗效果逐渐提升,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早期即可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并发症多且严重,患者存在着很大的死亡风险。目前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内科治疗主要包括早期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早期液体复苏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可或缺的方法,发病后12~24 h是液体复苏的“黄金时间”[3],首选乳酸格林氏液,需注意的是,过度液体复苏容易引起腹腔室隔综合征。胶体可减少液体的使用量,但对于感染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应审慎使用[4]。胰腺感染坏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死因,有研究表明,抗感染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胰腺感染坏死率。还有研究表明,预防性抗感染治疗虽然未能明显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但能够是患者免于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5]。除了病情相对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他严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推荐使用广谱抗生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积极纠正营养不良状况,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有重要影响[6]。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24 h内小肠细菌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胰腺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发生率[7],优势相当明显,在近些年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提倡。以上方法是目前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决策,但是居高不下的病死率迫使人们仍在不断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胰酶激活是胰腺炎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蛋白酶抑制剂有助于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边界病死率,还能降低消化道出血、脓毒症、器官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但目前对其治疗机制仍不明,尚无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8]。生长抑素具有抑制胃酸、胃蛋白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能够减少胰酶对自身胰腺的消化,因而被用于胰腺炎的治疗。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行血液净化时强化生长抑素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减少局部并发症,降低病死率[9]。但是大规模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仍存在争议。泮托拉唑钠是第3代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和胰液分泌。动物实验提示,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炎性细胞渗出,保护胰腺组织。我国指南推荐,质子泵抑制剂能够预防胰腺炎并发应激性溃疡,可短期内应用。另有研究表明,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能显著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的D-乳糖和二胺氧化酶水平,提示对肠道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有助于减少菌群移位,同时还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减轻白细胞过度激活而带来的损害,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10]。研究表明,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血淀粉酶复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死率略低,当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