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肉牛养殖现状及高质量发展探索

2021-03-28王缠石陈争上侯清卓郭军平王丹萍李迎鸽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饲草肉牛牛肉

王缠石, 陈争上, 侯清卓, 郭军平, 王丹萍, 唐 毓, 李迎鸽, 李 宏

(1.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西安 710016;2.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陕西 丹凤 726200;3.洛南县畜牧兽医中心,陕西 洛南 726100;4.商洛市畜牧产业发展中心,陕西 商洛 726000)

我国是世界牛肉第二大消费国、第一大牛肉进口国,也是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近年来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牛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牛肉进口量大幅增长,牛肉价格持续攀升,肉牛成为全国关注和支持的产业。由于肉牛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肉牛发展速度慢,尤其是规模发展速度跟不上现代畜牧业的步伐,肉牛产业发展成为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陕西是传统的肉牛养殖省份,秦川牛成为全国肉牛优势品种,是供港活牛的主要品种之一,品种资源优势凸显,渭北旱塬、陕北黄土高原饲草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通过深入延安市子长市、延长县、黄龙县、咸阳市彬州市、长武县、永寿县调研,结合全省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深度分析了全省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破解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提出了陕西肉牛高质量的具体措施,对促进陕西肉牛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陕西肉牛发展现状

1.1 生产概况

陕西肉牛发展体量较小,据统计,2019年底,全省肉牛存栏94.2万头,肉牛出栏57.6万头,牛肉产量8.5万t,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场户1 188个,出栏量占全省的比重为24.6%,肉牛产值74.2亿元,占牧业产值的9.8%。

1.2 肉牛养殖品种

陕西肉牛养殖较早,公元前8世纪,古籍中就有关中地区“择良牛献主的记载,主要地方品种有秦川牛、巴山牛(西镇牛)、岭南牛和陕南水牛,8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的黄牛改良工作,陕西肉牛地方品种在体型、生长速度、肉质等方面有较大提升,尤其是秦川牛,成为我国五大黄牛品种之一,成为供港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但受外来夏洛莱、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等肉牛品种的影响,生产发展缓慢,产业增速不够,在肉牛产业中的占比不高。据统计,2019年底,全省秦川牛存栏13.0万头,出栏5.8万头,分别占全省肉牛的13.8%和10.0%。目前全省肉牛养殖主要以引进肉牛与本地肉牛的杂交品种为主,品种较混杂。

1.3 草资源及利用

饲草是肉牛养殖的重要资源,陕西饲草资源较丰富,为肉牛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2019年,全省草山草坡利用面积达31.6万hm2,人工种草12.3万hm2(其中农闲田种草2.5万hm2),累计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40.3万hm2,干草产量41.4万t(其中紫花苜蓿23.5万t),农作物秸秆产量628.8万t。涉及草产品加工企业260家,加工干草2.8万t,草捆2.8万t,草块、草粉等产品945 t,青贮草产品61.4万t。

1.4 生产繁育方式

各级政府部门对肉牛生产发展比较重视,技术推广部门加大力度推进人工授精等先进的繁育技术,但受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的限制,人工授精等先进的生产繁育技术利用率仍然不高,肉牛品种混杂,但受胎率、产犊率较高。据调研的6市县中,4个市县设肉牛人工授精配种站点,平均人工授精母牛占适繁母牛的52.3%,比重不大;调研的80个肉牛养殖场户开展人工授精的只有49个,占总调研场户的61.3%,平均受胎率92.1%,产犊率为92.8%。

1.5 肉牛的养殖模式

肉牛养殖周期长,生产发展慢,养殖模式混杂,目前,陕西肉牛养殖模式主要有3种。

1.5.1 自繁自育模式 自繁自育模式主要以存栏肉牛20头以下的散养户为主,利用草山草坡资源,实施放牧、半舍饲的方式粗放养殖,以出售犊牛和架子牛为主。调研的80个肉牛场户中,16个养殖场户采用这个模式,占比20.0%。育肥周期一般8~12个月左右,出售架子牛活重400~500 kg。

1.5.2 架子牛育肥模式 架子牛育肥模式主要为存栏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为主,基本实施舍饲养殖,标准化程度较高,以购买架子牛短期育肥为主。调研的80个肉牛场户中,12个养殖场户采用这个模式,占比15.0%。一般育肥周期3~5个月,本地牛出栏活重500~600 kg,改良和引进牛出栏活重600~650 kg。

1.5.3 混杂模式 自繁自育与架子牛育肥模式结合,是目前肉牛养殖的主要模式,尤其是规模养殖场多用的养殖模式,既有能繁母牛繁育,又有架子牛短期育肥,同时出售犊牛和架子牛等,存在多种方式,根据市场情况和肉牛的日增重适时调整,灵活多变,这也是肉牛生产周期长而存在的市场模式。调研的80个肉牛场户中,52个养殖场户采用这个模式,占比65.0%。

1.6 肉牛养殖成本与效益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消费量明显增加,活牛与牛肉价格持续上涨,肉牛养殖效益较好。

1.6.1 市场行情 肉牛市场行情较好,多年来呈上涨趋势,特别是2019年以来,肉牛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行情较好。据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2月,陕西省平均出栏活牛价格为35.0元/kg,去骨牛肉80.2元/kg,分别较2020年1月份上涨7.3%和4.9%,较2019年1月上涨29.0%和24.7%。

1.6.2 成本与效益 受肉牛市场行情影响,肉牛养殖效益较高。据陕西150个监测户和50个监测场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每出栏500 kg肉牛,自繁自育生产成本约11 500元,平均利润为5 300元;架子牛育肥生产成本13 200元,平均利润3 800元。

2 肉牛养殖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肉牛良种化水平逐步提升

在各级畜牧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推进下,经过长期的黄牛改良工作,以秦川牛为代表的陕西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体尺增加幅度较大,体重增加十分显著。12月龄公牛体高增加2.8 cm,体长增加5.4 cm,体重增加31.5 kg,屠宰率、净肉率达到了53.0%和40.5%,较改良前提高7.2和4.9个百分点。同时,近年来从国内外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等优质品种,不断繁育发展,存栏大幅提升。粗略估算,2019年陕西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存栏量约为40万头,全省肉牛良种化率达到55%以上。

2.2 规模化发展程度不断促进

在中省畜牧业有关政策的驱动下,肉牛饲养由分散向适度规模发展,散养户逐步向小规模发展,小规模场不断扩容向较大规模推进,工商资本不断进入肉牛养殖行业,促进了肉牛养殖规模化发展。据统计,2019年,全省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场户出栏量占全省的比重为24.6%,较2014年提高6.9个百分点,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场户出栏量占全省的比重为14.6%,较2014年提高8.3个百分点,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大型肉牛场达21个。

2.3 肉牛养殖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肉牛养殖规模化提升的过程,也是肉牛养殖技术推进的过程,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加大力度,不断提高科技推广率,养殖场户接受和应用技术能力提升,全混合日粮饲喂,全株玉米青贮,青干草调制、人工授精、舍饲养殖等技术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养殖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肉牛生产由传统粗放型向高端质量型转变。调研的4个市县肉牛繁育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率高,人工授精母牛占适繁母牛的比重达到52.3%,80个肉牛养殖场户应用人工授精技术的不中达61.3%,平均受胎率达92.1%,产犊率达92.8%,架子牛育肥日增重1.2~1.5 kg左右,出栏活重650~750 kg。

2.4 肉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在畜牧业设施设备水平提升下,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推进,通过土地流转,信誉贷款等政策支持,肉牛养殖设施、设备等装备水平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加强,良种推广率不断提高,肉牛养殖科技含量不断增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益,肉牛产业发展逐步转型升级。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政府用于肉牛产业发展资金达6.5亿元以上,支持肉牛良种引进、设施设备建设、饲草饲料种植、屠宰加工等建设项目。

2.5 品牌建设得到有效提升

在龙头企业的引领和推进下,陕西不断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塑造牛肉品牌建设,为全省肉牛养殖保驾护航。陕西龙头企业秦宝牧业为全国首家从农场到餐桌全程安全追溯“农业部948计划”示范企业,可控的优质肉牛存栏量达到30万头,“秦宝”牛肉品牌达到20多个,取得中国质量认证HACCP认证,与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合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络,产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深受消费者欢迎。

3 肉牛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肉牛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不完善

多年来,陕西肉牛在黄牛品种改良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随着肉牛引进品种的冲击,肉牛发展中品种较多、杂交改良混杂,全省未有主导的推广品种或杂交改良品种,生产养殖中技术应用比较分散,未开展全面的、系统的科技提炼和集成,缺乏肉牛养殖主推实用综合配套技术。

3.2 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地建设滞后

良种生产是肉牛养殖的基础,全省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力量薄弱,2019年,全省只有1个种公牛站,种公牛存栏78头,年生产冻精20.5万份,9个种牛场能繁母牛存栏3 486头,数量少,生产能力低。同时,全省推进建设10个肉牛基地县,只有省级资金投入,市县无资金配套,基地建设缓慢,影响了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3.3 肉牛养殖设施设备配套水平不高

肉牛正处于传统养殖向现代规模养殖发展的转型期,由于资金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中小肉牛养殖场规划不合理,肉牛场分区布局散乱,生活区和生产区混杂,圈舍建设粗糙,饲草料加工设备简陋,饲草料存放条件较差,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不高,跟不上现代畜牧业设施设备发展步伐,严重制约了肉牛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3.4 龙头企业带动肉牛产业作用不明显

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大型养殖场和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全省年出栏1 000头以上的肉牛场只有7个,年出栏占全省比重仅为1.8%,尤其是龙头企业引领驱动力度不大,带动周边及全省肉牛养殖效应不显著,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推广度不高,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体系不全,带动力不强,全省目前运营较好的只有秦宝牧业1个龙头企业,其它均为小范围的局部发展,未形成全省、全国的网络布局。

3.5 饲草料供给质量和数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饲草是肉牛养殖中需求量最大的饲料,陕西在肉牛养殖中优质饲草料占比小,秸秆等大量的粗饲料使用量大,青贮玉米占比较低,膨化颗粒料、添加配合料等应用场户不多,各级政府偏重奶牛饲草料建设工作,肉牛青贮玉米发展缓慢,肉牛饲草基地建设滞后,饲草料供给质量不高,数量不够,养殖场户从外地大量调运,费用高,损耗大,一定程度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4 肉牛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4.1 市场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文化和饮食结构逐渐改善,人民对肉类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加之牛肉低脂肪高蛋白,富含人体所需的所有必需氨基酸,牛肉需求量连年攀升,生产效益较好。

4.1.1 市场需求量大 牛肉消费量逐年上升,且增速加快,消费总量全球第三。2019年,全国牛肉消费量约923万t,较2010年增长41.6%,10年平均增速达4.2%,且这一趋势将随着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持续下去。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生产供给矛盾突出,牛肉进口量逐年增加,占国内生产量比重增大,增速较高。2019年,全国进口牛肉165.9万t,占国内生产量的24.9%,较2010年增长近70倍。

4.1.2 生产效益好 牛肉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多年来未出现大幅波动,总体呈震荡上扬行情,价格逐年小幅上涨,2020年,全省活牛平均价格为33.1元/kg,去骨牛肉平均价格为77.9元/kg,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6.8%,较2010年分别增长113.5%和143.4%,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0.3%和13.0%。牛肉市场价格的上涨,驱动肉牛养殖效益逐年提升,目前养殖效益较高,据测算,2020年每出栏1头活牛养殖利润在5 000元以上,养殖利润非常高。

4.2 增值前景

价值规律中的供求关系随时影响着中国商品牛源市场行情的演变过程,商品牛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行业由“增量发展”向“增值发展”倾斜的转型过程。肉牛并非只有牛肉能体现价值,牛肉精细分割和品牌创建更能创造价值,秦宝牧业经过肉牛各部位牛肉的精细分割,形成不同层次和品质的牛肉,销售价格较高,利润非常高,平均1头肉牛经精细分割和品牌效应而产生的利润是原来的3倍以上。加之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畜产品销售的重要载体,80后、90后群体通过电商平台购买高档牛肉的比重不断增加,牛肉的销售成本逐渐下降,牛肉附加值不断提升。同时,牛的所有的组织器官均可成为食品、饲料、医药等行业的加工原料,创造较高的利润,增值空间巨大。

4.3 增产前景

肉牛一直供不应求,从全球趋势来看,世界发达的地区牛肉占肉类的比例50%以上,而我国仅占10%左右,牛肉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质量好、口感好的牛肉产品,牛肉消费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目前,全国牛肉生产量与需求量存在较大缺口,牛肉进口量逐年增长,2020年达到211.8万t,需求空间较大。同时,当前我国肉牛规模化比重较低,行业社会资本强势注入,海外并购加剧,“互联网+肉牛养殖”等各式各样具有时代特色的肉牛产业模式也应运而生,企业创新思路,强化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日渐增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前景广阔。

5 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5.1 遴选形成一批陕西特色肉牛主推品种

良种化是肉牛生产发展的基础,优质肉牛品种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陕西主推肉牛品种的遴选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5.1.1 改良当地肉牛品种 立足陕西秦川牛等优质肉牛品种,加强科技研发力度,加快秦川牛等当地肉牛的改良步伐,在体型体重、生产性能、生长速度、牛肉品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提高当地肉牛生产能力和水平,以传统的品种认可度和科学养殖技术,确立秦川牛等当地优质肉牛主推品种。

5.1.2 遴选引进肉牛品种 立足陕西三大地域的气候和环境特征,依据不同品种肉牛的生长生活环境,按照饲草资源和土地资源状况,分区域遴选引进优良肉牛主推品种,形成不同区域特色、不同发展模式的肉牛生产带,打造区域特色引进肉牛主推品种。

5.1.3 推进种公牛站建设 种公牛站是区域肉牛发展的基础,根据陕西肉牛发展远景规划和肉牛主推品种,确定优质主推肉牛品种所需的种公牛数量,进行标准化饲养、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全省肉牛产业在良种化发展中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5.2 综合集成一套陕西肉牛养殖主推技术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向科技要产品、向科技要质量、向科技要效益成为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要在科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不断完善和推进,综合集成一套不同品种的陕西肉牛养殖主推技术。

5.2.1 集成实用技术 紧紧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以肉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将科研最新成果与区域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围绕三大地域特征和区域优势资源,在厂址选择和场区规划上划条件,在圈舍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定方案,在肉牛繁育技术上严把关,在饲草饲料配方上重创新,在科学养殖技术上立标准、定规范,用通俗的语言文字、简易的规划图纸、实用的养殖管理技术,分区域分品种集成陕西肉牛养殖综合主推技术,并向全省肉牛养殖场户公开发放,为全省肉牛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5.2.2 健全科技推广体系 陕西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规模以下养殖较普遍,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要紧紧依托各级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因此,在肉牛高质量发展上首先要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尤其是区域或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和完善,扩大技术人员编制,定编定员定岗,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壮大科技推广队伍,开展冷链设施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使乡镇畜牧兽医站成为肉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5.3 推进设施设备水平上台阶

科技装备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高效节本畜牧业的有效途径,不仅解放农业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更能提高产品竞争优势,创造更高的附加值。近年来,我国新型实用技术不断创新,推进了现代畜牧业装备技术的发展,新型设施设备更新换代,推进了现代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5.3.1 政策上重扶持 政府主管部门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制定畜牧业设施设备补贴政策,将肉牛养殖中饲草收割与加工机械、饲养环节中日粮搅拌、自动饲喂、粪污处理等设备、疫病防控和检测设备以及牛肉深加工设施设备等进行补贴,或积极争取政策,将肉牛产业发展中的设施设备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做到应补尽补,全面扶持和推进肉牛产业设施装备建设。

5.3.2 推进上有思路 作为肉牛设施设备推进的各级畜牧技术推广人员,首先自身要掌握新型现代肉牛设施设备的发展动态,并因地制宜,分不同规模层次制定肉牛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标准,详细做出设施设备建设的投资回报和效益分析,让肉牛养殖场户明白科技装备的附加值,提高养殖场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肉牛设施设备推进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组织养殖企业参加展览、博览会,让企业管理者亲眼看到新产品,积极组织企业考察设施装备制造商、参观设施装备应用企业,让生产者亲身感受到现代设施设备带来的高附加值和生产效益,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抓手,推进全省大中型肉牛养殖场的设施装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最后,通过省级大中型肉牛养殖企业的带动和引领,加上政策驱动,逐步推动小规模企业装备现代设施设备,全面推进全省肉牛设施设备水平上台阶。

5.4 加强饲草饲料基地建设

饲草饲料是肉牛发展的前提条件,肉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饲草饲料的供给,要充分利用陕西自然资源和传统的饲草种植习惯,在政策的促进下,合理区划,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手段,强化措施,全面加强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保障饲草饲料供应能力和质量,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5.4.1 因地制宜建基地 根据陕西三大不同的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分别推进不同种类的饲草基地建设和利用模式。陕北土地面积大,有传统的种草养畜习惯,建立优质高产苜蓿、沙打旺、柠条、燕麦草等饲草饲料基地,强化退耕还草中保留饲草地的充分利用,形成陕北优质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带;关中地区土地肥沃,长期以来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建立关中青贮玉米基地,强化机械化收割、加工和储备,保障肉牛饲草饲料供应能力;陕南土地面积小,草山草坡、灌丛面积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区域的放牧补饲基地。

5.4.2 加大粮改饲推进力度 扩大粮改饲补贴范围,将优质高产苜蓿、沙打旺等饲草纳入粮改饲项目中,同步实施,深入推进,不断加大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力度,提高饲草饲料供应质量和水平,推动肉牛养殖高效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参与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和粮改饲项目实施工作,引进资本,扩充力量,以企业引领带动全省饲草饲料基地建设。

5.4.3 创新饲草供应方式 探索开展饲草饲料综合配送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大型企业建基地、收饲草、深加工、全配送的链条式模式,有效解决散养户和小规模场饲草饲料短缺、质量不高、成本大问题,促进饲草饲料的合理配置,降低成本,高效利用饲草资源。

5.5 加快推进企业品牌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消费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推进大众消费品生产品质革命,赢得大市场。肉牛产品的需求才能带动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支持品牌建设、扩充市场需求、提高牛肉销售量也就是支持养殖业,要从产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创建区域知名品牌,带动肉牛产业发展。

5.5.1 企业创建 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品牌定位科学高端、管理服务专业精致、企业产品特色优质的品牌培育理念,加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积极申请产品国内外质量体系认证,塑造和创建企业知名品牌,大力生产安全、优质的肉牛产品,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利用品牌进行资源整合及业内扩展,实施企业品牌扩张战略,延长品牌产业链,促进肉牛产业增产增效。

5.5.2 政府推介 以提升发展水平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分类实施、统筹推进原则,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展览会、博览会、营销会、研讨会等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发挥电视、新媒体、电商平台等新兴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培育肉牛产业区域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让陕西肉牛品牌家喻户晓、业内响亮、海内皆知,以品牌引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5.6 加快粪污资源化利用步伐

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核心,坚持农牧结合、培育“畜—粪肥—果(粮、菜)”种养对接良性循环模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种养主体对接模式和市场化运行机制,鼓励支持工商企业开展粪污的集中收储、发酵,加工生产有机肥,鼓励支持种植业使用有机肥料,推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推进肉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饲草肉牛牛肉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酸汤牛肉里的爱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寻味牛肉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牛肉怎么做,好吃又嫩?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