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江长号唢呐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2021-03-27杨志勇

中文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音孔长号印江

杨志勇

(印江自治县文化馆,贵州 铜仁 555200)

印江的长号唢呐艺术源远流长,据艺人们的师承关系推断,至少可以上溯到明代洪武年间,源于明、清护国禅寺佛乐和都司衙门军乐。长号演奏的大气磅礴、唢呐演奏的热闹祥和得到了人们欢迎,在喜庆节日、红白事务等活动中,都出现了长号唢呐的参与,为百姓的婚嫁、生老病死等民俗文化服务。

一、传承方面

随着人们的需求的逐渐增大,从事长号唢呐演奏的艺人便开始逐渐多了起来,采取“手把手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传承,鼎盛时期村村寨寨都有唢呐班子,逐渐形成了一批职业艺人。在演奏队伍、技艺、编创曲牌上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演奏方面,在单一的长号唢呐演奏上,增加了勾罗、小堂鼓等打击乐以及笛子、大筒筒(自制二胡)等乐器的配合,组成4—8人吹打乐演奏队伍,被人们尊称为“八仙师”!随着演奏的水平不断提高和曲牌的拓展,长号唢呐已然成为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态,流传印江全境,深受人民青睐。

二、长号唢呐的特点

长号唢呐是表现百姓喜怒哀乐情绪,营造和渲染气氛的吹打乐曲,常以坐堂吹奏形式表演。长号穿空裂云,如神鳌鼓浪;唢呐圆润清幽,如神凤飞鸣。长号没有乐曲,只能吹一低一高的八度泛音;唢呐有曲牌近100曲。通常以勾锣、苏铰、小堂鼓等打击乐为伴奏,形成与唢呐曲牌合拍的节奏织体,常说的“套打”,也有在乐曲前后单独表现的“大打”。

演奏技术上,一人能吹双号,二人交换按唢呐音孔吹奏。收鼓两腮用鼻孔换气,可吹奏任意长音而无换气痕迹,这大概是管乐技巧中“循环换气法”的最原始的形态吧!放松和收紧两唇可分别平吹低音和超吹高音;用舌尖速打哨口而产生吐音;手指直按直放音孔而发生保持音;手指在音孔上抹动产生滑音效果;音孔按半孔得半音程;手指不断速打音孔产生颤音效果。

唢呐乐器均由艺人就地取材自制,主要部件木管用檀木、黄杨木或桐子木镂空;平均开孔,没有半音程,相邻两孔音都是大二度,共开8个孔,正面7孔,后面一孔开在最上面两孔之间,平均开孔的好处是便于转调。

唢呐曲牌有两类。一类是不拘场合随时可吹的“散曲子”,曲目量多,每曲都可以独立演奏。另一类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成大型组曲的《放牌》,常在迎宾客和晚宴后演奏,每一牌是由若干“散曲”组成的,属联曲体裁。一般喜事演奏五牌,丧事演奏七牌。每一牌都可独立,又可几牌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组曲。《放牌》是唢呐曲牌中最华彩的民族吹打交响乐曲。每牌的结构为:吹长号→打锣鼓+唢呐长音引子→若干散曲→丝竹乐曲“细吹”→吹长号→打锣鼓和放鞭炮。即:引子(各牌均同)+呈示部分(若干散曲)+高潮部分(若干散曲)和尾声“细吹”+吹长号打锣鼓放鞭炮。

唢呐曲牌大部分是以工尺调命名的,用“567123(4)”六声音阶,徵调式和羽调式较多(即同音作5或6),也有结束在宫、商、角等音的调式。曲式结构常见A+B+A(或A′)的三段式,各曲各段很少转调,但有调性的转换,反复较多。旋律进行中七度(5—4)(5—6)、六度(5—7)、五度(3—6、2—5)、四度(3—7)等大跳音程较多。乐曲没有复调、和声,只有两支唢呐在筒音上奏成一个简单的同度或八度和声,在段落的终止音上,明亮的唢呐与深沉的大号两种音色对比配合,才有一点复调效果。乐句以规则和不规则的两种结合,以不规则乐句为多。

三、长号唢呐的发展

在印江民间流出着这么一句歇后语,叫“印江的唢呐—响得宽!”来比喻其名声响、传得远。早在清代末期,唢呐老艺人熊云善的班子应邀到思南府演奏长号唢呐,表演花灯,受到府台嘉奖。民国初年,熊照礼的班子受请到木黄燕子岩,为当时任湘鄂川黔剿匪总指挥的田仕珍家表演,受到特别垂青,给予了较高礼遇。印江长号唢呐班子还常到重庆秀山、酉阳等地演奏。1958年,合水镇的土家唢呐艺人,参加铜仁专区表演长号唢呐后,经筛选,被推荐代表铜仁专区参加全省会演,获集体奖。

2009年,“第八届梵净山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在铜仁举行,应组委会安排,印江组织了近百人的长号唢呐队伍参加活动,由笔者具体人员的组织与排练工作,为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增添了亮点和浓厚的活动氛围。1993年3月,印江县合水镇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第一批艺术乡和“民族长号唢呐之乡”。

四、长号唢呐的现状与探索

印江的长号唢呐,由土家艺人传承至今,形成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极大地丰富了印江土家人的精神生活。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娱乐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以电声、歌舞等新型乐队演艺形式充斥着原来属于长号唢呐的市场,很多唢呐艺人迫于生计,绝大多数都采取外出打工,只有部分无法外出的老艺人还在边做农活边从事长号唢呐的吹奏活动,长号唢呐已在失传消亡的边缘。

目前,这一现状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06年起,由县委、县政府主办的“全县民族民间文艺调演”两年一次开展,长号唢呐为必上项目。教育部门也行动了起来,合水中学、印江一中、县思源实验中学,都将长号唢呐作为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据悉,印江一中还成立了长号唢呐课题组,组建了学生长号唢呐队伍,专门请了长号唢呐传承人到学校进行授课,利用学校兴趣课时间进行训练。

印江自治县,共有11个民族,43万人,各民族亲如兄弟、血浓于水。婚嫁、生老病死等“红白”民俗活动中,长号唢呐也是“放信号”,只要一吹响,寨中亲朋老少便聚集起到了一起,已形成了一种默契。在凝心聚力、团聚民族、家族、亲友共大事,和谐相处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文化强国的战略大背景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重要的内容。做好长号唢呐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需要,更是让年轻一代人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记住乡愁,从而增强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华夏五千年历史,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猜你喜欢

音孔长号印江
论阮音孔的改制与变迁(下)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你好,长号
印江新建气象站风向风速代表性分析
探究陶笛发音频率与开放音孔组合总面积的关系
长号演奏中唇颤音的演奏技巧分析
长号变调键在演奏中的作用、问题与思考
印江县组织老干部外出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