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实施,稳步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施行十年全观察

2021-03-27戴正兴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群文整本书语文课程

戴正兴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颁布实施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是语文教育观重建的十年,是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反思的十年,是着重于观念探讨日益向实践层面深入的十年,是积极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教育发展新格局的十年。2011年,在我国语文教育史的坐标上是一个新的节点,按一般教育改革的工作程序,也到了该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阶段了。这十年中,到底积淀了哪些成功的理念和经验,有哪些值得反思的教训,形成了哪些语文课程的共识,在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等方面有哪些突破,语文教育以后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应如何去做,这些都需要系统总结和深度思考。总结与反思,让我们领略到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课改正如何一步步稳健推进。

一、这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值得回味

一是语文课程改革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五育”要求系统有机地融入语文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

二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统一说”已经在语文界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正如当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巢宗祺教授解释的:“我们相信,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成为人们的共识,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待。‘统一说的提法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

三是广大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通过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对语文课程标准文本的正确性和适应性做出各种评判。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崭新的理念,已经得到大家的基本认同并成为主导实践的主流价值观。

四是随着课程标准的精准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或正在明显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五是在线教学打破了面对面教学中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铁三角”关系,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置于物理世界、信息世界和人际世界的广阔范围之中,形成了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新局面。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相融合,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与教育图景已经出现。

六是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专家论道”与“草根探索”相融合,形成新的研究格局。高端论坛和观摩研讨会互通信息、共享成果,有力地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草根探索”与“田野实践”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蓬勃发展。

七是语文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从“一纲多本”,再次回到“一纲一本”。2016年版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的问世,开启了教材建设的新征程,统编教材的新理念、新体系、新思想已经为广大一线教师所熟悉、认同,并且逐渐融入语文教师工作话语系统。

八是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培育了一大批教坛新锐,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教学流派。随着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育观在各种精神教育、课程理念和教学智慧的碰撞与融合中不断得到新构建。

二、这十年,众多研究者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文教育研究发展轨迹进行历史考察,并做出各种评述

70年语文课改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近年来,诸多语文教育主流期刊相继发表了相关主题的系列文章。语文教育专家、资深教学研究人员以及一线语文教师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以70年的时空维度,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改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并做出各种评说。如果从历史节点来划分,有10年一评的,有20年一評的,更有70年一评的,它们都印在宏大的时代坐标之中,成为语文学科宝贵的资料。

70年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脚步,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与融合中奋力前行。回望历史,直面现状,对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最想了解的应该是70年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改革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总结,未来发展趋势又是怎样?

新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推出的《小学语文课改40年研究》和北京师范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新中国小学教育研究70年(语文卷)》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者勤奋智慧的结晶,更是当代中国教育科学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这两本专著从系统和宏观的视域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做出理性的总结和反思。这两本专著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一是以科学的历史观和发展观为指导,溯源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发展轨迹;二是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立足点,剖析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发展背景;三是以课程观和教学观为支撑,建构严密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四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总目标,展望未来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这十年,语文课程改革理论研究的创新,开阔了一线教师课程改革的视野,新发展理念引领他们的教学实践

先进的理论创新是语文课改的先导,语文课改需要理论的引领和理性的思维。

近年来,语文教学观念有许多创新和突破,蕴含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元素、新思维,笔者仅从中梳理出以下几点:一是对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研究有了新的诠释;二是对如何构建“语文教学生命观”,如何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精神建构有了新的探索;三是对课程目标和内容如何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有了新思考;四是对“共生教学”“主体教学”“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有了新见解;五是对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文本解读有了新要求;六是对如何构建科学的写作训练序列有了新设想;七是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新目标;八是对“核心素养”语境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寻求有了新突破。

回眸十年语文课改历程,总的来说,理论研究走向精准化,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语文课改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提出了诸多新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快速推进、课堂实践层面重大转型的背景下,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学实践,给语文课改带来了新的启发和一系列宝贵的新经验,反映了教师的实践智慧。

四、这十年,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从“暗中摸索”走向“明理探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几年,国内的阅读教学有海量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主题阅读、焦点阅读、体验式阅读、跨学科阅读、众筹阅读等。当下,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课程意识,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样态,其课程价值和教学实践已经进入大家的研究视野,在持续探索中不断重铸和完善。

(一)群文阅读的影响力研究

1.群文阅读的概念

从语文课程视角来看,“群文阅读”和“群文阅读教学”不能等同。群文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更为宽广,它的主体包括阅读文本的任何人,侧重了解作者写了什么;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则专指教师和学生在了解作者写了什么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探究作者是怎么写的以及对自我有哪些启发。群文阅读倾向于获取作者传播的“语言信息”,体现文本的“原生价值”;群文阅读教学强调学习作者传达的言语智慧,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因此,群文阅读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的课程规约,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本质属性。

2.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群文阅读已经逐渐发展为一种颇受欢迎的语文阅读教学新形式,对语文教学乃至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在《群文阅读再出发》一文中认为,群文阅读一是改变了阅读教学的格局,二是改变了学生课上读得少的状况,三是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四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群文阅读不再是星星之火,而是已形成燎原之势,成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

3.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综合多个文献分析,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语境下,群文阅读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中,围绕议题完成典型的阅读任务,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学会运用阅读积累发现、探索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是整体性设计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多文本统合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具有开放性、比较性、冲突性、迁移性的问题,将多文本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统整、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三是有意识地传授阅读策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指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等阅读策略。

四是结构性呈现文本。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群文的结构性,教师要根据课题特点与文本实际,按照某种内在逻辑,结构性地呈现文本,这样才能发挥群文的整体优势。

五是灵活运用模式。教师应根据年段特点、文本特点、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二)整本书阅读融入语文课程的探索

整本书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提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性,一直是语文实践的难题。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如何确定,如何将整本书阅读自觉地融入整个语文课程中,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路径是什么……诸多语文同仁在这些方面做了各种有价值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1.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研究者认为,整本书阅读更符合自然阅读状态,阅读活动中涉及的能力要素多,各能力要素同时发挥作用,使得整本书阅读成为发展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阅读整本书,就是学生的生命体验与人类那些最深刻的经验建立联系,从而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诸方面提升素养,最终指向终极关懷。还有研究者对整本书阅读价值的理解是:“它指向的是学生整个人生的建设,是要带领学生去感受一些时代的风貌,去思辨一些人的观点,从而进入一个伟大的人类王国并找到自己。”还有人从语文教改角度判断它的价值,认为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引领语文课改成为“发动机”。

2.整本书阅读的内涵

“整本书阅读”对于多数一线教师而言还是一个“新概念”。研究者将整本书阅读做这样阐释: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对象具有多样性,阅读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阅读的目的是养成阅读习惯、探索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3.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整本书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建构独立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掌握成熟的阅读策略。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吴欣歆、余党绪、吴泓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比较系统、深入。

吴欣歆总结了内容重构、捕捉闪回、对照阅读、跨界阅读、经典重读的策略。余党绪主张直面文本与关系折射;整合理性分析和直觉顿悟,积极冲突与消极共鸣;倡导多文本解读,但应恪守文本有界原则。吴泓专题研究性学习主要应用泛读、精读、研读、再读等策略。三位研究者提出的阅读策略各有千秋,殊途同归,具有典型性。

将整本书阅读写进课程标准,意味着这是长期性的基本任务。王栋生老师在《不靠“热”,靠理性“韧”》一文中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主要由语文学科承担,但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必须上升为贯通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一点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共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巩固地位,成为基本任务。只有所有学科都把阅读作为“学”的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可能真正获得发展,有些学校开创性地探索“全科阅读”,各学科的教师编写本学科阅读书目,推动学生阅读。学校各学科有阅读气氛,语文的“整本书阅读”落实才会有保证。

五、这十年,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有力推进了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回顾近十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与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教育思想不断发展、阅读教学理论不断更新、阅读教学内涵和策略不断拓展的轨迹。

(一)对阅读教学本真的探求展示出新的视角

曹鸿飞教研员在《语文教学通讯》上撰文,提出“言語三现”,目的是回归阅读教学的本真。文章对“言语三现”阅读教学的内涵、基本内容、基本思路、基本策略与实施操作进行阐述。“言语三现”即“言语再现、言语发现、言语表现”。“言语三现”的主要任务是:“言语再现”主要是学生在面对一个文本时,经历初读感知后对文本大意的了解,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对信息的提取和对文本整体的把握;“言语发现”主要是学生在言语再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是阅读的进一步深入;“言语表现”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言语的发现转化成隐性和显性的言语表现,获得言语的积累、运用、生长与创造。文章提出,“言语三现”不是平行的三条线,而是交融在一起的,在言语再现中促进言语发现,在言语发现基础上实现言语表现,互相促进言语的生成。

(二)对“言意兼得”的实践探索蕴含明显的理论追求

林春潮老师在《“言意兼得”: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一文中认为,追寻“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离不开思想理念、文本解读、教学预设三个基础作支撑。首先,我们需要从语文教学思想上转变观念,摒弃“得意忘言”这种半程式阅读教学,从而坚信“言意兼得”这种全阅读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需要我们有放弃教学参考书的勇气,需要教师拥有独立深度研读文本的功夫,既关注“意”的解读,也关注“言”的研究。再次,我们还要拥有一双慧眼,在文本的“内容解读”和“形式解读”两个方面,找到某些巧妙的契合点,这就是我们寻觅的“言意兼得”阅读教学的最佳原点。

(三)对阅读教学课程组织形式的研究视野更开阔

在信息化时代,有效的教学场已经不再囿于传统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局限于学生与教师之间,而是包括家长在内的多维互动。我们需要构建一种融通课内外,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学习共同体,让阅读教学达到“三维交互和合”的境界。张传燧、宿建东在《教育文化论坛》中撰文,对“三位一体”语文阅读教学共同体的特点、功能和构建策略进行深入阐述。文章称,“三位一体”语文阅读教学共同体是指以学生为“中位”(中心)、以教师为“主位”(主导)、以家长为“辅位”(辅助)、以阅读任务为客体(对象),联通课(校)内外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共同体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和家长的阅读能力。“三位一体”阅读教学共同体具有其他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所不具有的独特功能。

(四)对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有了新思考

从2011年起,我国小学阅读教学有了较大变化,其发展趋势怎样?专家汪潮在《小学教学》上撰文,归纳了如下几点:阅读教学目标从单一到多维;阅读教学类型从单文到多文;阅读教学流程从统一到“主题性”;阅读教学方式从导学到多样;阅读教学策略从经验到学理;阅读教学关系从对立到辩证。有研究者提出,未来阅读教学与研究必将呈现以下发展态势:一是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将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二是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将进一步得到体现;三是网络环境下阅读能力的培养模式日趋多元化;四是阅读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估与检测体系势在必行。

六、这十年,研究者聚焦习作教学的转型与体系重建,展开了积极的探究

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内容,习作教学研究是广大语文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教育专家、一线教师都积极投身习作教学的研究,提出了诸多很有见地的新观点。

(一)小学习作教学内容和教学序列建构研究积极推进

有识之士认为,写作过程从认知到实践都应该大致有一个序列才行,否则就会混乱不堪,教师重复教学,无章可循。

1.小学习作教学内容建构研究

张晨瑛老师在《结构化:小学习作教学内容建构》一文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的处理,并进行序列化编排。根据文献研究及对小学生习作情况的调研,将小学的习作内容归纳成三大类(纪实性文体、想象性文体、实用性文体)。文章认为,在习作教学中,不同文体的习作并不是以“教完一类再教另一类”这样简单叠加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而是以螺旋递进的方式展开,呈现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叙事文,由事例渐入事理;写人文,由表象看到内心;写景文,由静态趋向动态;状物文,由单感官延伸到多感官;实用文,由课堂走向生活;想象文,由模仿到尝试创编。同一文体的习作内容在不同年级反复出现,其教学目的提升存在序列性。

2.小学习作教学序列研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习作教学序列的研究是习作教学要解决的十分紧迫的任务。教学的序列形成了,习作教学的计划性才会增强。特级教师王世发在《新课程作文教学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一文中提出,作文序列研究的任务是:构建作文教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作文教学体系。对作文序列的认识是:作文有序不唯序,作文有序无定序,作文有序贵创新。

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提出,小学习作教学训练序列的建构,应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低年段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因此,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习作和童话体习作。中年段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习作。从高年段开始,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进入“敏感期”,其习作训练应该转向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习作。

(二)对写作教学转型的研究有了明显的突破

胡根林、高照辉老师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我国写作课程与教学面临的重要转向》一文中分析,我国写作素养的培养正面临五个方面的重要转向。一是课程目标上,从着眼写作一般素养转向聚焦写作核心素养;二是课程内容上,从写作技能训练转向写作策略指导;三是实施途径上,从要素训练转向任务情境写作;四是文体类型上,从囿于教学文体的写作转向真实文体的写作;五是写作环节上,从写后点评转向过程性写作指导。

写作教学将从关注写作知识、写作技能走向关注人的发展。面向新时代,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如何实现从知识传授、技巧训练走向“人的发展”,是未来作文教学变革的着力点。长期以来,作文指导多在形式上用力,而忽视对思想内容的指导,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正在形成一种倒逼:重在传“道”,“术”为“道”谋,是将言语之“术”融入育人之“道”。“道”是什么?周京星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上撰文认为,一是提升思想境界,将立德树人在作文教学中落到实处;二是提高思维品质,使学生具备一种脑力,使个人生活资源转化为写作所需要的内容。丁国斌老师在《初中生世界》上撰文提出,知识的传授和技法的训练要顺势而为,必须建立在所写内容的基础之上,不能为技法而技法,否则最后学到的只能是“屠龙之术”。文章认为,技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日常阅读教学随文点拨。

(三)“读写结合”的践行有了学理的支撑

读写关系的研究是语文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对读写关系的研究仍以单向、外显的行为描述居多,很少有研究涉及两者的相关性。李金云、李胜利在《深度学习视域的“读写结合”:学理阐释与教学核心》一文中,将读写关系的研究纳入认知心理学的范畴,阐述深度学习视域的“读写结合”的教学路径与关键策略:从宏观层面拓展“读写结合”内涵,确立“意义建构者身份”价值取向;从中观层面共建“读写策略知识”,多元开发“读写结合”教学内容;从微观层面遵循“言语图式”发展阶段,整体设计“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四)对习作教学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呈现方向性思考

作文育人将成为新时代作文教学进行深度改革的方向,研究者认为,习作教学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回归本真、守住常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改进和创新。在语文报社副社长裴海安与周一贯先生的访谈中,周先生认为,引导后现代作文由“写真”向“求善”“尚美”转变,以实现儿童健全人格的生命发展,正在成为当下作文教学深化改革的方向。“后作文时代”更应注重的是“作后教学”,让“写真”变得更“真”,达到“求善”“尚美”的“真”,以求更全面地落实作文育人的時代责任。

七、展望未来,迎接挑战,语文课改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再出发

对《课标》实施十年来的历程进行回顾与梳理,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有助于我们展望未来。如今,语文课改又将踏上新征程,站在前期课改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持久而深入地进行探索,促进课改实现新的跨越:

一是语文教育质量要有新提升;二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的落地生根要有新进展;三是“互联网+语文”的思考路径要有新视野;四是统编语文教材大幅增加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何完成“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使命要有新举措;五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新目标;六是各种“高端论坛”“观摩研讨会”要有新创举。

语文课改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热点,远非上述几点所能涵盖。随着时代的发展,但凡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最感困惑、最需要着实解决的问题,都将是今后着力研究与重点关注的内容。我们将与时代共进,与课改同行,把握课改新趋势,奔向课改新时代。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群文整本书语文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语》整本书阅读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