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猪治疗中的机体发热及其处理对策研究

2021-03-27李晒阳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病原体病猪

李晒阳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平江 414500)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各种类疾病都可能引起患病猪不同程度的发热。因此,应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以便根据不同的发热情况,找到最科学、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使患病猪得到最好的治疗。此外,养殖户还需要了解患病猪机体发热在治疗中的作用,以提高患病猪的治疗效果。

1 体温测量方法

在测量猪体温之前,涂抹少量润滑剂,并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然后将铁夹子夹于猪尾部毛上,静置5 min 后取出,然后用棉花蘸取酒精拭净后,查看测量温度并将水银柱的温度恢复到原来位置。在温度测量过程中,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很多,如果测得的体温过低或者有明显的发热症状,则很有可能是直肠肌肉松弛。但若设置得太低,如初始测量时间少于4 min,那么体温正常的猪就很容易被误诊为发热,主要原因是上次体温病猪保持不摇晃到35℃再用温度计测水银柱,同时,再经过高强度训练,猪会感到害怕并使得其体温升高。

正常情况下,猪的体温为38 ~39.4℃,体温高于正常0.5℃以上可视为发热。如:加1℃为轻度发热,而1 ~4℃为是中热,4℃以上为是发热。但是,不同年龄猪的体温也不同。幼猪体温39 ~39.3℃,普通猪39℃,成年猪38.8℃,妊娠母猪体温较高为38.7℃。猪傍晚时的体温会比上午测量体温高0.5℃。

2 发热类型

2.1 稽留热

急性发热会持续数天而体温不下降,昼夜温差为1℃,虽然这被称为发热,常见于猪瘟、丹毒、流感、大叶性肺炎、猪急性痢疾等疾病。

2.2 弛张热

体温昼夜波动超过1℃,但不低于正常体温。常见于小叶性肺炎、胸膜炎、败血症和局部阻塞性疾病。

2.3 间歇热

主要特点是发热和正常体温交替。即发热几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几天后又回升,这种交替代现象称为间歇热。有时发热期或间歇期的持续时间从一天到几天不等,通常是不同持续时间和热原进入血液并影响神经中枢的持续时间,且在发热中,恶寒、颤栗和多汗等症状开始周期性发作,然后症状消失。常见于血孢子虫病、支气管炎和化脓性病灶感染。

2.4 不定型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且体温曲线随机变化,被归类为无休止发热。常见于猪瘟、慢性副伤寒、慢性猪肺疫等。

然而,发热类型及持续时间高度依赖于动物对热原的反应,并受治疗药物(退热药、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等)影响。因此,只有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才能检测准确。此外,发热可分为热原发热和无热原发热。热原发热因内外热原为发热型,而热原是指能升高体温的各种物质,包括传染性热原和非传染性热原。另外,传染性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原生动物和其他生物病原体,是最常见的病原体,这些外源性热原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内源性热原发热。非传染性热原包括恶性肿瘤细胞、无菌炎症如手术、外伤、肺或其他组织梗塞、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外来蛋白质,无热原发热会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使其体温调节中枢恶化,这种发热型体表没有出汗。但是其发热也表明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缺陷,伴随着分解代谢增加和产热增加,其中长时间的严重脱水也引起散热减少而出现发热[1]。

3 生猪机体发热的原因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大多数疾病都是由机体发热引起的,而发热主要是由体温升高引起。因此,体温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外,还可以在评估处理后的测量值是否已达到与猪体温变化相关的所需性能,而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必须对其进行适当治疗以改善猪的健康状况。

4 机体发热的作用

导致猪发热的最重要因素是接触致热原。细菌或病毒等致热原导致猪体温异常,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但发热又是身体对抗疾病的方式,短期发热对整个恢复还是有益的,可以阻止病原体活动,帮助免疫系统抵抗感染,并增加身体对热原的抵抗力。此外,发热会促进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和产生,从而帮助机体中和致病因素。因此,发热又被认为是生物体对病原体的适应性反应。但是长期体温过高,或发热持续增加,体内分解代谢就会增加,从而营养摄入也会增加,导致体内的酸性代谢物积蓄或酸中毒[2]。

5 病猪机体发热的处理方法

发热病猪首先需要与其他猪快速隔离,并立即清扫并消毒受污染的环境,以防止健康猪感染疾病。在查明病因之前,如果病猪体温偏高,但是病情不严重,难以进食,此时应先给病猪喂药,兽医使用5%小苏打溶液治疗酸中毒,尤其要注意盐、葡萄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添加剂,如果原因是食欲不振,则可以使用静脉注射,为避免发热导致病猪死亡,兽医还应注意心脏功能,而如果症状严重,应给予肾上腺素,避免药物或注射引起的各种应激反应,最后在恢复期间,注意室温、湿度、通风和喂饲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一般来说,体温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状态,同时也是诊断和治疗疗效的重要标准。因为使用退烧药只能短时间降温,并不能直接治愈疾病,所以若短暂解除后,体温再次升高,那么此时只有消除病因才能达到治愈疾病和降温的目的。其次,使用退热药虽能大幅降低体温,但很容易掩盖病情,从而导致对药物有效性错误评估,进而延缓病情发展。此外,发热可能会永久受损心脏和神经中枢,所以要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消除热量,否则,年幼仔猪很容易出现癫痫发作的病症,而且怀孕母猪也会流产或心脏病发作。在治疗持续发热病猪时,应首先检查退热药使用情况,在已经使用退热药的情况下,症状治疗取决于病因。

5.1 解热方法

当体温达到病猪发热时,通常比正常体温低或高3℃,而如果体温超过42.5℃,则应优先使用退热治疗的方法。病猪解热药大部分是肌肉注射,因为肌肉注射不仅解热作用强,而且持续时间长,注射剂量通常按体质量计算。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解热药注射时会产生其他副作用,如果需长期使用应减少使用药物的数量。因此,当使用安乃近作为病猪解热剂时,应仔细监测剂量,以避免药物滥用引起副作用。其次应该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增加热量和扩散,定期浇水[3]。

5.2 抗炎治疗方法

常用的抗炎药具有抗过敏和抗炎作用,如地塞米松的副作用极小,可防止结缔组织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有效减轻炎症,防止组胺或其他毒素的形成和释放,常用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成年猪用量4 ~12 mg,仔猪0.9 ~2.5 mg。另外,在治疗中毒性感染时,地塞米松可以通过调节抗生素的适当使用,具有优良的退热、抗毒、抗炎、抗休克和镇静作用。地塞米松常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细菌感染。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可以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但不会对病原体进行抑制和杀灭,因此很容易通过削弱机体防御能力而诱发继发感染。因此,需要注意勿将其用于治疗常见感染,而且在治疗严重感染时,地塞米松应与相对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刻牢记病情,减少剂量,以及按时停药[4]。此外,不可在幼猪中重复使用,以免影响幼猪的生长。这是因为地塞米松可以促进代谢和解毒,但是不适宜治疗病毒感染,所以如果没有应用针对大多数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而是使用地塞米松,会降低幼猪的免疫功能,从而使病情恶化。

6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生猪品种不断扩大,从而导致猪养殖问题较为常见,尤其是机体发热症状普遍发生,所以需要掌握正确的测量体温方法,确定机体发热的生理作用,最后根据药物在病猪的使用部位,增加治疗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病原体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