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辨证法临床运用拾零
2021-03-27王鸣明
王鸣明
阳朔县人民医院 广西 阳朔 541900
平脉辨证为医圣张仲景博采众长,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感悟而创立的体系。笔者崇尚仲景学说,特别着力于平脉辨证法的学习研究,兹结合病案以阐述之。
1 腹泻案
刘某,男,54岁。2017年11月就诊。主诉:腹泻半月,伴下肢沉重感7日。现病史:患者诉半月前感受风寒后发热咳嗽,鼻流清涕,腹泻,一日4~5次,经治疗后发热咳嗽、鼻流清涕症状消失,腹泻始终未愈,下肢渐觉沉重感明显,行动不利,自感“湿重”,求治于外院中医,观其所服之方,健脾利湿、收敛固涩、补肾温阳之法皆用遍,效果不显,舌淡红、苔白,脉左浮弦,右沉缓。病机:外感风寒,湿浊内蕴。治法:祛风散寒,除湿利浊。处方:荆芥、枳壳、陈皮、苍术各10g,防风12g,茯苓15g,羌活、柴胡各8g,甘草、川芎、独活、前胡、桔梗各6g。患者服药1剂即腹泻止,3剂下肢沉重感顿失,活动如常。
按语:患者腹泻,下肢感沉重,活动不利,按症状当归属中、下二焦,然病由外感而起,所切脉为左浮弦,右沉缓,左脉以候风,右脉以候湿,知其外感风寒之邪已陷于里,兼湿浊蕴结,当以脉为凭,病从表入仍当使之从表出,予荆防败毒散祛风散寒,逆流挽舟,加陈皮理气化浊,苍术燥湿健脾。若在临床中固守成法,见腹泻即健脾补肾、收敛固涩,不识表中风寒之病本而不知透表,则难以直中病机。
2 慢性鼻炎案
廖某,女,38岁。2018年3月就诊。主诉:反复鼻塞、流清涕8年。现病史:患者诉8年前在空调环境下办公开始出现鼻塞、流清涕,气温下降时明显,曾于某三甲医院确诊为慢性鼻炎,易疲劳,睡眠质量差,双下肢时觉畏寒,膝关节以下较明显,舌淡胖、苔薄白,双尺脉偏沉。病机:肺肾虚寒,卫外不利。治法:温补肺肾,宣通鼻窍。处方:熟附子(先煎90min)、生姜、甘草各30g,淫羊藿25g,肉桂、苍术、砂仁各15g,苍耳子、辛夷花(包煎)各10g。5剂。同时配合脐针之山泽通气及外迎香透内迎香以开通鼻窍,并在双侧涌泉穴佐以雷火灸。二诊时,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双尺脉较前有力。原方续服7剂,并继以雷火灸治疗,随访已愈。
按语:患者在空调环境下作业,鼻塞流清涕,显然是外受风寒引起,易疲劳,双下肢畏寒,双尺脉沉,为上焦阳虚日久,损及肾阳。《伤寒论》少阴病症状为“脉微细,但欲寐”。此患者易疲劳、双下肢畏寒,双尺脉沉,切合少阴病机,故当固护其根本,以附子、肉桂、淫羊藿温补下元,阳气充足自可透邪达表兼卫外而为固,再加辛夷花、苍耳子等通鼻窍之专药,砂仁行气化浊,又可纳气归肾。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雷火灸热势充足,渗透力强,灸涌泉可明显温肾驱寒,激发人体元气。
3 颈椎病案
周某,女,42岁。2019年7月就诊。主诉:反复头晕、胸闷1年余。现病史:患者长时间趴办公桌午睡,近1年余出现头晕,胸口闷胀,颈项僵硬,偶见气促,曾行CT检查示:颈椎退行性改变:C3/4、C5/6、C6/7椎间盘向后突出;C4、C5椎体骨性融合畸形。在多家医院及诊所就诊后诊断为颈椎病,经针灸、推拿、牵引治疗后稍有缓解,但仍不定时发作。入睡困难,四肢稍有浮肿,舌淡胖稍黯、苔白腻,寸关脉弱,尺脉稍滑。病机:气虚血瘀,痰浊内蕴。治法:通阳补气活血,化痰通络。处方:黄芪、大枣、葛根各30g,防己、防风、石菖蒲各15g,白术、桂枝、生姜、丹参各20g,炙甘草、川芎各10g,羌活、独活各6g。5剂。服药后颈项僵硬及四肢浮肿消失,胸口闷胀和气促明显减轻,睡眠及精神状态好转,胃口亦较前改善,继续以前方治疗。
按语:患者诸症状及CT结果貌似实证,当实脉与之相对应,然诊其寸关脉弱,知其为宗气不足,气血升发无力,方见头晕、胸闷、气促;入睡困难因于气血未调和;颈项僵硬为气血壅滞于局部;四肢稍有浮肿,舌淡胖、苔白腻,尺脉滑为脾虚运化无力、湿邪壅盛下流之象。因其胸闷,考虑以桂枝去芍药汤振奋胸阳,防己黄芪汤补气健脾祛湿,桂枝加葛根汤通调太阳经脉,并加风药羌活、独活、防风促气机之外散升发,石菖蒲强心化浊利水,颈三药(川芎、丹参、葛根)又可畅通颈项之局部气血。三方合一,三焦分而治之,各随其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