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普赋能乡村振兴
——以马铃薯为例

2021-03-27郑妍妍

中文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普农民农业

郑妍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一、农业科普概述

农业科普就是向农民进行农业管理知识的传递和指导学习,事物的发展都有着自身的规律,农产品的种植以及管理更是要遵循着植物的生长规律。不同的植物由于其本身性质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其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料等各地方面都有些不同的要求。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农业的发展,乡村的振兴也应当跟上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农业知识的科普,培养新时代农民,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农业是我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支柱,也更加地坚定了农业科普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普方面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宣传不到位,没有根据受众的特点进行适合的科普方案的制定,都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科普的进程和效率。

二、当前加强农业科普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

农业科普的力度的加强和重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农民的生产种植经验以及作物的培养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农业知识的科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的问题。通过专业的种植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农民可以提前预防作物的病虫害问题,做好预防和应对的措施,能够极大地提升作物的产量以及产品的质量,从而能够间接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通过农业科普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手段作用和普及到农村的发展建设当中,能够极大地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

2.实现农村经济生态文明建设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当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农民由于专业知识的不完善可能会导致不当的操作行为,从而影响到农村的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的是可持续性的发展,也就是在增加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作物产量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及重视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经济建设的目标是保证整体的环境的优良,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农业科普的重要的作用也在于对新型的农村种植和管理技术的普及,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3.有助于规范农村的经济建设

农业科普顾名思义就是对农业生产种植知识的普及,对农民进行种植经验的传授与培训,同技术的发展与进不一样,农业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对农业知识的科普与技术的科普,能够帮助农民更新最新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农业的发展当中,推动农业产业模式的优化升级。同样,可以提升农民自身的知识素养,规范农村的经济的经济建设模式,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实现农村的发展与振兴,形成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发展模式,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向着更加规范化,模式化的方向发展。

三、如何有效提升农业科普赋能乡村振兴策略

1.针对不同受众,制定不同的农业科普方案

由于农业科普所面向的人群不同,因此,想要达到较高的农业科普效果,首先要从科普的方案制定开始。在进行农业科普前,对科普的群众做好调研调查,根据不同区域的科普对象选择不同的科普方式,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条件的具备程度进行分类的科普,避免资源的浪费以及提升科普的效率[1]。农民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根据接受者的知识水平及程度制定不同的科普方案,对知识水平不高的科普对象来说,要尽量地简化并且明确科普的方式和语言以及专业度,采取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进行科普。另外,农业科普不仅仅包括单独的种植技术的培养,还包括对最新的栽培技术以及种植工具的推广。科普的团队要根据当地的机器的可使用度来进行科普,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行科普,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科普的效率。

例如,为了有效的提升对于不同受众的农业科普效果,应该制定多元化的农业科普方案,加强新时期农业科普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农产品的安全、营养、健康发展。首先,应该联合多部门形成农业大科普格局,发挥政府的积极协调作用,将科协作为主导,多部门联合配合,通过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统筹协调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和各类企业等上下游单位,助力农业科普良性循环的形成。其次,应该不断拓宽农业的科普渠道,在全国各地建立农业博物馆和展览馆,目的在于保存农业记忆,宣传农业发展成果,更好地弘扬农业科学知识,将先进的农业生产科技传授给农业工作者,积极组织广大市民参观农业博物馆和农产品加工场地等,更好地提升公众对于农业科技的综合认识,加强融媒体平台的农业科普工作,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和微博、抖音等方式,打破传统宣传壁垒,在全社会形成有效的农业科普宣传系统,促进人们对于农业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2.提升对农业科普的重视,加大农业科普力度

现如今根据目前农业科普的现状的分析,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农业科普留于形式化的状态,进而农业科普的效果不明显。没有成果和效果的农业科普活动,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提升农业科普的力度,科普团队要加大对农业科普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普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普的重视不仅仅存在于科普团队当中,也应该提升农民对农业科普的重视程度[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对农业科普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应的宣传的方案。加大对农业科普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科普团队内部要制定并明确农业科普的目标与科普的形式,在科普前做好准备调研工作,了解农业科普对象及所在的环境,指定具体的科普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对农业科普的重视度和信任度,电视台、报纸等作为国家的主流宣传平台可以助力农业科普的进程,以节目的形式增加农民对农业科普的信任程度和接受度。

例如,在进行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对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以及所使用的工具,仅仅按照实地的逐步推广所取得的宣传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宣传推广的农业科普团队要加大对科普团队的重视程度以及宣传力度,农业科普团队可以派出专门的实地考察团队对当地的马铃薯种植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当地的马铃薯种植的情况制定不同地方宣传科普方式。可以请专业的团队将对当地的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普及进行全程的记录,并将新技术应用的成果进行追踪调查和记录,将记录的过程剪辑成科普的纪录片,放在专门的媒介平台,一方面,可以借助媒介平台的影响力实现农业推广的效果的加强;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农民对马铃薯种植技术科普的接受。

3.积极地进行农业科普传播渠道的创新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农业科普团队也应想办法搭上技术发展的快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推动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扩大农业科普的传播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不断地运用到农业的科普当中,农业科普团队也要积极地进行传播方式的创新探索,提升农业科普的力度和科普的效果。短视频平台拥有大量的受众数量,借助新型的媒介平台,利用新型媒体进行农业的科普,推动农村种植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能够实现农村振兴,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3]。探索多元化的农业科普方式,积极地鼓励科普团队的成员进行新型的农业科普方式的探索,采用更具影响力的农业科普的方式,以农民的意义为重,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

4.提升农业科普团队的质量,加大农业科普方面人才培养力度

农业科普也要注重团队的人员的质量问题和知识水平,要不断地提升农业科普团队的总体的质量。随着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的种植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农业科普团队的知识储备也应该是不断的变化与提升的,因此,农业科普团队要注重自身团队人员的专业程度,加大对农业科普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每年为团队内的农业科普技术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并进行农业种植技术的交流,保证农业管理技术的实时更新。在保证原有团队成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引进优秀的农业科普方面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扩充原有的技术团队,实现对农业科普的重视和创新的推广,人才是农业科普团队不断的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基础和支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实现农业科技的突破性进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在我国,农业科普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应加强对农业科普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定期组织相关的学术会议,让其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地反馈给广大的农民群众,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其次,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一些高校和企业等合作,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为引进新的先进设备、更新现有的设施以及进行科学的管理等,以保证农业科技的进步。最后,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从而促进整个团队的快速发展。总之,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想提升农业科普团队的质量,就要求政府、学校、社会各界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猜你喜欢

科普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