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别诊断及宰后检疫判定要点
2021-03-27武政宝
武政宝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730600)
非洲猪瘟是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发的野猪、家猪热性、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最早于1921年肯尼亚确诊。我国于2018年8月确诊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发生疫情后只能通过扑杀风险猪群与发病猪进行控制。猪瘟和非洲猪瘟存在相似之处,中兽医与养殖户需加强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掌握猪病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加强基层防疫。
1 非洲猪瘟和猪瘟概述
1.1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作为高度传染、急性疾病,死亡率高、病程短,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与急性猪瘟相似。我国《动物防疫法》将非洲猪瘟列为椅类动物疫病。病源是非洲猪瘟病毒,为非洲猪瘟病毒属,生猪感染后,潜伏期为5 ~9 d,体温突然提高超过40.5℃,稽留4 d,体温降低后,病猪精神开始沉郁,厌食,卧于一隅,不愿行动、全身衰弱、呼吸加快、心跳急速,部分病猪伴有咳嗽、呼吸困难,耳、鼻端、腹部发紫绀,部分病毒株会引发腹泻,有呕吐、粪便带血的情况,病程5 d,致死率达97%。
1.2 猪瘟
猪瘟为猪高度传染性疾病,具有死亡率高、高热稽留、急性经过的特点,是小血管壁变性引发梗死、出血及坏死,由于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病源是猪瘟病毒,潜伏期8 d 左右。可根据临诊症状划分为亚急性、急性、最急性、慢性四种类型,急性病症为突然发生,病猪食欲减少或完全停食,精神高度沉郁,肌肉震颤,常卧于一隅,怕冷,四肢软弱无力、行动摇摆不稳、缓慢。猪提问超过41℃,死前降低至常温下,体温上升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两眼有脓性、粘液分泌物,发病后有出血斑点。
2 非洲猪瘟和猪瘟鉴别诊断
2.1 病原体
非洲猪瘟与猪瘟病毒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非洲猪瘟属于大型DNA 病毒,病毒粒成熟为六面体,直径172 ~223 nm,结构蛋白有28 种,病毒诱导蛋白在100 种以上,且酸耐受酸碱、对温度敏感,室温下18 个月仍然能够分离,但对高热敏感,处于60℃下进行30min 消毒即可失火;猪瘟病毒属于小RNA 病毒,病毒粒为球状,直径37 ~45 nm,浮密度约1.15 g/mL,沉降系数为160 s,耐高温耐冰冻,暴晒1 h,或是冰冻超过3 个月仍有活性,采取脂溶剂具有良好灭火效果,两者差异显著。
2.2 致病机制
非洲猪瘟鼻、口具有显著传播特征,软蜱叮咬、注射、擦伤也会导致传播,生猪感染后最先出现颌下淋巴结节、扁桃体特征,感染1 周后,会有几率出现病毒性败血症;猪瘟病毒了通过病猪的眼、鼻、口结膜及皮肤破损渗透,感染1 周会出现全身性皮肤出血。
2.3 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能够经过软蜱传播,具有显著循环感染特征;猪瘟病毒感染区别较小,可通过饲养、饮水、设施等进行传播,还能利用猪肉制品传播。病猪潜伏期仍能够传染,两者均为对各年龄段猪易感。
2.4 综合鉴定
非洲猪瘟与急性猪瘟基础情况类似,却仅局限于早期流行,前者发热72 h 后会展现临床症状,后者症状伴随体温升高共同出现;前者病猪少毛区皮肤出现紫绀情况,腹部、四肢、耳有显著肿胀,患病猪的腹腔、胸腔严重积液,且结肠、肺小叶、胆囊壁有水肿问题,普通猪瘟却仅出现血斑点,能够直观了解两者区别。并且,还能利用组织学检查进行鉴定,非洲猪瘟淋巴细胞核破裂。
3 非洲猪瘟和猪瘟宰后检疫判定要点
3.1 非洲猪瘟宰后检疫判定
病猪感染非洲猪瘟后解剖后,发现病猪淋巴结组织,特别是腹腔淋巴结组织发生出血变化,外观如同血瘤;猪瘟感染的淋巴结切面有出血情况,切面纹路类似大理石,病死猪心包、腹腔、胸腔积蓄诸多液体,颜色为黄红色或黄色,结肠粘膜、肺小叶将膜肠系膜,而胆囊壁位置有广泛性水肿,附有胶冻渗出物。
3.2 猪瘟宰后检疫判定
猪瘟急性感染的病理变化、死亡现象表现为淋巴结、浆膜粘膜、膀胱、肾脏、猴头、肺脏、心脏等部位存在长度不一、数量不等的斑点或血块,肾脏存在严重病变,横切肾脏后,能够发现皮质部、髓质部有广泛出血点。脾脏肿大明显,细致观察可发现破脏边缘有倒三角梗死病灶,是鉴别非洲猪瘟重要依据。而慢性感染引发病猪死亡,体现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病变集中于回肠。病死猪结肠、盲肠粘膜表面有同心轮状纽扣囊肿,外观为黑褐色,突出于粘膜组织,有剥落型溃疡病灶,中央向内凹陷。
在诊断非洲猪瘟与猪瘟疾病中,临床诊断仅为诊断方法之一,为有效辨别疫苗,需结合流行性学、实验室诊断、病理解剖综合判断,方能确定致病源,为后续防控疫病奠定基础,避免发生、流行疫病,及时控制、扑杀猪瘟、非洲猪瘟传播蔓延,确保生猪养殖安全。
4 非洲猪瘟和猪瘟防疫措施
4.1 做好疫情防治
非洲猪瘟、猪瘟无有效安全的疫苗用于防治,也无特效药,需加强防控以轻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制定防控方案,强化防疫条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落实防控,提高防疫水平及能力;二是养殖场应整理养殖档案,坚持自繁自养,禁止高风险区域引入生猪,如果必须引种,需将种猪饲养于猪群100 m 位置,经过15 ~30 d 观察后,即可做好防疫工作,增强人员鉴别诊断疫情能力,做到早报告、早规范、早预防;三是实现封闭式养殖场饲养,通过隔离性防护阻断,定期灭源消毒,禁止掺和泔水、垃圾饲喂生猪;四是加强生物安全保护,健全消毒管理制度,配制消毒清洗设备,保证消毒物品储备充足,加强人员消毒防护,任何进入物品、车辆均要消毒,定期于生活区、生产区、场外场内消毒,污物、污水无害化处理。
4.2 加强疫后处理
生猪感染疫病后,需扑杀范围内生猪,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消毒处理,40 d 后未产生新疫情,或是根据规定无害化、消毒处理后引入哨兵猪,饲养15 d 后未发现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是阴性,发生疫情地区组织验收合格,即可申请解除封锁。在生产区域,用含氯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碱类消毒剂喷洒消毒,利用1.7%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死猪储存间、生猪宿舍、出猪间、饲料存放间、大陆等浸润10 h,且空栏5 个月。
4.3 非洲猪瘟防控难点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较多,短距离的空气也能传播,也不排除长距离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因此防控难度较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小型猪场对疫病防控意识不高,基层防疫检疫部门具有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增加非洲猪瘟防控难度;二是由于非洲猪瘟传播途径的不确定性,空气传播及接触性传播,运输车辆、工具、饲养人员衣物、水等均可传播病毒,增加了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三是由于非洲猪瘟防控难,防控环节多,管理人员及防控人员来往频繁, 增加了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5 总结
非洲猪瘟病毒为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属。猪瘟病毒为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两者感染后却均会出现表皮出血、呼吸困难、溃疡症状,死亡率较高。因此,养殖户应采取合理的鉴别诊断及宰后检疫判定要点,做好疫情防治,加强疫后处理,促进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