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1-03-27周文萍

中文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共生现代化绿色

周文萍

(中共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委党校,云南 普洱 666599)

建设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但要创建更多的精神财产以及物质财富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还需要提供相对应的优质生态产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逐渐增加的生态环境要求。

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价值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当中提出,全面推进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因此,要快速建立绿色生活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持续促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够在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人类和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类珍惜大自然,自然馈赠人类,人类过度利用大自然对自然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那么自然也会无情地报复人类。建立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急切需要升级绿色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大量消耗、大量排放以及消费生产方式和生产方式,能够让消费、资源以及生产互相匹配适应,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并且持续的绿色转型,进一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互相促进。持续促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助于最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绿色发展[1]。

2.促进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从根本上转变生态环境,实现美丽中国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当中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详细的方案,并且明确了实际要求,要把实现生态环境好转、建设美丽中国、广泛形成绿色生活和绿色生产方式的目标是2035年完成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奠定基础,促进建设生态文明,建立美丽和谐,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要求从建设现代化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上入手,始终秉持发展的新理念。

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作用

1.加快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加强国土用途管控和空间规划,降低人民群众日常活动占用的自然空间。创建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生活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促进高效利用能源,减少排放低碳的强度,争取在2030年二氧化碳达到最高排放,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想要进一步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加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行业的绿色改造,从而加强产业环保、绿色技术以及生产清洁的发展,积极推动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导向需要快速建立创新绿色技术体系,站在法律和政策方面,有效保障绿色发展[2]。

2.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进一步改变环境质量,要求大范围消灭重污染天气、加强治理白色污染、加强处理收集废物医疗以及消灭城市黑臭水体等,同时建立并实施各项重要制度,例如,创建整顿海陆统筹、地上地下的环境生态制度,加强地区协调合作治理以及协调合作把控污染物,全方位实施排污许可制等。这一部分举措都能够进一步改善我国环境质量,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

进一步实现生态文明,明显呈现是在稳健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秉持整顿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建立主体为公园的自然保护体系。实行维护生物多样性工程,增强管理控制外来物种。加强河湖长制,实施十年禁止长江钓鱼。合理促进综合整顿荒漠、水土流失以及石漠,大规模进行国土绿化,促进林长制。加强保护黑土地,完善耕地休耕制度。增强监测全球变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承受力弱区域,健全生态保护监管制度和自然保护的监管制度,进行评估生态保护系统。贯彻落实这些重大决策,为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优质产品,加强人们环境生态的安全感、幸福感与获得感。

4.全方位提升利用资源的效率

高效利用资源是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明显标志。全方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是利用持续健全行政管理方式和科学合理利用经济政策工具,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相关决策,建立并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增强对自然资源的登记和调查、监测,创建能够实现产品生态价值的制度,健全生态补偿多样化和市场化。促进总体资源管理、节约、利用以及科学配置。提升开发矿产资源保护水平和海洋资源保护水平。需要完善资源价格制度,促使垃圾分类具有一定的资源化和量减化。加强建立循环利用废旧物资制度,努力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统一协调[3]。

三、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

1.以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为核心

始终秉持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重要的是创建满足生态发展的生活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正确意识到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发展绿色生产力,能够进一步促进绿色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转型。

第一方面,始终实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打破把自然生态环境当作是发展经济的工具这个观念,明确满足生态法则的经济观念,要把经济看作是环境当中的某个系统,在发展社会经济需要建立在环境可以承受并且资源能够持续的前提下,最主要的目标是最大程度上实现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共赢的局面。

第二方面,进一步推动绿色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需要始终秉持着环境保护等于生产力保护,转变自然环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观念。这一点也明确地表示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求。需要建立修复自然、保护自然以及适应自然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双赢的局面。实践过程中要求促进融合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重视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充分发展绿色技术,推动发展绿色生产力[4]。

第三方面,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发展方式。传统发展经济方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资源到生产产品到废弃物”的线性发展,具有严重环境污染、较高资源消耗、利用资源效率低的特征,并且无法继续。绿色生产模式和绿色发展方式是根据“生态承载能力”为生产的基本原则,生产最主要的目标是符合人们对于良好环境的要求。当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效益比较高、循环比较高、排放低以及效率高。建立绿色发展模式最主要的就是促进绿色发展、低碳以及循环发展,不但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及生活水平,还要产出更好的生态产品。

2.以培育生态价值观为文化支撑

始终秉持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建立满足现代化生态文明的文化。要求丢弃建设现代化过程中建立的消费主义观点、物质主义观念以及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建立生态消费观和生态监制关。

第一方面,建立完整的生态价值观。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现代社会重视保证群众个人权利,满足个人需求和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个人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原则是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人是完全依赖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多样性而发展生存的种类。即使在高科技社会当中,依然像传统时代收集猎物和一样依靠自然资源。人必须把自身纳入生态系统当中,只有保持生物生态平衡,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身利益。

第二方面,提倡绿色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的进步,部分人们追求金钱至上、消费主义以及物质主义的生活模式。这个方式对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可持续的生活模式是追求生态文明,建立绿色生活的方式要从个人做起。第一,理性消费。生态文明消费,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服务和商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但是不允许过度消费,并且坚决反对物质炫耀和财务炫耀的方式显示自身需求。第二,绿色消费不但能够防止环境被破坏和污染,还具有保护自然生态的特点。不仅要选择未被污染并且对健康有利的绿色产品,还需要选择节约资源能源、不污染环境的消费。这是目前对人和自然都负责的消费。第三,重视文化精神消费。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不但是其具有的物质财富,还需要看其是否具备相应的精神生活,是否全面发展自我个性[5]。

3.以多主体共治的生态环境为基础

建立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一起参加的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建立企业、政府、社会公众和组织多主体一起参加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行平和各个方面的生态利益,创建人与自然相处和谐的社会。多主体参加治理环境方式需要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权利以及利益[6]。

第一方面,加强公民自主参加观念。生态环境具备一定的公共品质,因此,就会比较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情况,并且我国少数公民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文化,缺乏一定的自我负责精神以及自我负责观念。促进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社会的基础就是加强公民自主参加观念。

第二方面,全面提升公民参与民主能力。第一,进一步公开环境信息。如果环境信息封闭,那么就容易造成公民的恐慌和不理解,以至于出现谣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府公信力。有效完善公开环境信息制度,贯彻落实听证会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及知情制度。第二,参加环境决策,就是政府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生态环境问题决策,促使质量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依法性以及科学性。第三,参加监督环境治理,包含公众监督政府治理,也包含公众监督企业排污。

第三方面,平衡生态利益。社会问题就是生态利益矛盾的根本。倘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就无法充分了解目前生态问题,从而无法解决目前生态问题。想要有效处理生态问题,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出企业、人民群众以及政府等主体的主动性,激发社会力量,能够在治理生态环境过程中均衡贯彻利益。第一,有效解决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深入改变机构和审批机制,并且明晰相关政府的实际责任,从而简政放权,增强完善公共生态服务,给企业建造一定的环境,从而促进企业进一步研发,开发出低碳绿色技术,提升劳动率,减少能源资源和企业的消耗。充分表明在社会上企业的职责,建立绿色企业。第二,合理地处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创建高效服务政府的过程中,加强公众之间的协商,给公众放开更多环境权益。提高公众的公共精神与社会职责,把个体变成负责公共生态环境的群众。第三,解决社会组织和相关政府之间的关系,完善护理环境的构架,积极鼓励环保组织的规范发展,加强第三方力量,让其成为政府和企业的“监督方”和“合作方”。第四,解决好社会上不同群体之间生态利益的关系,根据社会主义共享共建的基本原则,不但要加强共同但具有一定区别的责任,还需要减少之间的差距,始终秉持共享成果。突破传统“强者强、弱者弱”的局面,防止弱势群众处在生态贫困和经济贫困当中,进一步促使生态利益均衡[7]。

4.以完善实施生态文明制度为保障

始终秉持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制定满足现代化生态文明发展的机制。这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健全和落实明确职责、法治导向、高效运转以及系统配套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目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当中,逐渐完善生态问责和生态执法以及健全科学生态立法。但是需要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并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第一,始终秉持生态文明制度的价值方向。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民主性以及协同性,这也标志着生态文明水平和性质。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设计制度的价值过程中,始终秉持着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的整体发展;在价值方向方面,始终要站在为公众创建优美环境的角度;在价值原则方面,始终秉持协同的基本原则,并且生态文明制度需要配合建设社会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经济制度以及建设政府制度。

第二,加快改革生态文明制度,其基本中心就是统一增强监督管理政府职责的作用。建立中央环保监督制度和环境监察执法管理制度,建立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生态环境的执法与监督。首先,有效健全管理生态环境制度,凸显出管理环境的约束方向,显示出利用环境考核结果的时效性和威望性。其次,加快改革国家公园体制,健全其功能区相对应的制度;促进贯彻落实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损坏生态环境赔偿制度以及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制度。积极探究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多样化和市场化,稳定实行环保税制度。

第三,生态环境监督改革制度,完善监督环境体系,有效整合监督管理力量,健全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独立并同意监督管理职责。促进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从单一的政府主导转变成社会多元监督,从原本依赖行政力量转变成利用信息技术、法律方式以及经济来进行监督。

第四,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对于生态环境的问题,主要加强了制度执行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最严格的制度,根据最严谨的法治充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创新制度,加强执行制度,要让制度成为不可触及的底线和约束。”首先,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加强机制的威望性。实行制度是制度的威严与灵魂,保卫机制执行能力是实行机制的重点与手段。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实施环境损害问责制度和政绩考核评价制度。把考核目的、监督检查以及责任追究充分的结合一起。其次,需要严谨地执行制度。改革制度的执行机制,需要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执行职责,充分明确自身权益边界和行动边界,调动自身动力,加强自身执行能力。最后,营造执行制度文化。除此之外,需要充分地提供执行制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物理资源以及财力资源[8]。

结语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不但是现实要求,也是理论自觉和主动抉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主体是公民,快速建立领导有方、实行有力、举措落实有效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现代化社会绿色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共生现代化绿色
绿色低碳
边疆治理现代化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