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骊得珠 临证宝筏
2021-03-27朱建平
朱建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 100700
浙江省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名医辈出,流派纷呈,在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近年浙江树起“浙派中医”的大旗,更加引人关注浙江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日前笔者得阅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陈永灿主任中医师主编,2018年12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浙江近代中医名家脾胃病临证经验》,深感此为新近难得的浙派中医传承之佳作。该书择录浙江近代中医名家20位,对其诊治脾胃病的临证经验作了整理发掘和提炼总结,分名家简介、学术经验、医案选析和验方拾萃四部分,汇集浙江近代中医名家临床经验,选题别出心裁,体例独具一格,内容丰富充实,不仅有助于启迪临床诊治思路,激发处方用药灵感,提高辨证论治水平,而且对于传承中医名家经验,增强脾胃专科能力,厚实浙派中医底蕴都有着莫大的裨益。
1 浙江名医,尽显风采
浙江是中医药大省,民国以前文献记载的名医名著居全国前茅,中医药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本书所收录的医家,均为浙江近代史上德高望重的名医,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得一方百姓爱戴,而且心系中医教育,培养中医人才,注重学术传承,传播中医知识,为浙江中医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何廉臣、裘吉生等民国时期的“越医”,他们关注中医教育,创办中医刊物,开设中医医院;张山雷担任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教务主任十五载,呕心沥血,著书立说,倾力奉献,将后半生投入到中医教育事业中;叶熙春、史沛棠会同诸多中医名家共同创办浙江省第一个联合中医院——杭州广兴中医院;陈无咎在上海创办我国早期的中医学校——汉医医院,并任“丹溪医科学社二十代总教”。书中一一展示了这些浙地医事活动家、时代觉悟担当者、中医学术领路人的风采。本书可谓是“浙派中医”研究的早期成果之一,对于繁荣浙派中医文化、弘扬浙派中医精神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脾胃诸证,诊治有法
本书专注于所录名家有关脾胃病的临证经验,探微索隐,探骊得珠,紧抓要领,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如对于呕吐呃逆,邵兰荪认为,呕恶不甚者,以气顺为要,脘格作吐者,以通降为先,常用刺猬皮一药治疗胃气上逆;史沛棠治呕吐有虚实之分,医呃逆从三焦入手。对于反胃噎膈,阮怀清根据《内经》胃肾相关理论,从肾论治,或温肾生火,或滋肾补阴;张硕甫治疗噎膈有阴阳之分,或滋阴养血,或通阳散结,或温中化饮。论治胃病,裘吉生对病因独具见解,认为虽有气滞、郁火、虚寒、痰湿之别,但要首辨燥湿,燥则表现为胃痛,湿则发为胃胀痞满;魏长春遵循“去其所本无,保其所固有”的治疗大法,讲求审证求因,并注意患者体质,开郁为先。诊治肝病,潘澄濂尤有见地,将病毒性肝炎分为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把肝硬化分为积聚型和鼓胀型,并总结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八法。医胃痛脘痞,叶熙春注重恢复胃腑本身的和降通达之性,还重视胃腑与其他脏腑的关联,同时对辨别病之气分与血分强调有加;陈无咎认为胃痛多由饮食积滞胃中所致,自制驱寇方以应对;何廉臣认为痞因积而成,脘痞难症皆为虚实夹杂之证,一是气虚痰结,一是气虚中满,治当适时调方,循序缓图。疗黄疸鼓胀,胡宝书着眼水湿,兼顾扶正,恰当把握两者关系;金子久益壮真火、宣通气血消鼓胀,范文虎清热利湿、重剂峻下退黄疸。治泄泻痢疾,陈良夫善于运用滋养阴液之法,注重“薄味调养”;愈便秘便血,张宗良长于采用疏风清肠之法,强调风邪致病。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这类消化道急症的治疗,张山雷指出病机为络伤血溢,多从肝脾辨证施治;杨继荪认为急则治标,或化瘀止血,或凉血止血,或益气摄血,或固脱止血。
在遣方用药方面,范文虎以组方精简著称,主张“药方取纯,最忌杂”,对经方、验方的运用恰到好处。陈无咎学贯中西,自创效方。魏长春随病订制验方,如五花芍草汤治疗气化失调类胃病,蒲乳清胃汤治疗燥热型胃病等。
可见,这些名家经典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脾胃诸症各有所长,论治疾病章法分明,处方用药特色独具,值得后学反复研习。
3 精诚合力,终得玉成
据载,该书由陈永灿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团队“历暑寒三载有余,阅著作沉潜往复,细审校几易其稿,合众力终得付梓”,书中各医家众多资料并非简单无章的堆砌,而是经过编者统筹规划,对资料精挑细选,沉潜其中,反复阅读,梳理凝练而成,着实不易!“名家简介”行文简洁,“学术经验”总结到位,“医案选析”评述中肯,“验方拾萃”切合实用。“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代于谦《观书》),编者正是靠着对读书孜孜以求的热情,对中医不能释手的喜爱,对名家发自内心的钦佩,才将这样的精品呈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