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学生应着力强化的两种基本素养

2021-03-27王锦秀

中文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荣誉自律中学生

王锦秀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山东 青岛 266003)

引言

素养是人的立身之本,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塑造的结果。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敏锐、富有朝气和理想,但缺乏全面、系统、客观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容易冲动偏激和受外界环境影响,抓好这一时期的素质培塑十分重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中学生成长正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部分中学生基本素养堪忧的现象日益突出,强化中学生的基本素养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严格的自律意识

“自律”一词,出自“左传·哀公·哀公十六年”,是指在没有人监督下,通过内心的自省、自觉和自为,由被动变主动,自觉遵循法度,并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中学生来说,自律不仅是自我管理的首要前提,更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人生全面发展基础的必然要求。然而,面对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诱惑,对中学生而言,要做到自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尤其是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同文化思潮扩散漫延,中学生面对着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抗拒的外界种种诱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一些中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上视频、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络直播等,形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迷恋,已严重影响到学业;部分中学生由于好奇心强,喜欢幻想、刺激,而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丧失自控力,在生活中也想通过暴力手段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甚至不惜冒险涉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还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不良信息的蛊惑和影响,是非观念变得淡薄,道德意识逐渐减弱,在现实中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混乱,甚至出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扭曲等。中学生的自律意识亟待提高,已成为人们的一个普遍共识,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培养中学生的自律意识,有效提高中学生的自律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或是轻轻松松就能取得成效的,必须在准确把握当代中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多方发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达成理想目标。

首先,要讲明道理,使中学生真正懂得自律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律的意义在于自我约束,在于收敛和更改毫无节制的欲望和放纵,并凭借强大的意志力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制定并践行属于自己的做事原则,去实现自己既定的决心。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律者自强,拥有自律,才能内心强大,在任何时候都能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都能无所畏惧,淡定从容,无法掌控自己也就无法掌控人生。正如萧伯纳曾说过的:“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至今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1]。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律养成的过程也许会倍感痛苦,但当你把自律内化为一种习惯后,收获的则是一分别样的“甜”,反之,当你一次次选择走向安逸舒适,逃避自我克制的痛苦时,生活便会渐渐失去了平衡,甚至会像列车脱离轨道,后果难以估量。

其次,要传授方法,使学生知悉怎样才能做到自律。要让学生有明确目标,清晰地知道自己要抵达的彼岸,并且在做任何事情前先扪心自问:“我接下来要做的事对于完成目标有无帮助?”答案是肯定的,便鞭策自己义无反顾进行到底,否则就坚决杜绝,长此以往,借以改掉分散精力的不良习惯。要教会学生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和贪多求快,试图一下子就能够把自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当遇到自己必须做而又不想做的事情时,可以先“欺骗”一下自己,从完成好一个最小目标开始,之后再完成一个小目标,如此反复,直至在坚持不懈的自我克制中不断提高自己自律的“阀值”[2]。要告诫学生绝不要找借口,不要给自己“留后路”,要时刻警醒自己,“我们所犯过的错误,几乎都比用来掩饰的方法,更值得原谅”,如果总能为自己找到无法自律的理由,要认清那不过是逃避压力和放纵惰性的借口,是缺乏自律勇气的表现,要做到自律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要创造氛围,助学生自律以一臂之力。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积极营造人人具有自律意识、人人崇尚自律行为的良好校园环境,如学校和班级经常开展以自律为主题的系列班会、演讲比赛、标兵评选、经验介绍、互帮互助等各项活动,在教学楼、宿舍楼、运动场等场所布置催人奋进的自律标语和名言警句等,使学生时常感受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鞭策自己要时时处处规范言行。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在学校或班级中大力宣扬,从坚持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完成了一个好的学习计划等一件小事做起,通过真正用心去做,持之以恒的去做,最终把小事做得不同凡响,把小事做成大事的自律典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律能够带来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效,体会到自律的神奇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自律意识,增强自律的信心。要以他律促进自律,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时刻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警示,教管结合,强化督导,严格用班规校纪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必要时加以适当“惩罚”,使之总能感受到有形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力,缺少了他律,自律往往也难以有效建立起来。

二、多一些“惭怍”之心

近一段时间,网络上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类型的视频,一些中小学生在拿到考试成绩后,在回家的路程上走出了“六亲不认”步伐,回到家里,在家长面前更是一幅洋洋得意的神态,大有“舍我其谁”的气势。视频在引人一笑的同时,也能给人以反思。作为一名学生,付出了努力,取得了好的学习成绩,为之欣喜和高兴是人的天性的自然流露,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无可厚非的。某种程度和意义上说,这也是学生有上进心的表现,尤其是对认知水平尚浅的低龄小学生来说,更是教师和家长都乐于见到的,也值得给予鼓励表扬的。

然而,对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特别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已有一定基础,正处于上台阶关键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在面对成绩和荣誉时,如果仅仅是有如此的表现则不免略显浮浅甚至可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高兴的同时,他们还应学会总结和反思,有更多一些的“惭怍”之心。也就是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欣喜之余也能够认真的想一想,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自身的努力?还是另有更多的“隐情”?并且在深入思考后,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个人的成绩和荣誉,绝不仅仅是自身刻苦学习的回报和辛勤付出的结晶,更是老师、家长、学校的精心培养,班级同学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条件等多种不可或缺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在深入思考后,还应能够真切地认识到,成绩和荣誉就好比是试金石,从中能够映照出一个人的品德和素养。懂得感恩的人,都不会把荣誉和功劳只记在个人身上,而是不忘家长、老师和各级组织的悉心教导和集体的力量,是他们的付出以至奉献成就了自己,离开了这些,自己纵有天作之材也难以成就梦想。只有有了这样思想认识上的升华,学生们才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加正确地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就会尽快从不理性的飘飘然中恢复“平常心”,而不会因骄傲自满而忘乎所以,因看到树木而看不到森林,被以我为中心的“浮云”遮住“望眼”。

同样,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欣喜之余也能够认真地想一想,成绩和荣誉说明了什么?它的背后又是什么?是尽管尽情享受来自同学、家长和老师的赞美?还是要为此再做点什么?并且在深入思考后,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绩和荣誉并不是自己的全部,也并不能说明自己样样都胜过他人,更不说明自己完美无缺,它也只代表着自己的过去,并不预示自己必然的未来,自己没有沾沾自喜的理由。在深入思考后,更应能真切地认识到,成绩和荣誉是把双刃剑,能催人奋进,也能让人裹步不前。追求上进的人都会看到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责任,把成绩和荣誉当成进步的阶梯,而不是自我欣赏的麻醉剂,越是在成绩面前,越是要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差距和不足,越是在荣誉面前,越是要多一些自省拷问、自我剖析,多想到他人和集体。一个党员要严格地遵守党章和国家的法律:“一个人只有不因为自己的功劳和职位而骄傲,不用来作为‘特殊化’的资本,反而更加谦虚和谨慎,更加提高自己的以身作则的责任心,他的功劳和职位才是值得尊敬的。否则,他的骄傲和放肆必然会把自己淹死”[3]。讲的是同样的道理。也只有有了这样思想认识上的升华,学生们才会在成绩和荣誉中不失奋斗之志,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精气神,加倍刻苦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用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和集体的帮助,在不远的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对中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家庭与学校。作为父母和教师,应该强烈意识到自身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是非观念如何,对培养中学生的素养至关重要。历来身教重于言教,父母与教师的素养水平高,不仅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而且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就会受到良好的熏陶,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结语

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教育者应该坚守自己崇高的理想与信念,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从而影响和教育一代代的学生,使他们能成长为具有健全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的人。

猜你喜欢

荣誉自律中学生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获得的荣誉
自律成就美好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以他律促自律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获奖荣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