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2021-03-27邓益超刘孟良
罗 彪,陈 军,邓益超,刘孟良
(四川省资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资阳 641300)
非洲猪瘟(ASF)于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发现,近百年来,已有60 个国家先后发生ASF 疫情[1 ~2]。2018年8月,ASF 疫情在中国辽宁沈阳首次被报道,并迅速蔓延开来,使我国养猪业遭受巨大打击。目前,尚未有防控ASF 的有效疫苗,这对ASF 的防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特性
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动物细胞质中复制,是ASFV 家族中的唯一成员,结构复杂、巨大,呈二十面体对称,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大小约180kb,其DNA 可以编码许多蛋白质,除了组装病毒的结构蛋白,部分蛋白质具有逃避免疫系统防御的能力,基因组末端存在两个高变区,以至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
ASFV 对环境抵抗力极强,虽不耐高温,通常认为56℃经70 min 或者60℃经20 min 可以使其热灭活;但对酸碱有较强耐受性,在低温环境下可以在血液、各种组织、分泌物和环境污染物中长期保持感染性。
1.2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亚临床感染的带毒猪、病死猪以及污染物是ASF 的主要传染源。ASFV 的主要感染途径有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3 种。直接传播主要为健康猪只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或者接触到病死猪污染物进行传播,易感猪和感染猪直接接触后最快1 ~9 d 就可以被感染。ASFV 可以在蜱体内存活长达8 周,可以通过软蜱、鼠、蚊蝇等进行机械性传播,还可以通过感染猪的肉制品和泔水进行隐蔽性的跨界传播。
2 临床症状
猪群感染ASF 后,潜伏期一般为15 d。直接接触感染的潜伏期为5 ~19 d,钝缘软蜱叮咬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5 d。猪群初次发病时具有传播快、病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对生猪生产危害甚大。ASFV 毒株由于毒力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
最急性型表现为无症状突然死亡,发病、死亡快,死亡率可达100%。急性型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步态僵直,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病程延长则出现神经症状,妊娠母猪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均可出现流产。亚急性或慢性型症状较轻,病死率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表现为间歇热,呼吸改变,消瘦,关节疼痛肿大,妊娠母猪可导致流产,一般病死率较低[4]。
3 剖检病变
内脏器官肿大、出血是ASF 最典型的剖检病变,急性型ASF 病变尤为明显。脾脏肿大至正常的3 ~6倍,颜色变暗、质地变脆易碎;淋巴结增大、水肿以及整个淋巴结出血;心脏和肾脏表面呈斑点状出血。剖检变化还可能包括肝和肺充血,气管和支气管有泡沫,肺泡和间质水肿,心包积液和体腔积水。腹泻或血便的病猪可出现血性肠炎。
4 综合防控措施
ASF 目前确诊不难,实验室检测方法已非常成熟,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间接荧光抗体(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血清学方法均可用于检测[5]。但由于ASFV 结构复杂、变异度高,具有完备的免疫逃避机制,加大了疫苗研发难度,世界各国研究学者尝试采用各种类型的疫苗对猪进行免疫试验,目前没有成熟的上市商品。因此,加强疫情检测和检疫监管,严格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和消毒等防护措施,坚持内防外堵是防控ASF的关键。ASF 防控需要政府部门和养猪业主双管齐下,共同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有效防止疫情发生和传播[6]。
4.1 规模养殖场防控要点
4.1.1 强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规模养殖场防控主要依靠严格的饲养管理及生物安全管理。要做好人流、车流进场的管控,减少猪场与外围物资交换的频率。猪场内部要做好防交叉措施,人员进出生产区要淋浴更衣,除必须操作尽量少接触猪;及时隔离处理异常猪只,产房保育舍做到全进全出,选取不同消毒剂定期对环境猪舍进行消毒,夏季雨季可适当提高消毒频次。做好雨季的综合防控,做好雨污分流,防止雨水倒灌,不要使用地表水和浅井水,可以考虑过滤网或漂白粉消毒。安装防鼠挡板、防蝇网,提前做好灭蚊、灭蝇、灭鼠、灭虫、防鸟和严禁饲养猫狗等动物工作,防止可能机械携带病毒而导致发生ASF。
4.1.2 加强环境、猪群检测和预警
加强对猪场人员、物资、车辆的检测,加强对猪舍、过道等环境样品的检测。密切观察猪群,对异常猪及时进行多点位采样检测,如采集咽拭子、淋巴结穿刺、尾根血等混合样品进行检测。对ASF阳性的猪只要及时清除,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同群猪只做好封锁隔离,全场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向所在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管机构或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
4.1.3 提高猪群健康度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减少猪群饲养密度,保持猪舍的温度、湿度,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温工作,提高猪群舒适度,减少猪只应激反应。适当药物保健,尽可能少用抗生素,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植物保健药品、中药制剂与生物基因工程制剂(如细胞因子产品)等,提高猪群非特异性抵抗力。强化猪群猪瘟、伪狂犬、蓝耳、口蹄疫等基础免疫。制定适合本猪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检测与疫病监控,提升猪群整体健康度。
4.2 政府部门防控要点
4.2.1 抓好日常排查工作
村、组干部和防疫员要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一线哨兵作用,加强日常排查、巡逻,切实解决ASF 防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旦发现生猪发生异常死亡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给乡镇政府及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及时上门核查,并进行初步临床诊断,发现疑似情况及时按规程上报、处置。
4.2.2 严格生猪调运监管
充分发挥ASF 临时阻截点作用,加强对调运生猪及其产品车辆查验,强化卡口查验拦截力度和落地监管,同时以村为单位组建好流动巡逻队加强生猪调运巡查监管。加强与海关、铁路、航空等部门的合作,加强对进口生猪、野猪及其制品的监测和检验。
4.2.3 加强屠宰企业监管
进一步压实屠宰企业防疫主体责任,严格做好入场查证验物,按照“批批检、全覆盖”的原则开展屠宰场非洲猪瘟自检。ASF 抽检结果为阳性的屠宰场,必须严格按规程落实停业整改。驻场官方兽医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动物卫生检疫,严禁徇私舞弊。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飞行检查、暗访督查、随机抽查的监督检查频次,严格履职。
4.2.4 加强对猪肉及其制品产品的流通监管
加强对肉类生产企业、交易市场、冷库、商超和餐饮等生产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防止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或检疫不合格的猪肉及其制品产品流通,做好餐厨剩余物监管,规范餐厨剩余物垃圾的收运处置,严禁泔水喂猪。
4.2.5 抓实抓细监测预警
一是强化养殖环节的监测流调,进一步压实养殖业主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主动配合采样监测工作,并根据结果采取适宜措施,市、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措施,严格落实责任,每月根据监测情况开展疫情分析评估。二是强化调运生猪的落地监测,疫控与动监信息共享,凡备案生猪调运落地后,一边严格落实隔离管理制度,一边进行采样监测,确保调运生猪健康后方能混群饲养。
4.2.6 严格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对发现的生猪异常死亡及疑似疫情,严格按照“早、快、严、小”原则,在做好抽样检测及实验室分析的前提下,采取拔牙式排除的措施,规范处置疑似疫情,严防病原扩散蔓延,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小。坚持24h 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处置网络舆情及信访举报。强化应急物资供应,落实防控经费,科学储备、调拨和使用防控应急物资,确保紧急时候物资供应。
5 结语
当前全国ASF 疫情虽处于点状散发态势,没有出现大面积流行和蔓延,但从ASF 在全球发生传播流行特点和我国ASF 防控的历程来看,周边国家非洲猪瘟疫情时有发生,加之贸易频繁,对我国的传入风险很大。特别是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逐利导致的跨区域生猪及产品调运较为频繁,尤其是违规调运增大了外疫传入的风险。由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可用,短期内ASF 疫苗也难以商品化,疫情发生后主要采取扑杀发病和感染猪,进行消毒灭源,很难根除病毒。当前我国ASF 防控形势仍然严峻,要彻底消灭ASFV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