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GS1、LTC4S、GP1BA 基因多态性与肇庆地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阿司匹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2021-03-28钱剑宁
钱剑宁
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临床亚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的治疗高度重视,在一些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发现一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参与了该疾病急性期的发生与进展[1,2]。PTGS1、LTC4S、GP1BA 基因的异常表达会对血小板活性、功能等产生影响,进而对血小板产生影响[3]。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血小板抑制剂,是该疾病的常用药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而缓解患者的脑梗死病情[4]。因此,PTGS1、LTC4S、GP1BA 基因的异常可能影响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为了优化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将对PTGS1、LTC4S、GP1BA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18 例,其中男65 例(55.08%)、女53 例(44.92%);年龄58~73 岁,平均年龄(65.29±6.3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治疗,使用剂量为100 mg/d,口服。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和溶栓药。在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7 d 后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抽取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共3 ml。使用SC-2000 血小板聚集测试仪(北京塞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检测,采取光比浊法检测,将花生四烯酸作为诱导剂,其浓度为6 µmol/L。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进行观察,当该数值达到并>20%判断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当该数值<20%判断为患者对阿司匹林敏感。
1.3 观察指标 对PTGS1、LTC4S、GP1BA 三种基因不同基因型下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占比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PTGS1 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占比及治疗有效率比较 PTGS1 AA 基因型患者65 例、AG 基因型患者32 例、GG 基因型患者21 例,其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1.58±4.29)%、(15.77±6.81)%、(18.06±6.72)%,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占比分别为0(0/65)、9.38%(3/32)、14.29%(3/21),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0%(65/65)、90.63%(29/32)、85.71%(18/21)。PTGS1的AG 基因型、GG 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AA 基因型患者(t=3.698、5.187,P=0.000、0.000<0.05);PTGS1 的AG 基因型、GG 基因型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占比均高于AA 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88、9.621,P=0.012、0.002<0.05);PTGS1 的AG基因型、GG 基因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低于AA 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88、9.621,P=0.012、0.002<0.05)。
2.2 不同LTC4S 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占比及治疗有效率比较 LTC4S AA 基因型患者20 例、AC 基因型患者58 例、CC 基因型患者40 例,其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7.75±7.06)%、(12.06±6.63)%、(12.21±5.79)%,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占比分别为25.00%(5/20)、1.72%(1/58)、0(0/40),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0%(15/20)、98.28%(57/58)、100.00%(40/40)。LTC4S 的AC 基因型、CC 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AA 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6、3.245,P=0.002、0.002<0.05);LTC4S 的AC 基因型、CC 基因型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占比均低于AA 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7、10.909,P=0.001、0.001<0.05);LTC4S 的AC 基因型、CC 基因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AA 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7、10.909,P=0.001、0.001<0.05)。但是PTGS1 的AC 基因型、CC 基因型患者出现了8 例哮喘和30 例荨麻疹。LTC4S AA 基因型患者中无哮喘和荨麻疹。
2.3 不同GP1BA 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占比及治疗有效率比较 GP1BA CC 基因型患者42 例、CT 基因型患者43 例、TT 基因型患者33 例,其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7.05±7.21)%、(13.33±6.91)%、(10.56±3.76)%,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占比分别为14.29%(6/42)、0、0,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1%(36/42)、100.00%(43/43)、100.00%(33/33)。GP1BA 的CT 基因型、TT 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CC 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9、4.690,P=0.017、0.000<0.05);GP1BA 的CT 基因型、TT 基因型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占比均明显低于CC 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9、5.124,P=0.010、0.024<0.05);GP1BA 的CT 基因型、TT 基因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CC 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9、5.124,P=0.010、0.024<0.05)。
3 讨论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比较多用的血小板抑制剂,但是随着使用量的不断增大,发现该药物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性[5]。虽然大部分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该药物后能够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后再次出现脑血管事件,该种情况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6]。PTGS1 往往在炎症反应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下而出现诱导型的表达,在该疾病的慢性发展过程中,促炎因子会对其产生诱导表达,可能参与了血栓的形成过程[7]。LTC4S 是白三烯合成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酶,白三烯是一种较强的炎症介导物质,对呼吸道疾病哮喘、鼻炎等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癫痫等疾病的发生与病情进展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GP1BA 是一种能够对血小板膜产生针对性作用的糖蛋白抗体,该基因的异常会影响血小板活性、免疫性、功能等[9]。因此,PTGS1、LTC4S、GP1BA 与脑血管疾病有关,但是关于三者在该疾病急性期的作用机制未明确。此次研究对该三种基因不同基因型下的检测指标结果与疗效进行比较。
在本次研究关于PTGS1 基因多态性的分析中,PTGS1 的AG 基因型、GG 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AA 基因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占比均高于AA 基因型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AA 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TGS1 的AG 基因型、GG 基因型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过程中需要联合其他种类的药物来增强疗效。在本次研究关于LTC4S 基因多态性的分析中,LTC4S 的AC 基因型、CC 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AA 基因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占比均低于AA 基因型患者,治疗有效率均高于AA 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TGS1 的AC 基因型、CC 基因型患者出现了8 例哮喘和30 例荨麻疹。LTC4S AA 基因型患者中无哮喘和荨麻疹。哮喘和荨麻疹的出现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LTC4S AC 基因型、CC 基因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时,应当加强对其并发症的观察,一旦出现应当立即停用,更换为其他种类的药物。在本次研究关于GP1BA 基因多态性的分析中,GP1BA 的CT 基因型、TT 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CC 基因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占比均明显低于CC 基因型患者,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CC 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针对GP1BA CC 基因型患者,应当采取联合用药的治疗手段加强疗效。
综上所述,PTGS1、LTC4S、GP1BA 基因多态性会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敏感性,对其疗效具有影响,临床上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而合理选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