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2021-03-28姜翠蕾
姜翠蕾
盆底松弛综合征为临床常见功能性疾病,主要为直肠前突、会阴下降所致,患者主要表现出便秘、排便失控、肛门直肠三角与会阴下降等症状,好发于女性患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需积极予以治疗[1,2]。纵观临床针对其治疗,并无特效治疗方案,常应用到电刺激治疗、物反馈训练治疗等,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发现,其治疗疗效仍有待提升,因此本院提出是否在此治疗基础上再探索一种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观察其是否能实现提升治疗效果,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目的[3,4]。本次研究对本院部分患者在电刺激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95 例盆底松弛综合征患者,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实验组(49 例)和对照组(46 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6~67 岁,平均年龄(46.58±6.86)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04±0.35)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5~67 岁,平均年龄(46.06±7.02)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51±0.5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医师确诊为盆底松弛综合征;②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排便失控、盆底受压等症状;③病程>1 年;④患者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传染性疾病者;③肿瘤疾病者;④严重脏器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治疗前,主动询问患者膀胱是否排空,指导患者平躺于床上5 min,待患者适应环境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过于惊慌恐惧者,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保障患者情绪稳定,提升患者配合度,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上述操作完毕后,将盆底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头于患者阴道置入,仪器脉宽为30~730 μs,频率为10~80 Hz,指导患者自行感知盆底肌收缩情况,并依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电流调整,加速患者盆底肌收缩。2 次/周,25 min/次,持续治疗1 个月。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汤剂药方中主要成分为当归15 g、黄芪30 g、枳壳12 g、白术12 g、麻仁18 g、升麻9 g、柴胡12 g、甘草3 g,针对气阴虚者可加玄参15 g、生地黄30 g,取适量水煎煮,共煎熬2 次,将2 次所得药物混合均匀分为2 份,1 剂/d,分早晚温服,持续治疗 1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3 项,显效:肛门坠胀、便意感、腹胀等症状消失,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上述症状有所改善,盆底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提升;无效:体征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主要包括肛门坠胀、便意感、腹胀、便质症状积分评定,各项症状满分3 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③观察比较两组POP-Q 分度情况。POP-Q 分度法参照2013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 版《妇产科学》标准,评估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可分为0 度、Ⅰ度、Ⅱ度。0 度:未见脱垂;Ⅰ度: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较轻,对生活无较大影响;Ⅱ度: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仍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患者不适感较强烈。级别越高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48/49);对照组显效29 例,有效7 例,无效1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26% (36/46);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92,P=0.003<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肛门坠胀、便意感、腹胀、便质对应症状积分分别为(1.48±0.16)、(1.78±0.51)、(1.98±0.41)、(1.89± 0.17)分,与对照组的(1.47±0.18)、(1.77±0.50)、(1.97± 0.42)、(1.90±0.1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7,P=0.775;t=0.096,P=0.923;t=0.117,P=0.907;t=0.295,P=0.769);治疗后,实验组肛门坠胀、便意感、腹胀、便质对应症状积分分别为(0.35±0.01)、(0.41±0.05)、(0.44±0.07)、(0.43±0.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0.79± 0.11)、(0.80±0.12)、(0.94±0.02)、(0.84±0.34)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87、20.905、46.676、8.409,P=0.000、0.000、0.000、0.000<0.05)。
2.3 两组POP-Q 分度情况比较 实验组0 度38 例、Ⅰ度9 例、Ⅱ度2 例;对照组0 度15 例、Ⅰ度19 例、Ⅱ度12 例,实验组0 度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度、Ⅱ度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30、6.005、9.144,P=0.000、0.014、0.002<0.05)。
3 讨论
盆底松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出多部位、系统与脏器松弛性改变,以盆腔脏器改变为主,其影像学多为耻尾线、骶直分离、直肠内套、前壁黏膜脱垂等多种不同X 线表现[5,6]。患者多见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会阴坠胀等典型症状,于经产女性中发病率较高[7,8]。
中医认为盆底松弛综合征属标实之证,以气虚为本,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会导致患者气阴两虚,阴虚时患者则表现出大肠干燥,造成秘结不通。而气虚大肠则传送能力降低,中气下陷,固摄无力,致使患者机体相关部位发生松弛性改变[9,10]。因此其治疗以补气填虚中医治疗方式为主。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肛门坠胀、便意感、腹胀、便质对应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0 度38 例、Ⅰ度9 例、Ⅱ度2 例;对照组0 度15 例、Ⅰ度19 例、Ⅱ度12 例,实验组0 度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度、Ⅱ度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显著,对其进行一一分析。对照组电刺激治疗时,治疗过程中会在患者相应位置置入电极,有效刺激患者盆底肌,提升患者盆底肌力,提高患者肌力收缩能力,促使肌力收缩能力尽快恢复正常值水平,有效预防与改善脏器脱垂[11]。此外,电刺激时,依据患者实际耐受情况会给予患者不同强度、频率电流刺激,有利于外括约肌与盆底肛提肌间歇性收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电刺激时,还会对逼尿肌产生一定刺激,有效抑制膀胱肌肉收缩,提升膀胱储尿能力,改善排尿困难症状,可知其在盆底松弛综合征患者中的积极作用。而在此项治疗基础上,对实验组予以了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其研究结果亦表明其对提升治疗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有积极作用。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自拟中药汤剂中当归能活血补血散淤,黄芪能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主治气虚乏力、久泻脱肛。枳壳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白术能补脾益肺。麻仁能润燥滑肠。升麻、柴胡能升举阳气,甘草调和药性,上述诸多药物合用显著增强补气功效,正好对症盆底松弛综合征患者气虚症状。在此基础上,还对患者进行辩证治疗,即对气阴虚者还可加玄参、生地黄治疗。玄参具有滋阴、泻火解毒功效。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效,显著改善患者阴虚症状同时,加速胃肠蠕动,缓解患者排便困难症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盆底松弛综合患者予以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盆底肌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