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中村改造项目

2021-03-27黄江威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9期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问题

关键词:城中村;问题;改造

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城市发展,而且许多位于城市外围的农村也在进行城市化改造,城市化的进程得以飞速发展。城中村的形成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飞速的特有现象,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城中村问题的突出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城市规划、经济、社会、制度层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存在的问题以及“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并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措施,以期能推动我国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城中村的现状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带动城中村居民居住环境的提高,我国的各大城市规划了城中村改造,并作为重点项目工程。关于城中村目前的基本现状,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基本结构发生变化

村内基本没有或者已经没有耕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普及,城中村内的土地资源不断被规划为城市发展规划用地,场地的原住民或者新增的住民由于没有足够的耕地,导致基本不从事农业方面的生产,多数村民都是自谋生计。从原来的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场地布局混乱

在房租收益和寸土寸金的紧缺条件下,城中村内场地建筑密度和空间场地呈现出失衡的现状,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城市与乡村的混搭,城市和乡村的混合在视觉上是混乱的。建筑造型不统一,街道隨意铺设,电线水管经常露天铺设,店铺装修随意简单。

人口密度过高,文化建设落后

由于城市化的进程稳步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发展,由于户口等因素的影响,外来劳动力只能就近选择住房,这就导致了城中村成为解决住房的最佳选择。由于人口密度大和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农民工,白领,聚合各个阶层的生活形态,城中村的街道本身狭窄,人流量、车流量的加大更显街道空间拥挤。呈现出人口流动量大、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征。

设施不足,环境卫生差

城中村内部分道路为了个人便利到达,导致布局不合理,无法满足人流、物流、消防、急救等通行。摆摊、超市、市场、餐馆、快递等业态接地气,却造成街道的脏乱差、追逐经济的环境日益杂乱无章,缺乏有效管理。

城中村改造措施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为保证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各地城市推出了符合当地现状的相关政策。各地区应采取有效措施,以落实建设整治标准为前提,匹配当地城市总体发展定位,以人居环境为抓手,提升公共空间安全与品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助力区域产业发展,彰显当地城中村特色。基于此,人们也十分关注和重视城中村场地的规划以及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

安全、宜居的城中村

由于城中村内的结构复杂,各个方面缺乏安全性。可以通过实现城中村出租屋视频门禁系统安装全覆盖;需要明确出租屋消防逃生空间,在城中村建设至少一个消防站,保障消防用水;确保电力管线规范有序,确保城中村内的充电桩机制设置,并就近接入配电变压器;保证城中村的正常照明,确保居民的夜间活动安全;重点亮化马路、巷道区域。巷道宽度较大的采用庭院灯照明,狭窄的巷道采用壁灯照明;避免出现盲区,防止光污染,确保电气安全;优先实现管道天然气进村,确保实瓶燃气定点供应。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积极推进的内容,根据垃圾投放点管理需求,强化垃圾投放点(含暂存点)监管,在全区小区设置智能垃圾投放点,并设置监控设施,搭建生活垃圾投放(含暂存点)统一视频管控,运用视频监控、分析预警、远程通话等手段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监督、引导,对监控范围内的垃圾投放点环卫质量进行实时监管,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点对点实时精准监管、督办整改。解决城中村生活的安全隐患,提供全面安全的宜居空间。

包容、和谐的城中村

户外广告招牌和伸缩雨棚的统一整治,有利于城中村的统一规划设置,使得城中村统一特色,结合场地建筑的定位,统一建筑的外立面颜色外观等。在场地区域内,绿化用地非常紧张,立体绿化更凸显其重要性、可行性。发展立体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减少热岛效应,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还能保温隔热,节约能源,也可以滞留雨水,缓解城市下水、排水压力。具体方式很多,如墙面绿化、棚架绿化、篱笆绿化、坡面绿化、屋顶绿化等。延续城中村固有的社会特征,发展文化和社会阶层的包容性场所。

开发、多元的城中村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开放式和多元化已经成为趋势,坚持点、线、面结合,实施绿化、彩化、美化,丰富林相、色相、季相,打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自然流畅、四季多彩的绿化景观,充分利用自然因素进行环境设计,因地制宜,把绿化设计融入到场地设计之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建筑的布局尽量适应原有的地形。场地区域内商业店铺空间密集,可用绿化面积较少,改善店铺门前的铺装,尽量利用有限的空间“见缝插针”地营造精巧、别致的绿化小品、花带、树池等景观。设计利用花篮、盆花、盆景、草地等来进行区域绿化。在道路、节点、绿地进行盆花摆放,部分位置铺设绿化草地,以此来点缀片区景观,提升品位。增强魅力,营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活力、宜业的城中村

融入城市功能,与周边城市功能共筑活力城区,激活区域内不同链条阶段的创新活力社区。根据区域的设计定位和目标,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统一的设计。对于片区内的闲置地进行美化提升改造为文体休闲场地,其中包含标识系统、城市家具、座椅等设施,并确保区域拥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开敞空间。由于管理不善和车位乱停靠等因素失去活动功能的公共空间进行环境整顿,恢复其公共活动功能。对于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小区,增加文体设施服务居民群众,并结合实际周边空间考虑增设坐凳、城市家具设施的布置,坐凳需要做到人体适宜的尺度,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感。

在城中村改造当中,整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进行社会环境规划和空间形态设计,科学规划,充分兼顾经济功能和其他社会服务功能,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把城中村改造作为推进“绿色社区”建设的有效载体,树立尊重自然的规划思想, 认真科学地编制改造规划,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既不浪费土地资源,又要留有一定的建设空间,确保城市未来发展的可塑性,避免低水平的简单重复。

结语

城中村问题是我国特殊条件下农村城市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反映了当前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有其自身的历史和必然性。目前,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都存在城市化现象,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和发展。因此,应尽快研究制定、调整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切断城中村形成的根源,避免新城中村的产生尤为迫切,对于已形成的城中村,改造越晚,成本和代价就越大,加快城中村的改造,促进城中村的改造和发展,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要克服思想上的困难,就要充分认识到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长期、复杂、渐进的系统工程,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尽早让村民融入城市生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在改造完成初期的村庄,仍要注重可能出现的一些弊端,尽早发现、尽快解决。这些城中村的现状虽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存在着很多的隐患,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成绩,应该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尽早着手,进行科学统一的重新规划,为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令.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乡村经济,2005.

[2] 易颖.石牌:一个“城中村”最后的背影[N].南方周末,2002-10-31.

[3]潘亚兰.城中村问题初探[J],2008.

[4]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3. [5]高嵩.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

黄江威(1993.3.3),男,汉族,籍贯:湖南益阳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景观设计师

猜你喜欢

城中村改造问题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