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3-27李菲菲
李菲菲
(甘肃省正宁县畜牧兽医站,甘肃 正宁 745300)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人口密度169.94人/km2。近年来,正宁县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紧抓牛肉价格上涨的市场机遇,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但由于产业链脱节和技术管理经验缺失,正宁县肉牛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1 正宁县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经营模式分散化,产业发展水平欠佳
正宁县的肉牛养殖仍以散户养殖为主,这种自给自足的饲养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规模化养殖仍存在一定困难,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致使肉牛养殖的产业链脱节,经济效益实现方式固化单一。虽然凭借政策扶持创立了产业化龙头示范企业,但对内发展合作意识不强,无法体现规模化生产优势,对外交通闭塞,在宣传和运输方面都存在困难,市场带动作用欠佳导致产业化转型不畅。
1.2 个体盈利简单化,科学生产水平滞后
散户养殖多依赖经验主义,科学饲养意识不强,专业人员和技术团队的规模化操作困难,无法展现应有效果,导致良种、良饲、良药投入速度慢,相较于市场上已有的优质肉牛,正宁县肉牛的生产周期长、疫病风险大、肉质口感更新速度慢、投入成本高,不利于产业发展。
1.3 辅助产业碎片化,饲草水平落后
正宁县地处欠发达地区,基层防疫站由于经济原因存在建筑年久失修、设备技术陈旧落后及人员流动性强等问题,这种碎片化的防疫辅助产业无法为当地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支持,不利于规模化建设和产业化转型。饲草料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肉牛的产量与质量,农户普遍采用饲草料养殖肉牛,但不能进行饲草专业化生产导致成本增加,使得肉牛产业化养殖推进困难。
1.4 资金投入单一化,融资服务渠道不畅
养殖户缺乏长远目光,只关注眼前盈利以求迅速变现,不利于肉牛产业及其深加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市场化管理意识与商品化意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产品知名度不高,导致对外融资难,形成了小规模低利润的恶性循环。
2 正宁县肉牛产业发展对策
2.1 进行规模化生产,夯实产业基础
进行规模化生产首先要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从品种培育、饲草料生产、副产品深加工、品牌建立等多维度进行垂直化、专业化发展,将肉牛产业扩展到加工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整合资源,形成“饲料+繁育+养殖+科研+加工+产品+冷链+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全力打造生态肉牛全产业链的龙头创新示范园[1]。扩展辅助产业的发展,在降低肉牛产业发展成本的同时对饲料草产业进行技术性研发,利用正宁县的土地资源优势扩展新产业助力经济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帮助已形成规模的龙头示范企业打响品牌。
2.2 加强培训,共享技术红利
定期开展现场指导、网络授课等活动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肉牛繁育、养殖技术水平,引导养殖散户相互加强合作。结合农业科技知识下乡活动制定年度养殖培训计划,有计划、分批次地做好培训工作[2]。同时完善种养结合策略,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加强种植业与养殖业、个体户与合作社、政府与基层之间的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产业发展进程。
2.3 重视与辅助产业的双向互动
根据正宁县农业种植的实际情况开展“粮改饲”工作,推进粮食安全和饲草供应安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转型速度,高度重视技术更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化地节约耕地及人力,引导农户大力推广玉米青贮技术[3]。同时利用肉牛养殖产生的经济效益重建、新建基层卫生防疫站及防疫体系,扩展业务范围,建立畜牧良繁体系,筛选优质品种,实现辅助产业与肉牛产业的双向互动。
2.4 拓宽融资渠道
肉牛产业是正宁县消除绝对贫困的支柱性产业,对防止脱贫群众返贫具有重要意义。基层政府在推广肉牛产业扶持项目,为养殖户提供政策性保险与扶持奖金的同时,应承担向养殖户普及金融知识的责任,并对养殖户在信贷额度方面给予补贴性帮扶,协调金融机构延长贷款期限,尽快启动肉牛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保障优质良种肉牛养殖户的基本收益[4]。
3 结束语
肉牛产业是正宁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事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民生幸福,但散养模式和简单的生产售卖方式暴露了肉牛养殖在技术、加工、投资等方面的不足。为了促进正宁县肉牛产业良好发展,应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强培训,重视产业双向互动,拓宽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