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家校沟通策略探究

2021-03-27李燕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家校沟通策略

李燕

摘要:频繁出现的校园心理危机极端事件让社会、学校、家庭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危机防御。家庭是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之一,也是学生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统,因此,在应对学生心理危机时,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唱独角戏,而应重视家校合作,将家庭力量整合到学校心理危机应对工作中。

关键词:心理危机;家校沟通;策略

心理危机是指人在面对来自自身或者外界变化时产生心理失衡、又无力通过自身力量在较短时间恢复平衡的状况。初中生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一方面,他们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面对来自家庭、人际、学业、考试等方面的变化和压力,他们容易产生情绪的波动和内在心理冲突。相对于其他学段的学生,初中生面对的来自高考、学业、自我态度、同伴交往、恋爱等问题更为复杂,而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理性的应对方式,加之其他因素的交织,导致初中生的心理危机难以处理。

一、利用聊天软件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品质的人,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因此,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是针对性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活动的必要前提。对此,教师要借助网络媒体、手机软件等信息交流平台,与家长学生多交流、沟通。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平台,让班上的学生家长也有互相交流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聊天软件,随时随地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家庭环境,确认家长是否有性格上的缺陷,或者家中有没有重大变故等,以便日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另一方面,家长同在一个群中,便于及时交流自家孩子目前的状况。比如,学生A的家长可以直接在群里提问:“为什么最近学生A的状态不是很好,不愿意与人交流,父母的问候电话也不想接?”等等。此时,有同样问题的学生家长也可以提出,以供全体家长相互交流、互相借鉴。这就需要教师分析学生目前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并与学生及时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而解决问题。

二、优化沟通方式

和家长进行沟通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事是注意沟通方式,对于家长的需求和困境学校要尽可能支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并不能一昧推卸责任,而要假设自己是家长,思考如果自己是家长,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时自己会是怎样一种处境,对家长的立场、处境和困难表达充分的理解,消除家长的戒备心理。不要急于划分责任,撇清关系,也不要抱怨批评,更不能指责训斥。要协助家长对学生情况进行理智分析,对于理解困难或者容易产生误解的部分要充分做好解析工作。沟通时还要注意肯定家长的付出,反馈学生的积极变化,为家长树立信心。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或是微信沟通的方式和家长签订协议,分清二者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职责所在,让学校解决学校风气的问题,家长解决学生的心情和心理问题,从而双管齐下,将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在会议上畅所欲言,一名家长提出自己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于其他家长来说则可以作为借鉴,思考若自己的孩子存在类似问题自己要怎么解决,作为教师也可以引以为鉴,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学生出现此类问题。

三、开展以积极、有效沟通和积极语言训练为主的家长课堂

既然要做到家校联动,只有学校的行动是不够的,家长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家庭因素是除学习因素、人际因素以外,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家庭因素主要是指亲子矛盾。亲子矛盾的升级和恶化,往往是推动中小学生进一步思考或者实施危机事件的最大作用力,是壓倒孩子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法则是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沟通当中,怎样的语言才是传递积极、正向的能量,不但学生要学习,家长更需要学习。许多家长知道“5+2=0”的失败家庭教育模式,却又在不断地重复这种教育模式,并不是他们不想改变,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方法和改变的途径。因此,定期组织以积极、有效沟通和积极语言训练为主的家长课堂,尤为重要。家长课堂可以是全校大讲座、各班班级课堂、网课(必修课堂)与同质性家长团辅活动(选修课堂)相结合的开展形式;每月一次或每周一次的间隔时间;由校内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和校外专家、社工组成的师资队伍;包括主动沟通、双向沟通、非言语沟通、积极的听、积极的说等活动内容。

四、深入学生心理

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深入学生内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学生在遭遇到校园暴力时,家长要和学生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而并不是说“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想想自己有什么问题”这一类的话。学生在遭遇心理危机时自己往往缺乏独立处理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阶段,对于各种事情的处理能力还不够强大,因此家长要用自身的实际经验去教会学生怎么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告诉学生:“谁欺负你,你找个机会和他私下聊一聊,尽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化解矛盾,能不要动手就千万不要动手”当学生用这种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时,作为家长就要出面去和欺负人的学生交流,或是寻求教师帮助,抑或和欺负人的学生家长一对一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既不能一昧从自己孩子身上寻找问题,也不能放任他人欺负自己的孩子不管。家长是学生背后最为坚固的靠山,若是家长能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体谅学生在学校面对的各种不易,那么学生就会对家长产生足够的信任,在今后遇到问题时也会更加愿意和家长交流,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结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学校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可能。初中生心理快速发展,还要应对高考,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危机、实现个人成长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所在。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家校携手,才能为学生的成长筑起坚实的保护墙,家校协作才能实现效果最优。

参考文献:

[1]高佳敏. 心理危机防控工作中的家校"沟通-合作"策略[J]. 智库时代, 2019(12):2.

[2]吴江, 梅琳. 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初步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 No.664(16):295-295.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家校沟通策略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