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2年发展之路三大猜想
2021-03-28
随着2022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网络格局的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问题基本得到初步解决。问题在于,这些区域医疗中心如何定位、如何履行使命、又将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无疑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
猜想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或将引发新基建热潮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江夏区雷神山医院仅仅耗时十天,就已建设完成并投入应用。共投入使用2500余台大型设备及运输车辆、4900余个箱式板房、20万平方米防渗膜,以及大量电缆电线、配电箱柜、卫生洁具等物资,全国各地1608家供应商、952家分包商积极参与医院建设,为医院建设的全面提速提供了有力支撑。由此可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或将引发一场新基建热潮!
猜想二:输出医院和试点医院迎战“同质化管理”难题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医疗资源的输出或是简单的“复制”,更要充分发挥新建医院的优势,将输出医院那些由于制度、用地等客观因素制约而无法及时推进实施的先进基础建设及管理模式率先在新院区施行。据介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新“同质化”管理模式,向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全方位输出人才、技术、管理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复旦中山厦门”模式。“人才同质化”方面,上海总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派出120多名资深专家、骨干常驻厦门医院;同时,两院还推行临床“双主任”制和行政“垂直管理”,即上海总部各科室主任兼任厦门医院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总部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是厦门医院相应职能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无论是医疗水平、诊疗规范,还是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医院核心管理,都确保“复旦中山标准”,真正实现国家大力提倡的优质资源均衡布局。
猜想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呼唤“新政策”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今年的建设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指导新增12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抓紧开展前期工作,确保今年内每个地区至少启动1个项目建设。在国家层面大力推行的当下,是否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以实质性的优惠以及配套措施鼓励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保障其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点承载太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