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与防控

2021-03-28黄阳保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血样布鲁氏菌氏杆菌

黄阳保

(湖南省宜章县黄沙镇人民政府,湖南宜章 423000)

近年来,我国牛布氏杆菌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危害养牛产业经济的危险疾病。牛布氏杆菌病会对牛的生殖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且有着人畜共患的特点,若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检疫与防控工作,会引发诸多严重性后果[1]。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做好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与防控工作。当前所使用的牛布氏杆菌病检疫方式主要有两种:细菌学检疫和血清学检疫,均有着较好的检疫效果,值得推广应用。但总的来说,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与防控有着长期性和专业性特点,对从事检疫与防控的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因而进一步分析探究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与防控要点时尤为必要的。

1 流行特点与宰前表现

牛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布氏杆菌,布氏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不会形成芽孢。具体来说,布氏杆菌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如形状较为多样,可以是较小球形,也可以是短杆状和球杆形,再比如布氏杆菌对各种消毒剂和紫外线会非常的敏感,且在不同的化学药物和抗生素作用下,均可以形成敏感反应。

布氏杆菌有着很强的抗低温能和抗干燥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传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消化道传播,也可以通过生殖系统、皮肤、呼吸道、黏膜来完成传播。因为布氏杆菌不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任何的一个季节均会导致牛发病,若是牛舍存在着潮湿阴冷、饲养密度不合理、脏乱严重、光照不足、通风不佳等问题,则牛发生布氏杆菌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当牛感染布氏杆菌病时,会有较长的潜伏期,通常潜伏期为0.5~6个月。犊牛感染布氏杆菌病后初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病症;母牛感染布氏杆菌病后会有非常典型的症状,即流产,流产时间通常在妊娠5~8个月之间,部分母牛虽然没有出现流产,但会产出死胎或者软弱犊牛。感染布氏杆菌病的流产母牛既可出现分娩表现,也可出现生殖道炎症反应,母牛阴道黏膜上会依附一些直径较小的红色结节,且母牛阴道内会流出黏性灰白色分泌物。母牛流产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阴道会流出褐色黏液,且这些褐色黏液有很明显的恶臭味,通常褐色黏液的流出时间可达17~18 d[2]。此外,牛发生布氏杆菌病后还会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母牛发生布氏杆菌病后会伴有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公牛会伴有滑膜囊炎、睾丸炎、关节炎,一些公牛发病时会有阴茎红肿、睾丸红肿等症状。

2 检疫要点

2.1 细菌学检疫

应用细菌学检疫方式时,检疫人员需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要点工作:一是制作检疫所需涂片;二是严格按照流程来开展检疫工作。在制作检疫所需涂片时,需要严格在无菌条件下去收集病死牛的脏器、阴道分泌物、乳汁、尿液、血液、胎衣。在正式开展检疫时,需要先做好染色处理,染色处理时可以优先使用沙黄美蓝鉴别染色法,而后可以借助油镜来开展镜检查,若是呈红色,则表明是含有布氏杆菌的涂片,若是蓝色,则表明是含有其他细菌的涂片。

2.2 血清学检疫

应用血清学检疫方式时,检疫人员需先按照规范要求采集病牛血样,操作时需轻轻抬起病牛的尾巴,使用酒精去对腹侧区域和尾根区域开展全面彻底的消毒,而后将一次性无菌采血器垂直刺入到病牛的采血部位皮肤,刺入深度控制在2~3 cm,务必确保一次性无菌采血器可以顺利抵达尾静脉。在采集血液时要快速精准,通常血液采集量为3~5 ml。采集完成后在血样上正确粘贴标签,准确记录病牛的登记编号,由专业人员对所采集到的血样实施血清分离处理。在血样检测时优先使用琥珀红凝集试验法,每一份血样采集后3 d内必须完成检测,严防血样变质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若是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血样出现了溶血的问题,则不能用于检测[3]。在完成检测后,需要对标准阳性血清做好对比,避免检验结果受到影响。

此外,在检疫工作中要将外来引进牛与区域牛作为重点,开展有效检疫。在外来引进牛的检疫中,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规范要求检查牛是否携带各种疾病,若是发现存在可疑的疫病,则要立即执行隔离措施,即便是未发现可以疫病,仍然要隔离一段时间,在一段时间后外无异常则可以混群饲养。在区域牛的检疫工作中,基层畜牧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发挥好自己的职责,不仅要开展定期的检疫工作,而且要不定期抽查,以便可以尽早发现疫病,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户的损失。

3 防控要点

3.1 落实消毒工作

为有效降低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风险,养殖场要严格依据卫生防疫要求来制定具体的消毒方案,包括消毒计划与管理制度。养殖场每年所开展的全面消毒不得少于2次,并在此期间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局部的消毒工作,为牛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另外,要定期对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设施、饮水、垫料、用具做好消毒工作,可以使10%石灰乳或1%消毒灵,若是有必要则要对牛进行皮毛消毒,可以使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

3.2 完善饲养管理模式

健康的饲养管理模式对有效防控牛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去完善饲养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养殖场人员要高度重视检疫工作,对牛饲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要做好检疫,并始终坚持自繁自养的模式。考虑到通风不佳、光照不足、潮湿阴冷、饲养密度不合理、脏乱严重等因素会加大牛布鲁氏菌病的发生风险,饲养者要有针对性的去优化这些因素,营造安全的饲养环境[4]。此外,在牛饲养过程中,要从营养学的角度来均衡日粮,确保可以合理的补充牛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提升抵抗病毒的能力。

3.3 做好牛布鲁氏菌病的宣传

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是一项长期性与专业性的工作,若是养殖人员缺乏对牛布鲁氏菌病的认识,未能科学有效的做好防控工作,势必会增加牛布鲁氏菌病的发生风险。针对于此,基层畜牧站要发挥好自己的职能,采取线上与线下的方式来开展宣传工作,比如可以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电视、专题讲座等方式来进行牛布鲁氏菌病的科普宣传,确保养殖人员可以详细掌握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要点。在开展线下宣传时,推广人员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在现场进行知识讲解,帮助养殖人员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5]。

3.4 做好牛布鲁氏菌病的免疫

在防控牛布鲁氏菌病时,可以采用免疫接种的方式,这也是当前阶段防控牛布鲁氏菌病的最佳手段。目前针对牛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特点,可以使用的疫苗主要有两种:一是S2株;二是A19株,均属于致弱菌株。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两种疫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且防控牛布鲁氏菌病的效果值得肯定。

3.5 牛布鲁氏菌病的处置

一旦发现牛出现布鲁氏菌病,则要及时治疗,但若是病牛已经不具有治疗价值,则要及时淘汰,要采取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严防造成二次危害。若是发现病牛存在子宫内膜炎或是流产征兆,则可以考虑使用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来清洗子宫与阴道,也可以采用青霉素或链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来治疗。除此之外,为有效维持病牛的电解质平衡,可以采取口服补液盐的方式。

4 结束语

牛布氏杆菌病有着较大的危害性,必须严格按照疫病防控要求做好检疫工作与防控工作。在开展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控工作时,需重点从消毒、宣传、饲养管理模式完善、免疫及治疗等方面入手,有效降低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血样布鲁氏菌氏杆菌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枫叶
评价塑料材质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液体添加剂体积变化的方法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知识角·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乡镇畜牧站工作中血样采集问题探究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