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羊泰勒氏焦虫病的诊断及治疗
2021-03-27赵延俊李妍莲
赵延俊,李妍莲
(甘肃省天祝县农业农村局 华藏寺畜牧兽医站,甘肃 天祝 733299)
羊焦虫病是由泰勒氏焦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焦虫主要寄生在绵羊和山羊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天祝县石门镇、天堂镇等乡(镇)的绵羊焦虫病主要以青海血蜱和长角血蜱为传播媒介,成地方性流行,临床上以发病急、高热稽留、贫血、消瘦、体表淋巴结肿胀(有时肩前淋巴结大如鸡蛋)、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多发于4—5月份和8—9月份。羊一旦感染焦虫病,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则死亡率较高,危害较大。
1 典型病例
2020年4月初,天祝县石门镇一王姓养殖小区的部分羊只出现了乏弱、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畜主以为是羊刚度过“春乏关”,未引起重视。但在加大精料饲喂量后,情况仍未好转,随到华藏寺畜牧兽医站求诊。
主诉:羊发病初期精神沉郁,饮食欲或好或坏,反应迟钝,反刍减少或停止。随着病程的延长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此时心跳和呼吸均加快,先粪便干燥,后出现腹泻,并带有黏膜和血液。部分羊只尿液呈茶褐色或酱油色,部分羊只日渐消瘦、站立不稳、行走困难、肩前淋巴结肿大。最终极度虚弱,因器官衰竭而死。
现场检查:有13只绵羊(成年羊9只、周岁羔羊4只)比较乏弱,体温均不同程度升高,达39.8~41.2℃,精神状态不佳,可视黏膜充血,部分羊只有眼屎,部分尿液呈茶褐色,4只周岁羔羊均出现颌下水肿。触诊检查时3只绵羊肩前淋巴结肿胀明显,部分羊只出现贫血和轻度黄疸,行走不稳,触摸有痛感,初步怀疑为羊焦虫病。
现场解剖:对1只处于濒死期的绵羊和2只已死亡的绵羊进行了现场解剖,均见羊只消瘦,血液稀薄,眼结膜苍白,肩前淋巴结肿大,颈下、胸前、腹下及四肢水肿,肝、脾及胆囊肿大,真胃黏膜上有特殊的溃疡灶,肠黏膜上有少量出血点。其中死亡1 d以上的羊只皮下脂肪呈胶冻样,有点状出血;肾呈黄褐色,表面有结节和小点状出血;心包积液;胃内容物少且水分含量明显减少。
实验室诊断:现场采集发病羊只血液送实验室进行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时红细胞中发现虫体,即确诊为羊焦虫病。
2 临床治疗
按照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去除病因、对症治疗的原则,将发病的13只羊进行隔离治疗,清扫焚烧圈舍内的粪便及污染物,并用10%~20%的石灰乳进行彻底消毒。对全群羊进行体内外寄生虫驱治,按0.1片/kg体重口服虫克星(阿维菌素,2 mg/片),间隔7~10天再口服1次。将螨净稀释后喷洒羊体,间隔7天再喷洒1次。
2.1 治疗
药用贝尼尔(又名三氮脒、血虫净,黄色粉末)按照5~7 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配成5%溶液,给发病羊只分多点肌肉注射,1次/d,连注3次为一疗程。
2.2 对症治疗
高烧病例肌肉注射解热药物安乃近10 ml;出现继发感染症状的羊只适当使用抗菌素治疗,肌肉注射160万单位青霉素2支、柴胡注射液10 ml,同时另一侧肌肉注射盐酸林可霉素10 ml;较为严重的病例进行补液、强心、保肝利胆治疗,静脉注射10%葡萄糖2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 ml、复合维生素B 10 ml、头孢噻呋钠0.25 g、樟脑磺酸钠10 ml、维生素C 10 ml。
每100 kg饲料中拌和清瘟败毒散100 g、板青颗粒100 g、黄芪多糖粉100 g,让绵羊自由采食7 d,以提高绵羊的免疫机能并补充营养。
经过7 d的系统治疗,除较严重的3只羊死亡外,其余发病羊只精神状态基本恢复,采食量大幅度增加,饮食欲正常,体表肿胀淋巴明显消肿或消失。
3 治疗体会
绵羊焦虫病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较好,治愈率也较高;如果发现较迟,则多为预后不良。杀灭圈舍内和羊体表的蜱与杀灭羊体内的病原体泰勒虫同等重要。抗血液原虫病的药物和对症治疗相结合同等重要。
羊焦虫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年龄段的羊都可发生,但老年羊和幼龄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要做好预防工作,秋冬季节彻底清扫圈舍内的垃圾并集中焚烧,消灭越冬硬蜱的幼虫;春季对羊体进行刷拭,消灭羊体上的蜱,也可向羊体喷洒3%的敌百虫溶液和2.5%溴氰菊酯溶液彻底驱除体表上的蜱。
羊焦虫病多发的地区,几种驱虫药物交替使用,驱虫间隔控制为7~15 d,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