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应用MRI诊断的价值研究
2021-03-28刘璐赵绘萍蒋高民
刘璐 赵绘萍 蒋高民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负重关节,相对而言结构较为复杂,且膝关节是易受到意外损伤的主要关节之一。各类激烈运动或日常生活中的外伤等均可导致膝关节发生急性损伤,而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为膝关节外伤中较轻损伤类型[1]。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局部压痛等,常伴有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等组织结构损伤,经CT 与X 线片检查无法有效检出病变部位,因此在临床上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相对易被忽视,导致患者诊断与治疗受到延误。而MRI 能够有效观察患者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病理变化情况,发现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受损部位、受损程度及受损范围,同时可了解膝关节骨挫伤有无其他结构损伤等,是现阶段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病变最佳无创诊断方式[2]。本文选取80 例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患者,探讨MRI 对其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80 例 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存在运动性损伤病史患者;接受CT、X 线、MRI 检查患者;经MRI 检查确诊膝关节骨挫伤患者;一般资料信息完善患者;经CT 及X 线检查未发现膝关节骨折征象患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患者;检查时间>10 d 者;无外伤史患者。80 例患者中女31 例(38.75%),男49 例(61.25%);年龄18~57 岁,平均年龄(35.24±7.66)岁;病程1d~3 个月,平均病程(1.95± 0.84)个月;临床表现:31 例关节红肿,42 例行走困难,63 例膝关节疼痛。本次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CT、X 线及MRI 检查。CT 检查: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128层CT 进行检查,设置层距为3 mm,层厚为3 mm。X线检查:使用富士FCRXL DR 系统进行检查。MRI 检查:通过GE Signa HDxt1.5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检查,使用专用膝关节线圈,通过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进行扫描,相应扫描序列为常规自旋回波(SE)序列T1WI,脂肪抑制技术STIR 序列及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
1.3 观察指标 经2 位诊断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联合进行阅片,对患者膝关节损伤部位及相关软组织结构损伤进行分析,判断膝关节骨挫伤类型及实际情况。统计患者膝关节受累情况、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MRI表现以及相应分型及随访复查情况。
2 结果
2.1 膝关节受累情况分析 MRI 检查共检出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93 处,其中单发性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42 例(52.50%),多发性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38 例(47.50%)。多发性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高发部位为股骨外侧踝处,共计47 处(50.54%);其次为股骨内侧踝处,共计32 处(34.41%);髌骨处共计1 处(1.08%),胫骨内侧踝处共计3 处(3.23%),胫骨外侧踝处共计4 处(4.30%),胫骨平台共计6 处(6.45%)。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伴随症状者共计18 处,以韧带损伤为主要损伤部位,共12 处(66.67%);其次为半月板损伤,共4 处(22.22%);外侧副韧带损伤3 处,内侧副韧带损伤4 处,内侧半月板损伤3 处,髌韧带1 处,后交叉韧带2 处,前交叉韧带2 处,外侧半月板损伤1 处,软骨损伤2 处,膝关节损伤伴随关节积液症状者共计76 例(95.00%)。
2.2 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MRI 表现及相应分型情况 根据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表现将分为3 种类型,包括Ⅰ型(35 例)、Ⅱ型(11 例)、Ⅲ型(34 例)。近干骺端或膝关节端骨骺松质骨内地图状或斑片状异常信号改变,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于STER 位呈现高信号,T2WI 位呈现复杂信号,而T1WI 位呈现低信号为Ⅰ型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除与近干骺端或膝关节端骨骺松质骨内地图状或斑片状相似的异常表现外,且部分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为Ⅱ型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紧靠皮质下局部病灶性异常信号改变为Ⅲ型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
2.3 随访复查情况 80 例患者中有30 例患者患病 5 周~3 个月后膝关节压痛、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复查结果提示病灶范围明显减少部分已恢复正常,但仍有4 例患者关节积液,轻度滑膜增厚表现。
3 讨论
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是常见训练损伤类型,患者超高强度的短期训练易发生膝关节急性损伤,导致急性损伤疼痛的主要原因为为骨挫伤。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高发于青少年人群,与患者自身生理特点及解剖特点密切相关。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骨骼相对富有弹性,柔韧性较高,不易出现骨断裂等情况。而青少年运动量相对较大,体育活动显著增加,损伤导致骨关节损伤机会不断增加,也是导致患者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持续高发的主要因素[3]。
骨挫伤基础病理变化主要为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导致骨松质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出血、水肿以及充血等,同时可伴有骨小梁灰骨折。骨折严重程度及相应损伤级别决定症状变化,其中较轻损伤可能会导致细胞分子无显著损伤的骨髓水肿,重者则会表现为骨小梁出血及骨折等严重症状[4]。而经X 线片或CT 技术进行检查时由于骨皮质衰减系数相对改变情况不够显著,因此经CT 技术检查或X 线片检查常表现为无明显异常征象。而临床多数基层医院对CT 检查技术与X 线片检查技术较为依赖,临床更加注重骨折的检出率及治疗有效性,对于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易导致患者骨挫伤区域负重增加,伴随病情进展,进一步导致骨小梁压缩,出现应力性骨折、隐秘性骨折、压缩性骨折等,导致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出现更为严重的损伤及相应并发症[5]。
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是临床常见自限性、隐秘性骨损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加强相应健康宣教、严禁带伤训练以及加强医务训练监督等均为有效预防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的手段[6]。对于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患者经CT 和X 线检查诊断具有一定局限性,而MRI 诊断为最有效检查方式,对于膝关节运动损伤病史患者患病后及时开展MRI 检查,早期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降低漏诊,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更严重损伤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对于明确膝关节运动损伤病史者,若出现临床无法解释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或膝关节疼痛,在常规进行CT、X 线检查外,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开展MRI 检查[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 检查共检出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93 处,其中单发性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42 例(52.50%),多发性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38 例(47.50%)。多发性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高发部位为股骨外侧踝处,共计47 处(50.54%);其次为股骨内侧踝处,共计32 处 (34.41%)。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伴随症状者共计18 处,以韧带损伤为主要损伤部位,共12 处(66.67%);其次为半月板损伤,共4 处(22.22%);膝关节损伤伴随关节积液症状者共计76 例(95.00%)。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Ⅰ型35 例、Ⅱ型11 例、Ⅲ型34 例。随访有30 例患者患病5 周~3 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4 例患者轻度滑膜增厚表现,存在关节积液。
综上所述,MRI 检查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能够清晰显示损伤部位,明确损伤周围组织情况,为运动性创伤患者明确是否发生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提供直接依据,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