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盐酸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3-28李东风陈燕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浅表性电切术尿道

李东风 陈燕忠 韩 军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300)

膀胱肿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泌尿外科肿瘤,以浅表性膀胱肿瘤为主,其发生率约占膀胱肿瘤总发生率的80%[1]。浅表性膀胱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2]。有资料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膀胱肿瘤的发生率[3]。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微创外科的方法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如经尿道电切术等,但存在复发率较高等缺点。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盐酸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0例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35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5例;平均年龄(60.23±3.24)岁;平均病程(3.75±1.25)个月;21例为单发肿瘤、14例为多发肿瘤;临床分期Ta期12例,T1期23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4例;平均年龄(61.12±2.88)岁;平均病程(3.82±1.17)个月;20例为单发肿瘤、15例为多发肿瘤;临床分期Ta期10例,T1期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采用26F国产司迈等离子电切系统,设置电切功率为160 W,电凝功率为100 W。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患者取截石位,电切镜经尿道置入膀胱,观察患者输尿管开口位置,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数量。切除范围为瘤体、蒂、基底部和距肿瘤周围1~2 cm的正常膀胱黏膜,并电灼基底部。在行切除时,要注意从病灶外侧的正常组织向内侧切,由浅至深切除,以保证切除完整,深度至浅肌层,确保无肿瘤残留。在手术结束后留置尿管,并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膀胱。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丝裂霉素灌注方法为:在经尿道电切术后24 h内用40 mg丝裂霉素+40 mL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保留1 h,每15 min变换1次体位,每周1次,连续灌注8次后改为每个月灌注1次,治疗持续1年。研究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盐酸吉西他滨灌注治疗。盐酸吉西他滨灌注方法为:经尿道电切术后24 h内用1.6 g盐酸吉西他滨+40 mL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保留1 h,每15 min变换1次体位,每周1次,连续灌注8次后改为每个月灌注1次,治疗持续1年。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并记录治疗后1年和2年的复发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12±8.24)min、(3.24±0.52)d、(8.69±1.67)d,研究组分别为(33.78±8.87)min、(3.31±0.51)d、(8.73±1.74)d。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14,P>0.05;t=0.5686,P>0.05;t=0.4235,P>0.05)。

2.2 两组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在术后12个月内出现1例尿道狭窄(2.86%)、2例尿路刺激征(5.71%)、2例血尿(5.71%),1例骨髓抑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14%;研究组术后出现1例尿路刺激征(2.86%),未出现尿道狭窄、骨髓抑制、血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6%。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3,P<0.05)。

2.3 两组治疗后1年和2年的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在治疗后1年和2年分别有2例和7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5.71%和20.00%;研究组则分别有1例和2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2.85%和5.71%。研究组在治疗后1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7,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2年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88,P<0.05)。

3 讨论

膀胱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浅表性膀胱肿瘤占有较大的比例。根据组织学原理,浅表性膀胱肿瘤被划为移行细胞癌[5]。目前,临床对浅表性膀胱肿瘤主要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灌注进行治疗,具体方法要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以及预后来合理的选择[6]。有研究指出,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虽然病灶被取出,但是容易复发,如癌细胞多中心性生长、免疫缺损和手术缺陷等都可直接导致该病复发[7]。因此,在切除时需要将瘤体全部切除,同时对切除的组织进行分期、分级评估。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尽量减少对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损伤,以避免发生严重出血;在切除前,要避免患者膀胱过度充盈,避免膀胱壁变薄;在对肿瘤基底部进行切除时,要采用多次切除的方式,同时采用电凝止血[8-9]。在手术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药物灌注,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10-12]。盐酸吉西他滨是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及免疫调节剂,能有效破坏和杀灭S期细胞,同时可有效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病情恶化,具有抗肿瘤谱广、毒性反应小等特点,在我国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13-15]。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2年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盐酸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可减少灌注不良反应,同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浅表性电切术尿道
陌生的尿道肉阜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观察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