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红河州蒙自市“种桑养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2021-03-27黄平

蚕学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种桑养蚕蒙自蚕农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使蚕桑成为村民的“摇钱树”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蒙自市草坝镇蚕桑科技示范园占地面积40 hm2,是一个集蚕桑科研、实践教学、成果孵化、新品种展示、技术示范和推广于一体的规模较大、功能齐备的综合性现代蚕桑高新科技示范园。园区主要栽种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以下简称蚕蜂所)选育的“云桑5号”“云桑6号”“云桑7号”“云果桑2号”等桑树优良品种及“云长果桑2号”等一批具有应用价值的桑树种质资源。

随着蚕桑科技示范园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当地探索出“果桑+旅游”发展新模式,开展以弘扬蚕丝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建立倡导以绿色、健康、参与、自然为主题的庄园式生态旅游销售模式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示范带动,蒙自市周边地区及保山、丽江、镇雄、曲靖等地,都相继开展了桑果采摘休闲旅游项目。

栽桑养蚕也已经成为蒙自市冷泉镇查那卡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4年前,该村以种植甘蔗为主,玉米种植、生猪饲养等为辅,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 000元。在蚕蜂所的科技成果支撑下,查那卡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产业。2014—2020年,全村19户农户共实现蚕桑收入300余万元。现在的查那卡村,户均有6 667 m2桑地,年户均蚕桑收入3.6万元。蚕桑产业的发展,使查那卡村从一个位置偏僻、交通不畅,从不通电、不通路的原始村庄,逐步走出贫困,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部分人家还盖了小洋楼,添置了小汽车。

在查那卡村的蚕桑生产发展过程中,科技扶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蚕桑生产发展初期,该村按照蚕蜂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技术标准,科学制定栽桑养蚕产业布局规划和技术标准,并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模式从桑园管理、蚕病防治、大蚕省力化饲养等关键技术入手,不断提高蚕农的生产技术水平;依托蚕蜂所的蚕桑新品种、新技术资源优势,大力推广“云蚕7×云蚕8”“云抗一号”等优良家蚕新品种,把最新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借助蚕蜂所基地建设管理的良好模式,实现小蚕共育全覆盖,健全完善了消毒药品配发制度和消毒防病综合防治体系,从技术管理层面为蚕桑生产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同时还引进企业与蚕农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真正意义走订单农业,让农户吃上“定心丸”。

猜你喜欢

种桑养蚕蒙自蚕农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躲雨
习作点评
关于种桑养蚕技术要点的思考
省力化种桑养蚕的综合技术要点浅析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云南省蒙自市陶瓷卖场分布图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