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训练

2021-03-27俞茂华王竟伟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基础训练教练员技巧

俞茂华 王竟伟

(1.三门县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浙江 台州 317100;2.温岭市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浙江 台州 317500)

青少年开展拳击运动训练,有助于对其精神面貌进行改善,从而摆脱叛逆、懈怠等不良心性习惯,同时,能够强化其自制力,更好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故而应当对青少年拳击体育项目进行推广,推动青少年拳击运动技术培训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帮助其更好成长。

一、青少年拳击运动基本技术训练概述

拳击运动作为运动员间直接展开对抗的运动项目,拳击过程往往十分激烈。开展青少年拳击训练,能够锻炼他们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有助于其强身健体,同时,在面对危险情况时,也更有助于青少年保全自身。13~19岁期间是进行拳击训练的黄金时期,拳击教练应结合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员的体质特征和技巧掌握情况,分别制定适应于不同年龄段的拳击训练计划。拳击训练计划应当在运动员当下年龄所能承担的范围内,否则不但无法达到训练目的,还可能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损伤。13~19岁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在对其展开训练过程时应以一般的基础训练为主体,主要强化青少年运动员的徒手能力,同时,增强其反应能力,增加出拳速度。这期间的主要训练方案包含下述几方面内容:心理素质训练、基本技术技巧、平衡能力训练、基础运动能力训练。训练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运动员更好将技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综合发挥出来,以此达到攻击灵活的训练目的,以便为日后青年拳击运动员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拳击运动员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但过度的训练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可能非但起不到基本的强身健体效果,还会为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过早埋下身体的病根。整体而言,拳击运动作为一项对身体各方面素质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的对抗性运动,同时,对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标准。青少年展开合理的拳击运动训练,能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锻炼自身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和情感素质,为未来的更好发展打下牢固基础[1]。

二、青少年拳击运动基本技术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青少年拳击运动计划的制定首先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征,为此,教练员应当充分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状况,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状态。从而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训练计划。同时,教练员还应对拳击训练的强度和难度进行适时调整,以运动员的表现为依托合理开展训练计划的制定工作,并在训练时对运动员予以必要的鼓励,帮助其更好克服困难,在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突破。由于每个人的体质都不相同,因此,并不存在完美适应所有人的运动计划。这要求运动员“因人而异”地进行运动计划的制定,既着眼于运动员之间的共性开展运动分析,又着眼于运动员间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制定。训练开展过程中,教练员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时刻观察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从而根据实时情况适当调整运动计划,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最后,教练员还应对运动员的情绪进行调整,以此鼓励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越战越勇”,逐渐形成自身的节奏感和技艺进步、身体强健、心性坚韧的正循环,推动训练质量的有效提升。而拳击运动攻防意识的培养往往需依托长期的合理训练,拳击进攻技巧由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提炼、验证,并逐步打磨出属于自身的进攻风格。拳击运动以下肢的爆发力作为基础,进攻过程中应增强下肢的移动速度,以此让出拳更有爆发力。拳击运动对体力的消耗极大,运动员均需保留充沛的体力来应对对手,这一情况下防守技巧的重要意义便得到凸显。防守时虽然处于被动状态,但也有助于运动员更好洞察对手的进攻路数和弱点,同时能够保存体力,有益于运动员抓住机会发动反击。开展防守技术训练时运动员应贯彻积极防守的基本理念,做到既不给对手过度攻击自己的机会,又能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体力,以便于在关键节点决定比赛胜负。教练员在开展拳击运动训练时,应当兼顾进攻训练与防守训练间的比重,确保运动员攻守兼备、均衡发展。

三、青少年拳击运动基本技术训练实践要点

1.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案

进行青少年拳击运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这要求教练员综合多方面因素展开训练计划的制定,充分兼顾不同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学习接受能力,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展开训练计划制定,以此确保青少年运动员不会因为训练强度过大导致身体受到损伤。便于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能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格斗技巧,体会到拳击运动本身的乐趣。当下很多家长抱着迫切的心态期望孩子进行拳击训练尽快出成果,却为青少年拳击训练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干扰。为此,教练员应顶住来自青少年家长的压力,充分以运动员为中心,坚持科学合理有效的运动训练计划。同时,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交流,以便青少年运动员能够在紧张、激烈、轻松相交织的氛围中完成训练,更好地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促进青少年身心与拳击技艺的良好发展。

2.强化攻守转化与空击技巧训练

攻守技巧的转换是拳击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教练员在进行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应当将攻守转换作为贯穿拳击全程的核心内容予以讲授。以此强化青少年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让运动员充分意识到在瞬息万变的拳击场中,攻守形势是时刻转化的,运动员只有时刻处于处变不惊的状态,对拳击形势进行攻守为基础的及时预判,才能确保自身尽量处于不败之地。攻守技巧的训练还能让学生具有综合的自保能力,使得发生危险时,青少年运动员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保或者一定程度上伸张正义。在相对枯燥的体能训练和抗击打训练中穿插相对具备观赏性的攻守转换技巧,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训练积极性,进一步深化青少年运动员对拳击项目本身的热爱。使得青少年拳击运动能够得到自发的推广,有益于建立学生技巧提升和运动普及度提高间的良性循环过程。而空击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技巧和运动意识,能够显著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决断与反应能力,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综合格斗素养的提升具有鲜明的强化意义。空击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时刻保持意识的清醒,从而具备对拳场形势更清晰的判断能力,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养成娴熟的拳击意识。从而更好地发现运动员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针对性展开训练,有效弥补运动员拳击技巧的薄弱处。 借由空击训练,运动员能够逐步形成自身的拳击风格,以自身最为适宜的方式展开拳击动作和拳击技巧,从而将对手对自身的影响降到最低。以便于在稳固自身基本盘的基础上逐步化拳台上的优势为胜势。空击训练开展过程中可让运动员逐步由最基础的勾拳、刺拳开始进行训练,同时,着眼于自身要害及时展开防守动作,在愈加熟练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更高难度的技巧训练。

3.注重基础训练,强化实战训练

基础训练作为体育运动训练的重难点内容,在拳击运动训练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故而在进行青少年拳击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循序渐进地展开基础训练。充分兼顾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拳击运动训练。以便学员能够实现技巧提升的稳中有升,为后续进行更为专业的拳击运动训练打下牢固的基础。而部分学员由于心性急躁,不能适应基础训练的重复过程,想要借助拳击技巧实现自身格斗能力的快速提升,当有学员出现这种心理苗头时,教练员应予以及时制止并加以有效引导。以此避免学员由于基础不牢导致身体受到损伤,或者过于追求杀伤力而养成不择手段、好勇斗狠的不良心性。这类问题严重违背了开展青少年拳击运动训练的初衷,对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和拳击运动的推动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拳击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也显著影响着比赛胜负。在双方技巧、身体素质相差无几的拳击比赛中,往往身体协调性更好的青少年运动员能够更快地调节自身状态。对自身呼吸频率进行控制,更好保存体力,从而在长久的对峙中不断累积优势,最终赢得比赛的胜利。教练员在进行拳击运动训练过程中应当注重将基础训练与身体协调训练相结合,以便增强运动员身体韧性,在训练肌肉记忆、拳击技巧之外,逐步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当下拳击运动的实际训练过程中,部分拳击教练员往往侧重于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单项素质的提升,而忽视了全身协调能力的整体训练。这使得运动员在赛场上身体短板明显、技术特点显著,一旦被对手识破了“三板斧”,就会进入明明格斗能力更强却常常落败的窘境。青少年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培养可以以跳绳、独木桥的方式进行,以便促进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自身身体协调能力的不断提升。除此之外,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还应与实战训练相结合,以便实现对比赛情况的更真实模拟,这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更快进入拳击对战状态,在实战模拟过程中逐步适应实战节奏,促使运动员更真实深刻地体会自身实战过程中的心理波动,有助于其克服真实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畏惧、紧张等有关心理。开展实战训练时,教练员应不仅组织学员间进行对战,还应积极进行拳击赛事的组织,以便给青少年运动员以更多的实战机会,让其在面向实战过程中体会拳击的真实与残酷,更好锻炼其身心与拳击技巧。

结语

总体来说,拳击运动基础技术训练对于青少年拳击运动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方面,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的身心素养;另一方面,能够为有志于拳击运动的青少年打下后续进行更专业训练的牢固基础,为此,应以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制定为前提,着眼于基础技术训练和实战训练,辅以攻守转化和空击训练,推动运动员综合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基础训练教练员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Module 3基础训练
Module 4基础训练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Module 1 基础训练
Module 2 基础训练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