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江街道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思考

2021-03-27练子洪

中文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陈江仲恺高新区

练子洪

(仲恺高新产业开发区陈江街道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029)

引言

基层文化是基层群众编织幸福生活的必备要素。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我国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文化事业的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均衡发展,文化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

广东省惠州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来注重文化建设和优秀文化的弘扬,群众文化氛围浓厚。

今年来,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进一步提高体育场所供给的‘质和量’[1]。”仲恺高新区作为惠州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推动高新产业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文化建设。

仲恺高新区范围共369.6平方公里,今年上半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该区的人口约53.2万人,相较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近10年共增长11.7万人。其中,陈江街道人口约17.6人,占33.0%[2]。是仲恺高新区所有镇街/园区中人口数量最大的街道。在一定程度来说,做好陈江街道的基础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就牵住了全区基层文件建设的牛鼻子。

近年来,陈江街道通过打造仲恺高新区的“产业、城市、文化”三大中心,结合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公共突发卫生事件防控、乡村振兴和社会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的当前重点热点话题,在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时,很好地推动了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助力仲恺高新区在迈进国家一流高新区进程中,贡献了“陈江文化”力量。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总结自己近年来的工作心得体会,提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一、基层群众文化要与当前时事紧密结合

自2021年以来,为更好地发展经济,做好基层社会的治理工作,促进陈江街道的经济社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陈江街道全体党员干部的“第一任务”。

做好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在基层群众文化中,很好地开展文化建设,并融入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的各种要求,把它融入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就成为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一个考验。

为此,我们在文化宣传形式方面,采取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灵活的做法。其中,在宣传标语口号方面,我们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渠道,获取并总结归纳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口号,形成内部的口号集。推出了100句基层群众容易记得、乐于接受、广泛传播、形成共识的口号。

在加快陈江街道打造成为仲恺高新区“产业中心、城市中心、服务中心”三大核心任务的过程中,根据仲恺高新区委、区管委会的及时部署要求,在紧抓征地拆迁、确保重大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的同时,大力推动生产的正常化和社会生活秩序更加积极向上。

根据这一要求,陈江街道及时在群众中发动宣传发展经济,持续改善民生的文化氛围。例如,广泛宣传体育健身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组织各个村和居委会的广场舞大妈举行广场舞比赛,以群众广场舞的形式,宣传社会禁毒;组织社区和企业职工、单位干部,举行篮球比赛,增强邻里之间的友谊,提升群众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积极性。

另外,为配合街道办科学快速地推动各个中小学校和社区群众了解各种突发卫生事件,我们在多种文化体育比赛的赛前、赛后灵活增加了推广宣传的广播,或在文艺比赛活动场地增加了相关的宣传标语,设置了有关的知识抢答问答环节,让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对相关知识有更多、更充分、更深入的认知,更好地参与到其中来,进而实现推动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正是把当前时事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连,在群众文化生活中融入当前的热点话题,很好地为仲恺高新区和陈江街道在去年、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陈江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二、基层群众文化的传播形式要多样化、灵活化、本土化

基层群众是最朴素、最接地气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对文化的追求也是接地气的,有着本乡本土特色和浓浓的乡村情怀,更加欢迎和乐意接受有着本土乡情味道的文化。因此,在基层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传播形式和内容的选择。在针对不同的群众群体时,选择了合适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群众文化的顺利推进,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2021年是全体文化工作者“学习教育”年,更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年。

这要贯穿在全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群体。经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在大多数的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学习教育通过书本、网络、专家学者授课、干部一起交流等形式即可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基层群众百姓而言,并没有太多的学习工具书,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更没有太多机会面对专家学者教授等知识分子。如何把学习教育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并在群众中形成坚固的文化氛围呢?

干巴巴的理论知识,对于基层群众来说,很难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因此,陈江街道在进行学习教育方面,就如何把知识和理论方针政策等“大道理”顺利融入群众的“心中”进行了“本土化”的尝试。

一方面,陈江街道的宣传文化部门积极主动联系组织部门,寻找出年纪大的老干部、老红军,让他们现身说法,到群众中,到村民和居民会议中现身,面对面地讲述当年加入了组织后学到了什么样的东西,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以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讲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如何在具体工作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

另一方面,结合陈江街道的实际,我们在广大的农村和城乡接合部,推出了“客家话版”的宣传广播,用客家人跟客家人交流的方式,把我们组织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干部的事迹讲述出来。正是用地道的客家话这个创新的传播方式,讲述者讲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入心入脑,使得学习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要持续加大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和贡献[3]。因此,要使基层群众文化能够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就需要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奋斗和积极贡献。

近年来,陈江街道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每个月都有出版黑板报,宣传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爱国主义、防毒禁毒、法律法规、服务三农等知识;并在春节、国庆节、重阳节、中秋节、劳动节等重大节日举办文艺晚会、文体活动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和鼓励社区文艺团开展演出活动,活跃当地的文化气氛。

这些,都是基层文化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进行了大量的各种创新才实现的。尤其是随着仲恺高新区和陈江街道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文化工作的劳动量日益增加,基层群众文化的人才建设问题逐渐呈现出来。

结合陈江街道的实际和其他县区镇街的情况和经验,我们发现,在陈江街道的文化工作者中,能够专职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数量与我们工作职责范围范畴不够匹配,人员数量不够。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与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与广大基层群众对新时代文化的内容、形式、文化提供的频率、品质等方面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另外,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数量不够多,人员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人才的待遇还比较低。同时,不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基层锻炼2—3年后,就往更高层次发展,谋求新的发展和出路。这也是导致很多地方的基层群众文化难以实现长久繁荣制约因素。

因此,我们建议,除了基层政府投入外,市级和县区级也要加大专门针对基层群众文化的投入力度,规范投入机制;同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创新激励机制;另外,探索农村文化人才教育培训新机制,不断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希望通过各个层级政府在政策方向、资金投入和激励机制等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导下,基层群众文化日益繁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固和充实的文化支撑。

结语

在新时期基层群众是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文化需求的“生活必需品”。因此,需要各级政府更加重视,需要在经费方面加大投入,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给予支持,更需要文艺界和无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长期不懈地无私奉献和奋斗拼搏。

唯有如此,才能够为基础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持续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以上是笔者个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陈江仲恺高新区
一道竞赛求值试题的探究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强强联合 仲恺高新区波士顿孵化器迈进2.0新时代
陈江:交警的快乐在岗亭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
绿营聚众数万搅局“陈江会”
大陆要求台保证陈江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