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021-03-27杨玉昭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初中物理策略

杨玉昭

摘要:物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验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调动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难将相关的知识学习透彻。但是逻辑思维属于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与学生的天赋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学生物理成绩差距比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缩小学生因为天赋造成的差距,提高学生整体的物理综合水平,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逻辑思维;策略

1 逻辑思维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如果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知识储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很难出现质的飞跃。因为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综合素质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学习能力能够促进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就属于学习能力的一种,逻辑是抽象的另一种说法,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理解抽象性内容的时候会感觉更容易,认识也会更为深刻。因此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物理课程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2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现状

2.1 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以及自主性

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受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应当是大于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发挥引导作用,具体的学习还是需要受教育者自身做出一定的努力的。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机械性较强,学习的时候比较依赖教师,对于知识的了解以及学习完全基于教师的教学,自身并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差。同时因为物理课程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较低,再加上教师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对课程缺乏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很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教师未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初期进行刻意的引导,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思维能力才能逐漸的形成。但是当下教育较为注重对于学生的知识教学,并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尽管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思考能力,但是其能力的进步仍然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教师没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仍旧秉承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过去的教育方法,学生的逻辑思维很难形成,学习思维滞后,学习方式机械。

3 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策略

3.1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绝对的领导位置,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输出,学生只能被动的不断输入相关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降低,最后可能会产生厌烦甚至于抵触的情绪,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反而会适得其反。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学生对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作用,学生从自身的认知规律以及认知水平出发,对课程不断的进行探索,进行学习。教学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用多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身开始探索学习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物理综合水平。完成这一点,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3.2 运用丰富的教育方式

逻辑思维是一种由点到面的思维,将一个又一个点连接起来,让其形成一条线,再将这些线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面。一步一步的进行推进,人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被推进,对事物的逻辑点会逐渐清晰起来,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形成。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哪怕是理性思维天赋较高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仍旧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教育者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开发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进步,思维很难进行发散。

但是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应当从“点”开始,“点”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为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物理课程中的内容,例如物理现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拉近课程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实验表明,学生对于熟悉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最开始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设出具体的场景,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进行相关的抽象理论知识讲解,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3 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物理课程是一门实验与理论并重的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论逻辑思维,在实验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逻辑思维。实验与理论是相辅相成的,理论为实验提供依据,理论是实验的具体结果,学生有效进行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验的方式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应当增加学生自主实验的时间以及次数,但是这两种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些比较危险、较为复杂以及耗费时间过长的实验应当由教师进行演示。但是较为简单、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应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实验的现象,明确相关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4 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发挥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占据主导地位。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并不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完成自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发挥应当有一个“度”,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应当有一个“度”,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找到合适的教学引导方法,问题引导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国家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的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认知水平出发,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在物理课程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只有这样,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庄玲.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J].学周刊,2019(27):71.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初中物理策略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