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的安全性以及效果分析
2021-03-28陈环环
陈环环
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的安全性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无痛分娩的100例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降低产妇产时疼痛程度,提升分娩体验,减少中转剖宫产概率。
关键词:无痛分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
分娩疼痛被喻为“世界第一痛”,强烈的宫缩反应会导致胎盘供血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剖宫产率及胎儿宫内缺氧率。分娩镇痛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水浴分娩镇痛、心理疗法、硬膜外镇痛、笑气吸入麻醉分娩镇痛等,其中以硬膜外镇痛分娩在临床上最为常见[1]。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无痛分娩的实施使分娩疼痛问题得到解决[2]。无痛分娩可有效缓解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显著降低剖宫产率,且较安全[3]。椎管内麻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之一,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对无痛分娩疗效的评估。本研究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的安全性以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行无痛分娩的1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1.52±2.18)年;产次0~3次,平均(1.54±0.63)次。对照组年龄23~43歲,平均年龄(31.05±2.65)岁;产次1~3次,平均(1.45±0.78)次。两组年龄、产次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1)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足月、单活胎、头位;分娩镇痛前母婴生命体征均正常;无产科或内科合并症;无产科高危因素及硬膜外穿刺禁忌证并确认已进入第一产程产妇。(2)排除标准:硬膜外间隙阻滞禁忌证;低血容量;穿刺部位感染;需行剖宫产;多胎妊娠;瘢痕子宫;产前出血未查明原因以及羊水Ⅱ度以上污染。
1.2 麻醉方法
两组产妇分娩前进行全面检查,接受分娩知识宣讲,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其各项基础体征,同时评估产妇宫缩程度、宫缩维持时间、宫缩间隔时间,严格做好胎心监护工作。当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宫口打开≥3 cm进入活跃期时进行镇痛,常规消毒处理后铺巾,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在L2~L3椎间隙穿刺,长度控制在3~5 ㎝,对照组给予硬膜外头向置管3~4 cm,研究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即进入硬膜外腔后再向前推进,刺破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给予舒芬太尼5 ?g,再硬膜外头向置管3~4 cm。穿刺完成后固定好硬膜外导管,平卧位后推注1%利多卡因3~5 ml,5~10 min后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保持后背硬膜外导管在位,再给予首次剂量: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3 ?g/ml混合液10 ml(我院使用的配方),建立镇痛平面。30 min后接自控镇痛(PCA)泵,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3 ?g/ml混合液100 ml,设定为单纯PCA模式,单次给药剂量6 ml,锁定时间15 min,每小时剂量限制24 ml。宫口开全时,嘱咐患者勿按泵,胎儿娩出后可继续按泵用于会阴侧切伤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剧烈。(2)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降生后1 min、5 min、10 min评估)主要包括:心率、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5项,总分10分。10分表示新生儿正常;评分<7分表示新生儿存在窒息,但为轻度;评分<4分表示新生儿有程度较重的窒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对比
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自然分娩中的疼痛感受非常强烈,长时间受到剧烈疼痛影响会导致产妇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影响血流动力学,出现心率增快以及血压升高,甚至可能延缓产程、出现难产。剧烈疼痛还将影响胎盘血流供应,使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因此,需寻求一种能够减轻疼痛、保障母婴安全的分娩方式。无痛分娩并非是“全程无痛”,而是最大程度减轻产妇的疼痛感,以使得分娩风险降至最低,以保证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硬膜外阻滞麻醉由硬膜外给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而麻醉药物并未干预子宫的运动神经,不影响产妇的正常宫缩,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满足产妇整个产程镇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由腰椎间将麻醉药物注入,具有起效快,操作简单,短时间能够发挥作用,缓解疼痛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可以减少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分娩镇痛可降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可保证产妇与婴儿的安全。
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性较显著,可以减少分娩疼痛,从而降低分娩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提高产妇分娩体验感,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超群.孙义.椎管内阻滞与妊娠相关腰痛的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8,39(4)375-378.
[2]汪春菊.86例无痛分娩的方法及护理体会[J].中原医刊,2004,31(19):63.
[3]蒋克荣,周运芳,邓海燕.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19,3(1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