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蹄疫的防治
2021-03-27陈俊生王红利
陈俊生, 王红利
(河南郏县畜牧局,河南 平顶山 467100)
1 病原
口蹄疫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该病毒最大特点是变异性强。根据病毒的血清型,目前已知全世界有A、0、C、南非I、南非Ⅱ、南非Ⅲ、亚洲I型等7个主型[1],以及65个以上亚型。0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0、A、C3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口蹄疫病毒(FMDV)有7个血清主型,每个主型内又有若干个亚型,不同主型无交互免疫性;同一主型内的不同亚型之间中有部分交互免疫性。病毒对干燥抵抗力很强。
2 临床症状
口蹄疫发生后,经2~3 d,即可波及全群,如紧急防治不严,可造成大流行。
该病潜伏期1~7 d,平均2~4 d,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迟缓,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0 ℃~41 ℃。发病1~2 d后口腔唇内侧与颊部黏膜以及齿龈、舌面发生大量水疱,此时流涎增多,含有白色泡沫,常常布满嘴边[2]。采食、反刍完全停止。水疱一昼夜内破裂,形成浅表、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水疱破裂后,体温降至正常,糜烂逐渐愈合,全身病况随之好转。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蹄冠及指(趾)间的柔软皮肤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裂糜烂,随后逐渐结痂愈合,若糜烂处感染而化脓,形成溃疡、坏死,甚至引起蹄匣脱落。有时水疱发生在乳头皮肤,能引起乳腺炎,乳产量下降。若仅口腔发病,经一周左右即可治愈;如蹄部出现病变,病程可延至2~3周。死亡率很低,一般不超过1%~2%,此为良性口蹄疫。恶性口蹄疫多发生于犊牛,临床上一般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很高。有些病牛在水疱病变逐渐愈合的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搏动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心肌麻痹而突然死亡,死亡率达25%~50%。
3 诊断方法
观察牛的蹄冠、蹄叉、乳房、舌面等部位是否出现水泡或者糜烂的状况,精神和食欲上是否有下降的情况。当病毒细胞侵入到牛体中,牛蹄会出现温度升高、牛蹄的外壳会有不同程度的受损或脱落,严重的肉牛会导致四肢无力而无法站立,水泡破裂后会出现黄色或浑浊的液体,涎液增多挂于嘴边呈引缕状;恶性口蹄疫时可见虎斑心,为进一步确诊可采用分子生物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等。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管理
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保持牛床、牛舍的清活、卫生;粪便及时清除;定期用2%苛性钠对全场及用具进行消毒。加强检疫制度,保证牛群健康。不从病区引购牛只,不把病牛引进入场。为防止疫病传播,严禁羊、猪、猫、犬混养。
4.2 预防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是预防口蹄疫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灭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预防口蹄疫的疫苗有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牛羊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疫苗等。
5 口蹄疫的治疗
口蹄疫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要避免牛继发感染或继发心肌炎,同时保证牛营养的摄入多可以耐过,牛口蹄疫的治疗方案,主要针对于牛口腔和蹄部溃疡,减轻牛的疼痛感、加快溃疡部位恢复,让牛可以正常采食和站立,能吃了营养上来了,便有较大可能耐过口蹄疫。
5.1 治疗病初
口腔出现水泡前,对病畜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每天要用盐水、硼酸溶液等洗涤口腔及蹄部。要喂以软草、软料或麸皮粥等。口腔有溃疡时,用碘甘油合剂(1∶1)每天涂搽3 d~4 d,用大酱或10%食盐水也可。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洗净,涂紫药水或碘甘油,并用绷带包裹,不可接触湿地。
5.2 中药治疗
5.2.1 大青叶、青蒿、板蓝根熬糯米粥喂服。
5.2.2 采用黄连1份、明矾2份、青黛1份、儿茶3份、高锰酸钾3份,共为细末,每包10 g备用。每包加温水500 mL,每次往口腔倒100 mL即可,每天2次,适量高锰酸钾用水涂抹于蹄部患处,每天2次,直至恢复正常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