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S”环针法治疗甲状腺结节验案
2021-03-28邓成海黄毅芳
戴 姝,邓成海,黄毅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后在甲状腺组织中出现的团块,以女性多发。西医治疗该病主要有手术、高频超声消融、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素抑制剂等[1]。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较小,早期症状轻微,难以发现。随着结节增大,患者可能出现咽喉疼痛、吞咽困难、颈部肿胀感,部分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需根据病情长期服药或手术治疗。笔者跟随广西名中医林辰教授学习,其创立的壮医“S”环针法在治疗甲状腺结节方面收效显著。现浅述壮医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壮医“S”环针法的治疗机制、选穴原则、针刺手法等,并介绍验案1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甲状腺结节可归于中医“瘿瘤”“癥瘕”“积聚”等范畴,根据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特点,其病因可总结为饮食失调及水土失宜、情志内伤、体质因素、阳气异常4种[2]。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多数患者通过体检检出甲状腺结节,但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为中医辨证分型带来困难。目前,医家多以理气疏肝、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治则遣方用药[3],在外治方面,主要有针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耳穴贴压磁珠等。在临床中通过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或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也可达到较好的疗效[4]。
壮医无“甲状腺结节”病名,根据患者病位及症状特点,可将其归于壮医“苯埃”范畴。林辰教授认为,苯埃多由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等毒邪通过三道(谷道、水道、气道)和两路(龙路、火路)侵袭人体,致使人体龙路、火路阻塞,气血失调,运行不畅,三道阻滞而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郁结于颈前而发病。
2 治疗机制
壮医针刺疗法历史悠久,治疗增生、结节、囊肿类疾病有其独到经验。壮医遵循天人相应三气同步观理论,具有“以环为穴”的取穴方法和“天圆地方”的配穴组方原则特点[5],常用环穴针刺治病,逐渐形成壮医环针术。环穴取人体特有标志(肩、肘、膝关节)、组织器官(眼、鼻、耳)的部位一周,以时钟的12个刻度位置为穴位点。林辰教授在临床穴位配伍时,一般以人体为一个大环,取不同方位的3~4个穴,或者在某一环穴上取呈方形的4个方位的时间点,进行针刺[6],与“天圆地方”之意相合。林辰教授所创立的壮医“S”环针法是对环针术的延伸和发展。刺穴顺序依照“S”的形状,以患者身体的某一部位为单元或人体为整体,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以激发穴位的特异作用,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7]。常用穴位定位:①肩环12穴(TJh-12),以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腋后纹头、三角肌止点、腋前纹头四处连线为环,按时钟的12个时刻依次记为12个穴位。②内三杆(DNSg),位于大腿内侧,有三穴。自腹股沟中点至膝关节上缘连线的中点处为内中杆(DNzg);内中杆至腹股沟连线的中点处为内上杆(DNSg);内中杆至膝关节上缘内侧连线的中点处为内下杆(DNxg)。③内上桩(DNsz),位于小腿内侧,自膝关节内侧下缘至内踝高点连线的中点处为内中桩穴,自内中桩至膝关节内侧下缘连线的中点处为内上桩(DNsz)。④前三桩(DQSz),位于小腿部,有三穴。自膝关节下缘沿着胫骨外缘至足背踝关节横纹分3个等分点,由上至下分别记为前上桩(DQsz)、前中桩(DQzz)、前下桩(DQxz)。⑤足背一环7、8穴,位于足背部。足背横纹中点至第2、3趾趾蹼缘上方纹头之间分4个等份,以足背中点为中心,以一等份为半径,沿足背形状按时钟的时刻分为12个等份,每个时刻处对应一个穴位,足背一环的7:00、8:00处分别为足背一环7穴(DZBh1-7)、足背一环8穴(DZBh1-8)。⑥斜三桩(DXSz),位于胫骨、腓骨间,有3穴。胫骨外侧髁最高点与胫骨的腓切迹连线中点为上定位点,上定位点与胫骨腓切迹连线上的中点处为斜中桩(DXzz),斜中桩至上定位点连线的中点处为斜上桩(DXsz),斜中桩至胫骨腓切迹连线的中点处为斜下桩(DXxz)。
3 病案举隅
患者,女,21岁,2020年5月15日初诊。主诉:颈咽部异物感半年。患者半年前因焦虑忧郁后出现颈咽部异物感,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结节,口服加味逍遥丸1个月(具体用量不详),病情无明显缓解,遂来就诊。患者平素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时感颈咽部有异物感,活动后汗多,注意力难以集中,善太息,口干,无口苦,无目胀眼突、声音嘶哑、手指颤抖、心悸,寐差,纳可,小便调,大便质黏,2~3 d一行,近半年体质量未改变。既往体健,否认重大疾病及慢性疾病史,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日期:2020年5月3日。查体示:颈部皮肤正常,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触及明显肿大,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双手震颤征阴性。舌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滑。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彩超示:甲状腺内多发小结节,左叶最大0.6 cm×0.2 cm,右叶最大0.4 cm×0.2 cm,性质待定,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超声TI-RADS分类:3类。双侧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西医诊断:甲状腺结节。壮医诊断:苯埃。治疗原则:补虚调气,祛湿消肿。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规格0.30 mm×(25~75)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予壮医“S”环针法治疗。刺穴顺序:①肩环12穴(TJh-12,双侧),先左侧后右侧,直刺25~40 mm。②内三杆(DNSg,右侧),直刺40~50 mm。③内上桩(DNsz,左侧),直刺25~40 mm。④前三桩(DQSz,左侧),直刺25~40 mm。⑤足背一环7、8穴(DZBh1-7、DZBh1-8,双侧),先左侧后右侧,直刺25 mm。⑥斜三桩(DXSz,右侧),直刺25~40 mm。留针30 min,隔2 d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适当户外运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乐观的心态。
1个疗程后,患者颈咽部异物感消失,多汗、睡眠、情绪均有改善。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2020年7月24日在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复查甲状腺彩超提示双侧甲状腺未见异常,临床治愈。随访5个月,症状无复发。
4 小结
壮医针刺治病,以辨病为主,一般无须辨证,取穴固定,配穴方法有规律可循,方简力专。针刺手法简便,不讲究针刺后的得气、行气及补泻手法操作,出针不按压针孔,基本特点是轻病轻手法,重病重手法,病急快出针,病缓多留针。甲状腺疾病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抑郁状态或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林辰教授临证多注重心理疏导及病后调护。总之,壮医“S”环针法可调气解毒,消肿散结,平衡气血,增强疗效,其治疗经验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