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资讯

2021-03-27

传感器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海深水星潜水器

“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科考中取得重要成果

2021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对外发布,由该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以下简称“海斗一号”)在我国刚刚结束的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科学考察中取得重要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其成功应用,表明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正式跨入万米科考应用的新阶段,填补了当前国际上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万米科考应用的空白。

在无缆自主(AUV)模式下,“海斗一号”打破了多项无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包括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10,908米,海底连续作业时间超过8小时,近海底航行距离超过了14公里,填补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无缆潜水器AUV技术与装备空白。

在自主遥控混合(ARV)模式下,“海斗一号”在万米海底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我国潜水器万米海底最长工作时间的纪录,并实现了万米海底定点实时高清精细观测。

航次专家组认为,“海斗一号”在目标物探寻、海底地形地貌探测、实时影像直播和目标物在线识别等应用领域体现出明显优势和价值,为万米深渊科考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装备支撑。

“海斗一号”获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立项支持,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牵头联合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共同攻关,旨在研制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探测与作业一体化设计和自主遥控多操控模式相结合的万米深潜装备,为我国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一种先进的全新高技术手段。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研究员表示,“海斗一号”连续万米深潜与科考应用的成功是我国海洋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了全海深探测与作业应用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正在迈向国际领先水平,正在实现由“并跑”向“领跑”的转变。

“2021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

2021年9月28日,为期5天的“2021中关村论坛”主会期在北京落下帷幕。本次论坛以“智慧·健康·碳中和”为年度主题,重点围绕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技术交易、配套活动6大板块,设置60余场活动,同时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

论坛期间,5项涵盖核心技术攻关、重大行业规范、重要科技创新指数的重大成果发布。“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揭晓,14位科学家、150项成果获奖。

20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组团参加2021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参展企业和机构达576家。今年,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被纳入中关村论坛,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12个重点领域,共征集项目近千个。其中,国际化项目来自英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国家。

本届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汇集了近3,000项技术交易项目,700余项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和600多项数字化转型应用技术需求。

本次论坛,324名外籍嘉宾线上参加了论坛开幕式,海外分会场达17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欧数字协会等国际组织或机构主办平行论坛。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介绍:“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仍是明智选择,各国应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中国扩大开放的态度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响应。”

赛迪研究院发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

2021年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召开。在10月19日下午举行的主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文强发布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以下简称“白皮书”),并分析虚拟现实产业现状、特点及趋势。

白皮书显示,从全球数据来看,2021年,仅1~9月虚拟现实产业累计投融资金额已达到207.09亿元,不管是金额还是投融资事件数量,均已超过以往历年全年的总额。

近年来,国内外科技企业持续发力虚拟现实产业,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终端产品加速成熟,内容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全方位保障高品质消费体验。硬件方面,终端产品逐渐轻薄化,用户佩戴舒适性得到改善。超高清近眼显示技术加速成熟,双眼4 K分辨率技术已在主终端产品中普及。目前主流的终端产品已经可以实现高品质的双六自由度、手势识别等交互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正加速赋能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行业,催生出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新材料新能源学术成果报告会在怀柔科学城举行

2021年10月13日,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在怀柔科学城举行。来自中科院纳米能源所、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科技企业、产业服务平台等相关领域的代表,围绕当前新材料新能源领域面临的瓶颈和壁垒、学术成果和应用场景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报告会上,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孙再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黄洪伟、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杨亚和孙其君分别以“高效电荷分离的光催化剂体系的构建”“极化在光催化中的作用”“复合与耦合纳米发电机”“摩擦电调制场效应晶体管和仿生智能传感应用”为题进行了学术汇报。清华大学教授朱永法、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勇胜、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铁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闫东鹏等专家以及现场的听众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动。

会上,北京市科协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获得者颁发了《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入选证书》,并感谢他们为推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贝皮科伦布号”探测器飞越水星

2021年10月1日,日本与欧洲合作进行的水星探测计划“贝皮科伦布号”探测器首次飞越水星,从距离水星表面仅199公里的地方飞过。

“贝皮科伦布号”从大约1,000公里的距离拍摄了水星表面布满陨石坑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是由辅助摄像机拍摄的,分辨率相对较低。

该航天器重4.1吨,耗资16亿欧元(约18.5亿美元),于2018年10月发射,将于2025年进入水星永久轨道。它携带了两个探测器,分别由欧洲航天局(E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制造。ESA的探测器将测绘水星表面和重力场,以研究其内部结构。JAXA的探测器将观察水星的磁场及其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

猜你喜欢

海深水星潜水器
《无人潜水器检验指南》将于2019年7月1日生效
全海深ARV水下LED调光驱动电路设计
基于STM32全海深ARV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北斗定位与通信的全海深ARV回收控制系统设计
水星上有好多水吗
Stocking density affects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metabolism of Amur sturgeon by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genes in the GH/IGF axis*
我国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船开工
水星上有好多好多水吗
水星东大距
水星:在辞“旧”迎“新”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