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现状分析

2021-03-27顾甜孔宏俊房磊李峥化林霍萃萌

河南科技 2021年31期
关键词:河南省建议现状

顾甜 孔宏俊 房磊 李峥 化林 霍萃萌

摘 要:以河南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管理机构等单位的相关科技工作者为对象,采用访谈、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河南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研究发现,河南省省内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是目前河南省开展科普工作的主力军,服务社会、获得个人价值是其从事科普工作的主要原因,且科普工作参与度与其职称、年龄成正比。此外,缺乏经费支持与政策鼓励是阻碍其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推动河南省科普工作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31-0152-07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ork

Carried Out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n Henan Province

GU Tian KONG Hongjun FANG Lei LI Zheng HUA Lin HUO Cuimeng

(1.Institute of Chemistry Co., Ltd., 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 Zhengzhou Henan 450002;2.Hena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gazine, 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 Taking the releva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ork carried out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n Henan Province by means of interviews, field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is found tha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are the main force to carry out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ork. Serving the society and obtaining personal value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ir engaging i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ork. The participa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ork is proportional to its professional title and age. Lack of financial support and policy encouragement are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ork. On this ba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Henan Provinc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popular science work;current situation;suggestions

河南省是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提出2035年把河南建成国家创新高地的远景目标。“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1],深刻诠释了科普与科研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2]。科普工作作为科学技术与教育的一个交叉环节,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3]。国内学者认为[4],科学普及是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把创新的科学理念、最新出现的科学知识与传播给社会民众,用各种传播的手段来向民众展示,主要目的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让民众从懵懂到理解科学,从而对民众的智力、科学素养等产生促进作用,启发民众智力,进而培养新的人才进行科学创新,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河南省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河南省科协2020年科普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全省科普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如河南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0.17%,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并提出努力推动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到2023年达到13%,到“十四五”末达到15%,为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夯实公民科学素质沃土。

推动河南省科普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技三会”上提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科普工作的主力军,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保证科普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新时代,推进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切实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离不開科技工作者的深度参与和主动作为[5]。

目前,针对河南省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活动的行为判断缺乏实证数据,对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意愿、态度、方法及效果等缺少系统的研究。研究河南省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现状,对推动河南省科普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内容

本文以河南省省内(覆盖省内所有行政辖区的城市)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科技管理机构及基层科技机构等单位的相关科技工作人员为对象,充分考虑行业、地区、年龄及职称等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问卷内容。设计的问卷主要分为基本信息调查、开展科普工作状况情况、参加科普活动面临的障碍、问题和需求4个方面,且下设若干问题,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和总结,得出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主要方法与渠道、影响因素、群体差异、行业差异、面临的障碍与问题等结论,从而使调查结果更直观和具体。

《河南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状况调查问卷》分为线上(问卷星)和线下(纸质版)两种方式发放。线上问卷主要通过微信、QQ工作群等形式发放,调查对象在线填写并提交;线下问卷主要在某省级研究所、某市地质博物馆发放,并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回收有效问卷550份,近500人明确提出有效性建议。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调查对象中男性较多,占63.16%,女性占比36.84%。45岁及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72.1%,且学历水平较高,博士学历人员占比达53.16%,本科和硕士占比相当,高级职称人员占53.68%。调查对象主要来自省内高等院校,占49.47%;科研院所次之,占22.63%。从事职业主要是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和科学教学人员,分别占42.11%和30.53%。

调查对象中了解过《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或法规的科技工作者占90.53%,表明大部分科技工作者关注、了解过科普工作,对该领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主要方法与渠道

研究表明,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主要采用报告讲座的形式参与科普活动,所占比例为52.63%,如图1所示。2012年、2018年两次我国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活动现状调查显示,报告讲座是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主要形式,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科普创作方式[6-7]。依托河南省科技厅、科协组织的科普日、科普周、科普大篷车及开放日等活动举办科普活动的科技工作者比例为34.21%。组织单位提供活动场地、进行活动宣传等的工作方式,为科技工作者减轻了一定的工作负担,使得科技工作者可以集中精力准备科普活动内容,这是采用该方式人数较多的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全国各地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正逐步增加,如“防灾减灾日”“科普活动周”等[8]。通过媒体平台、企业咨询、科技下乡和撰写科普论文、图书参与科普工作的人数相差不大,在25%左右。采用为科普场馆提供服务、政府咨询等形式的人数较少。由以上数据可知,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仍采用传统的科普工作形式进行科普工作,创新力度不够。庄智一等人的研究表明,为了使科普内容具有科学性、趣味性、通俗性及针对性等复合要求,要灵活运用展示、教育及媒体传播等多种手段实现科普内容的转化[9]。

本研究以科学通识、本行业、本单位产品和服务社会热点问题4个指标为调查依据,调研河南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内容。结果表明,依靠本行业相关科学知识信息开展科普工作的人数占比为71.58%,选取社会热点内容的人数占比26.84%。可见,大多科技工作者会围绕自身行业及擅长的研究领域设计科普内容,有效保证了科普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对受众群体更具说服力[10-11]。

如图2所示,所在单位是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主要渠道,人员占比高达71.58%,通过各领域学会、协会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比例次之,为46.84%,通过政府、社会公益组织、个人等参与科普工作的人数较少。由此可见,单位层面的支持对于科普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政策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使科学家树立正确的科学传播认知观念,更要让其积极、乐于参与科学传播实践,充分调动其参与科学传播的积极性,且相关工作能够得到其所在单位的支持。

2.2 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调查了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动力和原因。由图3数据分析可知:服务社会、获得个人价值是其从事科普工作的主要原因,人数占比为66.32%;其次是因为兴趣爱好,人数占比为43.16%。数据表明,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具有基于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内涵的社会价值追求。研究认为,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内生动力包括竞争性、独创性、传承性、交流性、评价性和效应性6种,其深层目的是“使自己的学说和理论被同行和大众所理解与认同”[12]。而国外的一项研究则认为,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目的是教育公众——科学家的社会地位、专业性和权威性使他们认为,公众需要通过科学传播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从而增加公众对科学的支持和对伪科学的抵制[13]。综上所述,河南省科技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有参与科普工作的兴趣及意愿。

2.3 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群体差异及行业差异

2.3.1 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状况与所在单位、从事行业有关。采用交叉分析法研究群体差异及行业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单位或部门领导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占39.29%;科学研究人员主要来自科研院所,占41.25%,来自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人员占38.75%;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分布在科研院所及民营企业,科学教学人员主要来自省内高等院校,占86.21%。可见,河南省高等院校的科技工作者是科普工作的主力军。研究表明,2006年全国共有2 318个科研机构和大学利用科研设施、场所等科技资源向社會开放开展科普活动[14-18]。

2.3.2 不同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频率及所获科普成果存在差异。由表3可知,单位或部门领导参与科普工作的频率相对较高,每月参与科普工作1次及以上人数比例为17.86%,科学教学人员次之,为15.52%。近3年发表过科普论文或参与创作科普作品的单位或部门领导人数比例为10.71%,表明单位或部门领导对科普工作的关注与参与程度较高,而普通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频率较低,大多数人参加科普活动的频率为每年1次及以上,其中有少数人员参与了科普论文或作品创作。分析可知,参与科普工作状况与从事行业有关,省内高等院校的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频率相对较高,且取得了一定成果。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于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具有雄厚的背景知识,易于掌握国际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拥有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是进行科学普及与科学传播的优势和特色所在[19-23]。

可见,河南省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频率普遍较低,对科普工作参与、投入时间与精力较少。

2.3.3 不同年龄、学历及职称的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状况差异。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对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由图4(a)可知,年龄与科普工作参与度成正比。年龄越大的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人数超多,55岁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89.47%。由图4(b)可知,本科学历的科技工作者中有81.08%参与过科普工作,而硕士学历中参与过科普工作的人数相对较少,占65.12%。可见,河南省科普工作队伍基本涵盖了各个层次学历的科技工作者,人员分布较为均衡。由图4(c)可知,科技工作者的职称变化与是否参与过科普活动成正比。职称越高的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人数越多,正高级职称中参与过科普工作的人数比例为87.5%。调查结果表明,学历、职称越高的科技人员,其科普意愿越强烈,对科普需求越迫切[24]。

2.3.4 不同行业的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普工作的对象不同。调查分析可知,开展科普工作的对象为技术人员(50%)、普通公众(44.21%)、其他领域科研人员(29.47%)及中小学生(27.37%),科技工作者人数占比依次降低。进一步采用交叉分析法,可得到表4。根据表4可知,河南省高校单位或部门领导、高校教师进行科普的对象主要是普通公众,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主要针对技术人员开展科普工作,其他人员的科普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

通过实地访谈了解,某省级科研单位专门成立了一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受众对象主要为青少年。通过“科普进校园”“科技开放日”等形式,结合自身专业开展科普教育、宣传等,同时通过科普讲座进社区活动、科学辟谣手册制作与发放等形式,向普通公众宣传与社会热点话题、生活等有关的科学知识,获得了受众群体的一致好评,对于提升单位的知名度、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河南省省内某地质博物馆,作为全国青少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旅游研究基地,依托自身资源及优势,通过接待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打造研学课程、发放宣传单、播放宣传视频以及课外大讲堂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激发了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较好地发挥了其社会功能。

2.3.5 科普工作面临的障碍。由图5和图6可知,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缺少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缺乏组织、经费、硬件条件、团队及媒体资源等的支持,所占人数比例在6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科技工作者赞同将科普工作作为考核指标与科研项目的实施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解决目前科普工作面临的困境,得到组织、经费及团队等的支持[25]。

3 河南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基于以上数据研究分析可知,河南省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感强,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参与推动河南省科普工作的发展意愿较为强烈,但基于一些客观因素,目前科普工作开展状况并不理想。

3.1 缺乏经费支持与政策鼓励

科普工作的开展需要场地和经费,大多数單位没有独立的科普部门,缺乏经费来源和场所,使得科普活动难以开展。同时,大多科技工作者虽然深知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仍然较少参与其中,究其原因在于目前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科普工作与日常科研工作脱钩,甚至长此以往还有可能被同行理解为“不务正业”。因此,科技工作者所在单位的支持尤其是对科普工作的认可及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一线科研人员开展科学传播活动而言至关重要。

3.2 科学普及与传播工作素养不够

科学普及与传播工作的实质在于将专业科学知识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方式传递给受众群体。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未经过专业培训,不擅长将专业科学术语转换成大众易于接受的通俗语言,导致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群体缺乏参与兴趣,影响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

4 推动河南省科普工作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 健全完善科普工作激励机制

单位应提高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构建科普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将科普活动参与次数、服务对象满意度以及科普相关作品的创作等纳入绩效评价体系。科研项目绩效考核中可适当增设科普工作相关的考核指标,将科普工作的价值与科研项目的成效密切关联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此激发科普主体和科普受体的活动潜能,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2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利用单位的科技人才优势组建多元化、专业化的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定期展开培训,交流学习经验,全面提升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及科学传播素养。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职称晋升渠道不畅通,建议设定专门的科学传播职称系列,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4.3 拓宽、创新科普工作渠道与传播路径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高效与渠道的多样化给科学传播的路径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科研机构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将网络传播作为开展科普工作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通过开设科普公众号、科普活动直播等形式传播科学精神与文化,主动回应大众的社会诉求,讲好“科学故事”,支持和培育单位的“科普网红”,丰富科普工作的形式,从“科学(家)中心主义”观念中解放出来,积极面对社会与公众,在对话与信任层面推动科学传播的新发展[26]。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系统研究,找出影响河南省科普工作进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提高广大一线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河南省科普工作的实效性和整体水平、搭建形式多样的科普传播平台、建立有效的科普工作机制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形成全民科普的热潮,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翟振宇,孙希昀.科普人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中国,2020(7):79-85.

[2]朱效民.当前我国科普工作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3(6):106-109.

[3]刘一.科技工作者应在环保科普中起到应有的责任[J].环境与发展,2018(6):226-227.

[4]李蕴澎.L市科协科普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12-13.

[5]罗子欣.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N].光明日报,2019-05-30.

[6]陈玲,李红林.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情况调查研究[J].科普研究,2018(3):49-54.

[7]薛姝,何光喜,趙延东.我国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活动的现状与障碍:基于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26-130.

[8]覃涛,王薇,刘欣然.我国应急科普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会,2021(6):51-54.

[9]庄智一,马娜,路欢欢.我国科普工作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J].科技传播,2021(14):5-9.

[10]李东生,张雪梅,李有宝.如何有效开展科普工作[J].中国高校科技,2018(7):21-22.

[11]李国昌,王凤林,龙昭月.科普工作新需求下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J].出版科学,2020(1):48-52.

[12]胡祥明.科学家从事科学传播的内生动力研究:基于300年欧洲科学学派代表人物科学传播动因分析的视角[J].学会,2017(4):5-13.

[13]SARAH D,ELLEN M,ELIN S,et al.Discussing dialogue:perspectives on the value of science dialogue events that do not inform policy[J].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2009(3):338-353.

[14]刘彦君,吴晨生,吴琼,等.我国科研机构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协论坛,2010(2):40-43.

[15]黄雁翔,聂海林.科技馆科普工作者的科学本质观调查:以湖北省为例[J].科普研究,2019(1):71-79.

[16]杨凯.昆明市科普工作简析[J].云南科技管理,2018(2):44-46.

[17]赵中梁.山西省社区科普工作研究[J].学会,2019(7):61-64.

[18]于洁.北京:支持科普工作开展[J].中国财政,2012(9):6.

[19]杨晶,王楠.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普活动现状研究[J].科普研究,2015(6):93-101.

[20]刘欣然,王薇.高校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现状研究[J].科技尚品,2021(4):123-124.

[21]顾秀聪.新形势下高校科普工作探讨[J].文存阅刊,2020(29):40.

[22]王聪,徐雁龙,罗兴波.多国理工类学生参与科普工作的现状与措施:一项基于小范围多国籍的问卷调查与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2):70-74.

[23]葛焱.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普工作能力的分析及思考: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6):36-40.

[24]李翠霞,胡祥明.激发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内在潜力的政策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状况调查[J].学会,2019(3):26-35.

[25]翟振宇,孙希昀.科普人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中国,2020(7):79-85.

[26]刘晓程,赵玉琴.多维诉求:一线科研人员的科学传播认知调查[J].科普研究,2020(5):57-64.

猜你喜欢

河南省建议现状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三代人的建议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