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研究

2021-03-27杨芬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材料投放区域活动幼儿园

杨芬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通过自身的直接经验感知而得到的,这一感知需要在活动游戏中进行。要为幼儿创设丰富、有意义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的生活经验能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而获得。在通过幼儿区域活动来帮助幼儿获得操作和体验的过程中,借助活动材料的不同意义激发出幼儿的探索行为,以达到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活动的主要载体,其自主性和游戏性能给幼儿带来不一样的游戏体验。从区域活动的基本特点来看,幼儿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体,所以区域活动的内容设计和形式展示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要以幼儿的兴趣取向为依据。但是,在当下学前教育竞争激烈的时代,幼儿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令很多幼儿家长担忧,因此,面对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改革需求,我们要正视在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探索和学习,以期创设出最能被幼儿接受的区角活动内容。

一、充分运用生活资源,投放开放性材料

研究发现,幼儿对一些非常精致、完美的游戏材料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开放性游戏材料造型各异,结构较为复杂。这种游戏材料虽然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玩法比较固定,幼儿在实际操作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日常生活中有些材料操作较为灵活,又属于低结构材料,使用这种材料能够生成不同的游戏玩法,更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开放性游戏材料时,应该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给幼儿投放恰当的开放性游戏材料。例如,在开展“小小美容院”活动时,需要用到卷发棒材料,教师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搜索可以替代的材料,找到了皮筋和硬纸筒当作卷发棒。这样就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投放具有创新创造价值的材料,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新时期的学前教育改革,重点强调了要全面加强幼儿整体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培养。这一理念的提出给幼儿阶段的区域活动设置和实施带来了全新的启迪,教师需重点关注幼儿创新思维发展要求,就具体的材料进行优化投放与选择。在整合自然材料时﹐要重点关注幼儿的创新思维要求,积极投放具有一定创造性价值的材料﹐然后引领其展开有效的探索和深入实践。比如说,可以为幼儿投放具有一定发音特性的生活器材,如盛有水的杯子和筷子联合发声。然后让其自主创编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从而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韵律思维,同也能够提高整体的节奏感。此外﹐教师也可以引领幼儿自主制作和开发比较感兴趣的自然材料。

三、利用活动材料,培养幼儿兴趣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部分幼儿所参与的各项活动都是由其兴趣所指引的。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实际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应跟随主题进行跟进,在主题背景下幼儿会更加容易投入其中,并对区域活动展现出较高的兴趣。通过教师对幼儿进行引导,在主题背景的影响下,幼儿会越发认可活动的主题。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选择材料时,可以结合幼儿兴趣特点选择相关的探究活动材料,也可以选择与主题相符合的辅助性材料提供给幼儿,从而在区域活动中保持幼儿的活动与主题内容相同步,实现幼儿活动乐趣的提升,从而引导幼儿的主动性逐步提升。以“日常生活”这一主题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例,这一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借助各种形状的积木搭建与生活贴近的物体,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辅助材料,比如小汽车模型等,对幼儿的想象加以引导,利用积木搭建房屋、停车场等场景,之后让幼儿自由发挥去搭建更多喜欢的物品和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并逐渐感受到区域活动带来的乐趣。为了让活动乐趣进一步提升,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经常观看的动画片场景引导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搭建,从而借助幼儿的兴趣点与其建立沟通和互动。

四、注意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加强探究性

艾里克森提出:对于早期教育而言,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是根本任务之一。材料投放目标性与探究性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

第一,活动材料的目标性。区域活动的目标在于促使幼儿个性充分发挥,积极满足各种需求,使幼儿在个性发展、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产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并对自己的探索能力充满自信。区域活动的目标需基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所以材料投放也应相对应调整与补充。例如,大班数学区“形状认识”、“时间概念”知识点学习时,教师应提供各种图形、形状万变的盒子和自制钟表等材料;在“强化幼儿思考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时,提供丰富、趣味的智力游戏体验、自编加减法应用题材料。对于材料而言,其教育功能必须同幼儿发展目标相对应,一个目标可经过各种材料的共同作用得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够服务于多项目标,对此幼儿教师应对材料进行深入挖掘,促使其在不同区域內发挥多重教育功效。

第二,活动材料的探究性。活动材料的探究性可调动幼儿动手、动脑的欲望,促使幼儿同活动环境良好、密切互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幼儿园可利用自然物、废旧物品,对区域材料进行有效丰富。其一,自然物艺术化。在自然区域中拥有大量独特的、天然的游戏材料,这些都是孩子们感兴趣、最喜爱的玩具。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小树枝作为美化;小石头染成各种颜色的飞行棋子;采野花编制成花环,比一比谁更美;荷叶做成小伞、帽子;泥沙做成坦克、大炮或肉丸子……在快乐的玩耍中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也强化了其想象力、审美力;其二,利用废旧物的剩余价值。在“我爱废旧物品”区域活动中,幼儿把家中化妆瓶子、洗发瓶投入到“理发店”;方便面盒子中栽种葱、蒜;穿过的旧衣服制作成“娃娃的盛装”;瓶盖制作成项链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亲自制作,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提高,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投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材料,要让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卫.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策略探究[J].  2021.

[2]杨芳. 谈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J]. 读与写:上旬, 2021(11):0028-0028.

猜你喜欢

材料投放区域活动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品三口而知味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