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的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2021-03-27王文品温天斌傅图强

蚕学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金溪省力化小蚕

王文品 温天斌 傅图强

(1.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 400700;2.重庆市黔江区林业局,重庆 409000)

黔江区金溪镇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该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由原平溪乡、金溪乡2个市级贫困乡合并而成,辖区内有耕地面积1 967 hm2,林地面积6 267 hm2(含桑园面积),有8个村(社区)共5 087户14 455人。金溪镇“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战略规划受到黔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镇党委、镇政府自启动发展蚕桑产业以来,做到了理念先进、措施到位、推进有力,通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将“小蚕茧”做成“大产业”,使蚕桑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镇的桑园面积从2017年的66 hm2增加到了637 hm2,桑园面积位居全区第一,栽桑养蚕农户从34户增加到378户;新建小蚕共育室17个,新建占地1 200 m2小蚕智能化温控共育工厂(每批次可共育2 000张种的小蚕)1个,新建室外钢架结构养蚕大棚约14万m2;推广纸板方格蔟1万片、塑框木板方格蔟12万片,安装地蚕饲养轨道和木板方格蔟自动上蔟升降系统10万m2,购置采茧机81台。蚕桑生产的规模化、工厂化、省力化有效降低了养蚕劳动强度及生产成本,提高了养蚕生产的综合效益:蚕茧产量从2017年的25.5 t增加到2020年的175 t,户均收入近1.8万元,带动贫困人口1 700人脱贫致富。2021年,金溪镇春季107户(含6个村级集体合作社)的养蚕规模达到1 460张种,与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尽管目前金溪镇的蚕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有一步步做大做强的政策和措施,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

1 蚕桑产业现有的亮点

1.1 建成小蚕智能化温控共育工厂

金溪镇在长春村5组投资100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1 200 m2的小蚕智能化温控共育工厂。该共育工厂通过传感器实现升温、降温、补湿、换气全自动化。小蚕共育工厂每批次可共育2 000张种的小蚕,每年可完成8~10批次的小蚕共育,实现年产值100万元(共育费50元/张种,其中区政府补贴30元,镇政府补贴10元、农户缴10元),并能解决1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这也是目前重庆市第一家拥有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的乡镇。

1.2 建成3~4龄蚕饲育工厂

金溪镇还在长春村5组建成了一个600 m2用于饲育3龄至4龄蚕的饲育工厂。室内安装有升降温设施设备,有利于温湿度控制和饲育操作,可保证蚕儿发育整齐及减少发病率;安装有电动升降蚕架,电动升降蚕架长3 m、宽1.5 m,每架10层,每层可饲育0.5张种的3~4龄蚕,每台电动升降蚕架可饲育5张蚕种的3~4龄蚕。

1.3 推广地面养蚕的省力化饲育模式

从3龄蚕开始推行地面养蚕的省力化饲育模式。地面养蚕的优点是不除沙,给桑方便,既省力又节约养蚕用工。

2 发展蚕桑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 养蚕农户难以面对外部环境因素的挑战

最常见的春季低温、桑树病虫害暴发、劳动力缺乏等等,都是养蚕农户特别是饲育50张种以上养蚕大户和村合作社难以自行面对解决的困难。如2021年6月中旬,因连续下雨和劳动力缺乏,有农户只能求助镇政府组织人员帮忙采摘桑叶。每年的5月底6月初是桑螟、桑粉虱、桑瘿蚊、桑尺蠖等害虫的旺盛生长期,因全镇在2021年春蚕期实行3批次饲养,桑树病虫害防治与养蚕用叶冲突严重,加之蚕区桑园周围森林植被茂密,导致很多农户对桑园害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桑树减产严重。另有年份遇春季气温低,到5月底气温只有17~20 ℃,加之雨水多,导致桑叶生长缓慢,叶质差,直接影响到了蚕儿正常生长发育与蚕茧产量和质量,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2.2 家蚕饲养和桑园作业过程的技术管理不到位

一是家蚕饲养中的眠起处理技术参差不齐,部分养蚕大户和合作社饲育人员没有很好地掌握眠起处理技术,例如:有的止桑偏早,还有较多青蚕就已止桑;有的偏迟,甚至已有部分起蚕出现却还没止桑;止桑前有的喂片叶,有的喂切叶。二是蔟中管理技术不到位,没有使用自动上蔟升降系统的农户,存在蚕儿上蔟后未及时将方格蔟升高或上升的高度不够,导致通风透气不好而影响到蚕茧质量;还有部分农户没有及时清理上蔟后地面上的蚕沙和病死蚕,增加了蚕房的湿度,从而影响蚕茧的解舒和洁净,造成了丰产不丰收的结果。三是售茧时的装茧工具不透气,大部分蚕农和养蚕大户售茧时都用尼龙口袋装茧,运输途中易发生蒸热,影响茧质并造成蚕茧相互挤压使下脚茧数量增加。四是桑园作业对桑枝的处理不到位,修剪的桑枝在桑园及桑园周边随意堆放,给桑树害虫提供了越冬场所,增加了来年的虫口基数。

2.3 养蚕大户和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比较效益不高

部分养蚕大户、合作社经营的桑园规模过大,有的桑园面积达到26.6~33.3 hm2,个别达到46.6~53.3 hm2,由于人力和技术不到位,管理粗放,一些桑园基本没有松土、除草作业,从而影响到了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其次是养蚕数量与桑园面积不匹配,一般0.5~0.9 hm2桑园饲养1张蚕种,造成大量桑叶浪费,使生产效益下降。

2.4 桑园立地条件较差导致桑叶产量和品质不高

多数桑园存在土地贫瘠、坡度较大、保肥保水能力较差等问题,同时由于桑园周围的森林覆盖率高,病虫为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由此造成了桑园的产量和桑叶的品质不高。

3 将蚕桑产业做大做强的政策和措施

3.1 推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推进蚕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是大趋势。要想进一步提高栽桑养蚕的总体效益,就必须坚持适度发展规模,提升发展质量。我们认为桑园规模应视具体条件而定,一般农户经营桑园的面积控制在1.3~3.3 hm2以下为宜,大户(专业合作社)控制在13.3 hm2为宜,由此可保证年桑园单位面积产茧量在50 kg/张种以上。否则,如果农户经营桑园规模过大,会导致桑园病虫害防治、施肥、除草等不到位,桑叶产量和品质不高,养蚕的经济效益不高。一旦农户的增收目标难以实现,养蚕积极性受挫,便会影响整个蚕桑产业的发展。

3.2 加大省力化养蚕模式推广力度

蚕桑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采用传统的方法栽桑养蚕,1个人可以管理0.2~0.3 hm2桑园,每季养蚕2~3张种。目前留守在金溪镇的劳动力有限,不能满足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必须立足现有基础走省力化(如智能化共育、地面养蚕、自动上蔟、机械采茧等)发展之路来满足蚕桑产业发展需要,让省力化养蚕技术在金溪镇全面推广应用。

3.3 利用大数据及互联网做好信息平台建设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将全镇所有养蚕农户和合作社连结起来,将养蚕技术、消毒防病、桑园管理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发布并进行互动交流:蚕农可以通过平台学习和了解栽桑养蚕所需的各种技术与信息;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了解当前蚕农急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各种情况,从而及时帮助蚕农解决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养蚕技术水平和养蚕经济效益,降低蚕农的养蚕风险,让蚕农真正享受到技术服务而获得实惠。

3.4 充分调动基层技术人员服务蚕农的积极性

产业发展离不开基层技术服务队伍的辛勤付出,需充分调动蚕桑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调整乡镇技术人员的工资结构,增大奖励性工资比例,实行奖励性工资与蚕茧质量和产量挂钩,体现干好多得、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3.5 加大科技振兴产业的推进力度

每年邀请市内外蚕桑专家和西南大学的专家教授到金溪镇,为蚕农传授新知识、新技术,让广大蚕农的栽桑养蚕实用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更好地适应蚕桑产业规模化、自动化、省力化的发展,确保农户通过栽桑养蚕实现增收目标,并且通过蚕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3.6 推进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蚕、桑、茧资源高效利用可以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1]。今后应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相关企业和利用市级科研经费,开发桑黄、桑枝食用菌、桑叶茶、桑叶豆干、桑园鸡、生物质颗粒燃料等项目,推动蚕桑产业向多元化、高效益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金溪省力化小蚕
植保无人机助力山地桑园管理更加省力化
清官戴金溪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金溪:脱贫攻坚“主战场”变乡村振兴“示范地”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樱桃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
梨树早期丰产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
可爱的小蚕
可爱的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