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方式研究
2021-03-27青岛金海热电有限公司陈国强
青岛金海热电有限公司 陈国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运行向着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力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当前信息化时代,若电力能源不稳定供应将对社会秩序带来一定影响。发电厂运行过程中,影响其发电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就是电气设备,基于笔者多年来从业经验,发现当前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仍存在一定疏忽,运行风险仍然存在,应给予高度重视。
1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意义
发电厂中各个电气设备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电气系统,如变压器、发电机、通信设备、配电设施等。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直接关联着发电厂运行是否稳定,甚至影响发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尤其是随着发电厂输出电压越来越高,电力输送压力越来越大,对电气系统设备运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发电厂电气系统愈发完善,同时设备数量越来越多,且电气设备均向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1]。发电厂原有的安全运行管理理论已与当前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现状不符。因此,应当基于当前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现状,构建安全运行管理途径,促进提升发电厂运行安全性。
2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现状
2.1 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层次不清晰
发电厂电气设备种类杂数量多,在安全运行管理中存在管理层次不清晰、管理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管理过程中互相推诿责任现象普遍存在,对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定安全隐患。致使在发现电气设备存在问题时,相关工作并未第一时间对故障问题进行处理,而是追究推卸责任,长此以往,电气设备所存在问题不能得以有效处理,为日后电气设备运行埋下安全隐患。根据相关调研数据以及笔者从业经历,之所以发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存在上述问题,主要因素在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工作中缺失制度对工作人员制约,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导致发电厂电气设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2]。
2.2 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缺少数据支撑
科学技术水平得以迅猛发展,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在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中得以有效应用。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根据其运行状态,智能化分析出系统内部所存在的问题[3]。但在工作中,数据传输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时常发生,导致实际情况与检测情况不符,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并不能真实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安全运行管理缺少数据支撑,营造一种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环境中的一种假象。
2.3 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发电厂中,诸多类型的电气设备都是整个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不同设备的作用不同,其最终目的在于确保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基于目前设备管理过程不难发现,不同电气设备间并不存在密切联系,尽管应用了自动化技术,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不能实现互通共享。设备管理人员所收集的数据都是独立的,若要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还需逐一收集其他数据后,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4]。通过单一数据很难发现电气设备运行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通常都是问题较大时能够从数据中分析出来,但此时电气设备的问题可能相对更加严重。
2.4 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不健全
不仅是发电厂,在诸多现代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制度都是很重要的。但基于当前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现状,明显存在管理制度缺失问题,在工作中缺乏制度约束,导致一系列工作执行力差,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差等问题。因此,电厂企业应当针对电气设备的复杂性、特殊性,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保障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5]。基于设备复杂性,即使电气系统设备再过完善,也难以避免会存在一定几率出现设备运行问题。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从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对原有的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予以创新完善,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3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方式构建
3.1 健全完善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基于当前我国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现状,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等问题较为普遍,对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带来一定安全隐患[6]。因此在构建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途径过程中,首先以管理制度的制定入手,以制度为约束,规范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确保相关管理维护工作能够得以有效落实。
发电厂中心站安排落实下属部门的各项工作内容及职责,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其中检修维护部主要负责电气设备日常检修及运行维护工作,依据随检随修的方式,确保检修维护人员具备较强的质量控制意识及责任意识,通过检修将其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除掉,并针对设备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是单一问题还是电气设备共性问题,从而制定出针对性整改方案[7]。生产技术部则在对外沟通联系的同时,研发优化生产技术,制定发电厂生产相关电气设备运行规程,为安全生产提供指导。安全监察部的主要职责体现在电厂电气设备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工作。运行发电部工作侧重点则在于电厂发电调度、运行管理等方面。可见,在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制约下,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3.2 完善无人值守变电站电气设备缺陷记录
现如今,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提升,电厂变电站多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操控。虽为无人值守,但其电气设备的缺陷记录不应缺失,以此来规范记录电气设备所存在的缺陷记录情况。在日常巡检过程中,设备管理人员应明确工作重点,以电气设备缺陷记录为依据,将存在缺陷设备作为重点巡查对象,并及时做好巡查过程所发现的新的设备缺陷,针对设备缺陷程度进行更新标记[8]。在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可将设备现场情况及缺陷记录作为综合参考,合理安排检修工作,尽量消除电气设备缺陷,提升电气设备检修及故障处理效率,从而为生产技术部和检修维护部制定安全生产及检修计划奠定基础。
3.3 制定评分制状态电气设备检修标准
设备状态信息能够体现出电气设备是否存在不良运行工况。例如:发电厂变压器超出标准负荷运行、变压器出口短路、断路器断路、短路、超负荷电流运行操作次数等不良工况。在设备缺陷中,覆盖电气设备运行试验过程、检修过程、漏油、绝缘性不佳等故障。在检修记录中则包括电气设备故障原因、故障性质、检修方法以及检修效果等。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应制定状态分析检修方案,发现电气设备所存在的隐患,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通常情况下,发电厂电气设备自身带有一定抗力,若单一参数异常,设备仍能正常运转。而在状态分析下,则能够评估出异常设备的临界值,进而对电气设备整体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设备检修方案,明确电气设备是否需要停机检修。因此,在状态分析下,可以不一一列举各项故障缺陷,但应制定评分制度。最终评估分值高表示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分值低则表示需及时安排检修。笔者在日常工作中,以百分制作为评分标准,若评估分值在30分以下则表示需即刻检修;若分值在30分-60分之间,则需制定针对性检修维护计划,并将其作为关注重点;若分值在60分以上,则表示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可适当延长检修维护周期[9]。
3.4 电气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方案
当前在多数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中遵循定期全面检修及突发故障等计划性检修原则。但综合评估检修后设备状态发现,经过高强度且频繁的检修,往往会加速电气设备的损耗。而计划性检修是根据设备检修周期所制定的检修计划,不管设备运行状态如何均开展计划检修工作,不仅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检修工作具备普遍性而缺乏针对性,检修效果并不明显。
基于上文提及的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标准,作为新型的检修方法其对于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更具针对性。首先预测评估电气设备安全运行所存在的故障,甚至能够在故障发生前将故障隐患彻底消除。同时还能够通过远程诊断,明确检修必要性、检修时间以及检修位置[10]。以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状态包括:设备运行工况、缺陷记录以往检修记录等,评估分析出上述检修条件。在这一环节下,要求完善缺陷记录及检修记录。
另外,状态检修的目的性较强,但实施状态检修的前提是做好状态检测。通过状态检测能够发现发电厂电气设备所存在的隐患缺陷,预防缺陷恶化,同时以状态检测结果为依据可明显避免检修工作人力、物力的浪费。根据状态检测,综合分析设备运行现状,并评估预测出未来设备状态变化趋势,为检修维护工作计划奠定基础,强化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效果。
3.5 构建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根据当前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现状,为保障电气设备高效稳定运行还应当构建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相关技术人员首先应当明确我国发电厂电气设备管理规程,综合电厂电气设备运行情况,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确保相应技术能够按照标准有效实施[11]。在这一环节下,相关技术人员应明确电气设备运行原理,做好设备维护,避免设备损耗严重。另外,从发电厂角度,应当积极学习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确保能够准确且高效的确定电气设备故障,强化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3.6 强化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发电厂作为我国电力能源供应的主要渠道,强化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对于保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发电厂应构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组织架构中各个部门安全职责。其次,针对发电厂电气设备相关工作人员明确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提升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在工作中明确操作风险,做好自我保护,在源头上降低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事故发生率。最后,针对发电厂运行过程中由于违规操作或工作落实不善等问题致使电气设备出现生产事故的责任人,应当根据情节严重性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为电气设备工作人员敲响警钟,熟练掌握各项岗位技能,避免电气设备误操作,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3.7 做好发电厂电机及变压器运行管理 降低故障发生率
变压器和电机作为发电厂电气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运行管理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降低故障发生率,保证安全生产。在运行时,若电机温度提升异常应及时关机;若电机存在漏气或进油困难,则应引起高度重视,沟通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检修,避免问题恶化,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失。最后,可邀请领域内专家结合发电厂发电机设备运行现状,制定出全面的电机安全运行管理措施,深入学习后,控制电机故障率。
变压器作为发电厂主要电气设备,若其因为故障而停止运行,甚至由于安全管理不善而出现爆炸事故将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因此在变压器安全运行管理过程中,应在实时检测设备状态的同时,安排专人每天进行巡检,明确巡检责任,对巡检内容做好记录,包括变压器温度、油质、油位等[12]。另外,着重检测发电厂主变避雷器及放电间隙,若存在异常应及时上报,研讨出解决方案予以实施。经相关研究表明,确保发电厂变压器和发电机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就可以有效避免60%以上的电厂电气设备安全事故发生。
3.8 加强发电厂人员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新型科学技术在发电厂运行中得以广泛应用,当前多数发电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运行。但不难发现,多数电气设备仍需人为操控,可见人在当前发电厂安全运行管理中的不可替代的价值。随着人们对电力能源需求量增加,发电厂运行压力越来越大,安全风险自然同时存在,因此我国对于电气设备的管理更加重视。对于电厂企业而言应根据相关法规约束,不断提升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由此,发电厂应当重视加强人员管理,组织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定期参与培训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其电力生产安全防范意识及管理质量提升。组建高标准、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强化安全运行管理,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维护企业合法效益。另外,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不应只停留在内部设备和管理人员上,还应注重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其安全意识,规避安全生产风险,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国家规范标准,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为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电厂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 结语
综上所述,发电厂的生产运行安全性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同时在电厂中,电气设备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可见强化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性。文章基于当前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现状,提出了构建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设备缺陷记录、创新设备状态检测标准及方案,加强技术管理、主要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等方面。通过在行业人员共同努力下,保障电厂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性,保证电力供应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