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单向坡龙口跨中合龙关键技术
2021-03-27张文龙
张文龙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
1 工程概况
国内某跨海大桥主桥为半漂浮单侧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长961 m,南边跨钢箱梁跨径分别为(60+198)m,北边跨混凝土箱梁跨径分别为(49+58+61)m,跨中535 m为钢箱梁结构,钢混结合段位于跨中距北塔8.5~12.5 m范围(见图1)。里程桩号K13+168.000(主桥起点桩号)—K13+660.000(纵坡最高点桩号),坡度为1.5%,其中主跨中心桩号K13+603.5,距离最高点56.5 m,跨中合龙段位于坡度为1.5%的单向坡区段。K13+660.000—主桥终点桩号K14+129.000,该段坡度为-1.0%。南北岸跨中单悬臂各17片梁段,跨中合龙段钢箱梁长4 m,含风嘴顶板全宽40.5 m,不含风嘴顶板宽34 m,中心线处梁高3.204 m,起吊重量81.3 t,为扁平流线型结构。跨中悬臂吊装前,需完成南边跨钢箱梁及北边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内容。南边跨钢箱梁位于山顶,设存梁支架,滑移就位后于跨中梁段悬臂拼装前定位焊接成整体[1]。本桥的设计基准温度为20℃,合龙高程误差控制在±15 mm以内,相对高程误差控制在2 mm以内,轴线误差控制在±10 mm以内[2]。
图1 跨海大桥主桥桥型布置图(m)Fig.1 Layout plan of main bridge of cross-sea bridge(m)
2 合龙方案选择
本桥龙口仅4 m,较国内其他类似桥梁长度短,受桥面吊机的局限性,采用北岸侧桥面吊机起吊合龙段,南岸侧配重加载的方案。南岸桥面吊机完成17号段钢箱梁吊装后,保持相对工况不动。北岸桥面吊机完成17号段钢箱梁吊装,前移11.25 m,提升系统后退1.75 cm,到达龙口位置。南岸侧距悬臂端8.25~15.75 m的范围内(7.5 m)压载800 kN。
配切合龙和顶推合龙是两种目前大跨度钢箱梁跨中合龙的常规方案。顶推合龙时先解除塔梁临时固结,顶推变位后不宜恢复,且局部稳定性控制难,但对成桥后的结构体系影响较小。配切合龙一般接近设计基准温度下优选,对施工组织要求较高。南边跨钢箱梁先于跨中梁段吊装前定位焊接,预先设定了2 cm弹性变形压缩量。若按顶推合龙方案提前解除临时约束,经计算,南塔塔偏11 cm(纵桥向),南侧17号梁段单元产生4.3 cm(向上)的竖向变形,12.3 cm(小里程侧)的纵桥向变形。合龙段厂内制造顺桥向每边加长10 cm,累计加长20 cm,结合模型计算,最终选用配切合龙作为合龙方案。
3 龙口状态
3.1 线性状态
通过对南、北岸17号梁段的轴线、里程、标高联测分析,高程:南侧悬臂端当前误差为+4 mm、北侧悬臂端当前误差为-2 mm,整个悬拼过程控制较好,合龙后两侧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0 mm以内。轴线:南、北两侧轴线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均控制在10 mm以内,满足合龙口轴线误差控制要求,将继续观测其变化情况,合龙时根据监测数据,通过对拉的方式微调。里程:南侧悬臂端整体偏短32 mm、北侧偏短14 mm,里程偏差将通过合龙段(合龙段预留配切长度20 cm)调整。
3.2 温度及龙口变化
龙口状态受温度影响较大,需严密监控,每2 h观测1次,连续观测48 h。采集的测量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到预计合龙时温度对应的合龙段长度。观测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温度,梁顶、底板温度,合龙口顶底板宽度、轴线、高程等[3]。2020年8月14日15:00—16日上午5:00,对龙口连续观测,15日凌晨3:00测得梁顶最低温度24.4℃,15日15:00测得梁顶最高温度37.7℃,温差13.3℃。21:00—次日凌晨3:00为温度较为稳定时间段,龙口变化趋势也较稳定,为梁段进入龙口并完成合龙的最佳时间段。
两侧的悬臂长度达到265.5 m,当温度变化时,合龙口宽度会发生相应改变。根据计算,每升温或降温5℃合龙口缩短或拉长3.2 cm。
本桥合龙时间选择在23:00—次日凌晨3:00,该段时间梁面温度变化区间30~25℃,根据上述温度变化关系可知,龙口的宽度间隙可增加20 mm,满足合龙段入口合龙的条件。
4 龙口敏感性分析
4.1 配重敏感性分析
悬臂端配重是常见的一种龙口高程调整方式,经计算,受南北岸非对称混合梁的影响,南、北岸17号梁段配重100 kN竖向变形分别为2.2 cm和2 cm。
4.2 合龙轴线调整分析
合龙口轴线调节则通过安装在两侧悬臂梁段顶板上的辅助设施完成[4]。辅助设施由临时吊耳、钢丝绳、10 t手拉葫芦及卸扣组成。调整时4个葫芦斜向对拉,将两侧钢梁轴线调整至同一轴线上[4]。临时吊耳:4个,位于第1道横隔板上,距离钢梁边缘75 cm,与钢梁顶板四边角焊缝连接,每条焊缝长度150 mm,焊脚尺寸10 mm;钢丝绳:直径≥20 mm,长度36 m;手拉葫芦:10 t、4个。经理论计算,每施加5 t对拉力,轴线位移量南岸侧约11 mm、北岸侧约8 mm。
本桥中跨主梁横桥向刚度相对较小,轴线调整较易完成。本桥轴线偏差仅8 mm,通过5 t葫芦对拉即可满足要求,且调整完毕不设劲型骨架。
4.3 悬臂转角对合龙口宽度影响分析
考虑本桥合龙段处于单向坡区,北岸位于上坡段,为保证梁段顺利进入龙口,将合龙段设“八”字形结构起吊。考虑合龙段吊装对北岸17号梁段将发生竖向位移,因节段的前端点与后端点竖向位移不一致,17号梁段将产生转角变化,继而影响悬臂前端钢箱梁底缘的纵桥向位置。根据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起吊合龙段时北岸17号梁段前端竖向位移为18.47 cm、后端竖向位移14.69 cm,发生的转角为0.144 5°,换算至合龙口底板宽度将增加7.8 mm。
5 主梁应力分析
本桥实测合龙期间温差13.3℃,合龙后计算温差按15℃考虑。合龙后升温15℃,主梁上缘应力为-17.4 MPa、下缘应力为-17.3 MPa。
码缝期间主梁按持续升温+15℃考虑,经计算可得,中跨合龙缝处的温度内力为轴力约-29 256.5 kN、竖向弯矩约816.0 kN·m,其中轴力主要由均匀升温引起,竖向弯矩主要由钢箱梁顶板升温引起,上述荷载即为临时锁梁装置所需承受的荷载。
6 主要技术参数
合龙段配切时的温度应接近合龙温度,避免温度影响[5]。配切长度影响值计算为:ΔL=εt×L×(Tmax-Tmin)=1.2×10-5/℃×4 m×1℃=0.048 mm(配切与合龙时温差为1℃)。合龙段位于单向坡区段,对北岸17号梁段端部尺寸调整(见图2),满足“八”字口的要求,保证合龙段顺利起吊。
图2 合龙口调整图Fig.2 Closure adjustment diagram
为节约合龙段切配时间,对合龙段南岸侧端面的预留长度按表1在龙口监测前配切。合龙段在切配前南、北两侧顶底板均较加工图预留0.1 m切边长度,合龙段总切配前长度为4.2 m。
根据监测数据及南岸侧切边情况,合龙段北岸侧端面按表2切配,单边焊缝间隙预留8 mm。
表1 南塔侧端面切配控制点数据Table 1 Control points data for cutting and matching of south tower side end face
表2 北塔侧端面切配控制点数据Table 2 Control points data for cutting and matching of north tower side end face mm
吊装初步就位后,梁段精确匹配,用600 mm×500 mm×20 mm的大码板,顶板8处,底板6处,将梁段空间位置定位牢固。龙口锁定后,小码板局部码平,对称同步进行[6-8]。码缝期间按最高升温+15℃计算,轴力约-29 256.5 kN。码板受拉或受压30 100 kN>29 256.5 kN,可满足要求。
7 体系转换
本桥合龙施工组织见表3。合龙锁定后,按升温10℃及恒载作用的计算工况,南塔临时固结将产生合计纵桥向力约9 800 kN(见表4、表5),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故在当晚低温解除临时固结。临时固结采取气割在下横梁处拆除,在合龙段大码板焊接完毕,合龙口锁定后即刻开始(准备不少于8把割刀)。先割断临时固结位置的钢绞线,然后在临时固结中间合适位置将其割断。单个临时固结需割除的长度为5 274 mm,根据经验,单个临时锚固需约2.5 h解除,满足要求。
表3 施工组织一览表Table 3 List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表4 南塔临时固结反力(合龙后恒载+升温10℃)Table 4 Temporary consolidation reaction force of south tower(constant load after closing+10℃heating)
表5 北塔临时固结反力(合龙后恒载+升温10℃)Table 5 Temporary consolidation reaction force of north tower(constant load after closure+10℃heating)
8 效果分析
主桥合龙段于2020年8月17日凌晨完成定位安装,与原设定的施工计划仅慢30 min,NJ17梁段与SJ17梁段轴线相对误差2 mm,合龙段(里程桩号K13+601.5)与理论高程误差4 mm,实现高精度合龙。9月4—6日对部分斜拉索索力调整,使主桥线形更加平顺,调索后的主桥整体线形及斜拉索索力监测情况如图3、图4所示。
图3 主桥成桥后跨中各梁段线形差值Fig.3 Linear difference of each beam segment in the mid-span after completion of main bridge
图4 主桥成桥后跨中索力通测误差Fig.4 Measurement error of mid-span cable force after completion of main bridge
钢箱梁线形误差满足控制要求,主梁整体线形平顺。跨中索力数据均控制在±10%以内,其中平均索力误差左侧为+3.1%、右侧为+2.2%。
通过对合龙口的数据分析及施工过程控制,成功完成主桥高精度合龙施工,对类似工程的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