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信息系统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2021-03-28吴小丽季建红
吴小丽,季建红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江苏南通226001
妇科恶性肿瘤主要以子宫颈癌、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为主[1-2]。通常来说,妇科肿瘤症在早期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当患者自觉食欲降低、体型消瘦、头晕、疼痛等症状时,往往已过渡为恶性肿瘤[3]。为最大程度保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命,在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应定制相关信息系统,以最大程度提高总体护理效果。该文方便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建立了信息系统,并合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该院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0.73±21.27)岁;子宫颈癌11例、输卵管癌8例、子宫内膜癌11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0.36±21.06)岁;子宫颈癌10例、输卵管癌9例、子宫内膜癌11例。该次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阅,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表示知情。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给予药物、常规健康知识宣教、监测各项生命指标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系统,详细如下。
①建立信息系统。患者腕带务必要与医院内网互相关联,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扫描腕带中二维码,并将其扫描信息数据保存至系统终端电脑。建立化疗信息系统,系统内包含患者姓名、肿瘤类型、手术时间、化疗方案与时间、不良反应、化疗药物名称及药物刺激强度、局部皮肤情况、回访情况[4]。
②建立化疗静脉使用观察表。其主要内容为人体静脉使用部位标识,在患者首次进行化疗时,护理人员应采用化疗信息系统及化疗静脉使用观察表。患者化疗完毕后,应聆听其主诉,观察其周边皮肤情况并进行记录,对其静脉进行标注,以避免重复对该静脉进行穿刺,以造成周边皮肤损伤或药液渗漏。同时建立化疗不良反应系统,在其中录入化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的机体不良反应,并附加相关护理解决对策[5]。
③定期评估其心理状态并进行记录。保存至终端电脑后,护理人员可随时查看其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以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如患者心理状态较差,护理人员应多与其进行沟通,多采用安慰、鼓励性语言,以改善其心理状态,沟通后再次对其进行状态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定时对其进行电话回访,多聆听其主诉,加强心理疏导,了解其用药依从性,并将上述信息录入系统[6]。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化疗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同时该院自制患者满意度问卷,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满意程度越高,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化疗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化疗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例(3.3%),对照组患者化疗不安全事件发生率8例(26.67%),观察组患者化疗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6,P=0.001<0.05)。
2.2 平均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平均满意度评分为(8.83±0.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7±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45,P=0.001<0.05)。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肿瘤科往往会建立信息系统,建立信息系统后,护理人员可快速将患者个人信息录入至电脑终端。在此基础上,建立化疗信息系统及化疗静脉使用观察表,以了解其治疗方案、肿瘤类型等、化疗药物刺激强弱信息。对于化疗药物刺激较强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应加强观察,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化疗完毕后,倾听患者主诉,并观察其穿刺部位,将信息录入。静脉使用观察表的建立可有效避免护理人员反复对患者统一静脉进行穿刺,以对其静脉造成损伤[7]。
该研究在该院对观察组患者建立了信息系统,结果显示,其化疗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更低,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该文研究观察组患者平均满意度评分(8.83±0.74)分和欧阳爱玉[8]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满意度评分(9.15±0.52)分对比表示,满意度类似,表示该文研究存在意义。
综上所述,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建立信息系统切实可行,可将患者集中管理,提高总体护理安全性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