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如何提高10kV配网合环转供电率的思考
2021-03-26王乾
王乾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云南 昆明 650200)
0 引言
配电网的逐步完善和优化,使得配电线路的可转供电率明显的提升,日常维护及检修工作中,为了合理的缩小停电影响到的范围,确保供电可靠性更加理想,转供电操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举措,其在综合停电管理中彰显出自身的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加大检查的基本力度,将线路的抢修落实到实处,经过科学的核对方式,确保配网合环转供电率明显的提升,适当的控制故障的具体发生概率,让配网供电更加的安全与可靠[1]。
1 10kV配网合环转供电的作用
电力作为社会生产以及生活的重要能源之一,面对突然的停电事故,势必引发难以预估的损失,甚至还会引发更多的安全问题,需要供电企业格外的重视这一情况的特殊性,采取合理化的方案积极的解决相关的异常情况。10kV配网在日常的运行中会面临着维护和检修的问题,短时间的停电难以避免,如工作人员需将新的用户接入或者是处理设备故障时,均会产生停电问题。若是常年累积下的停电次数越来越多,用户们将会面临着极大的损失,应该及时的采取应对方案。在较高的电力供应要求下,电力企业需要运用科学的技术举措为用户们提供稳定的电能支持,使得用电需求得以满足,为平稳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合理的减少配网停电的次数以及时间,需要进行检修前对配网实施合环操作,将部分用户的负荷及时的转移,合理的缩小停电的具体范围,确保电力供应得当。面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合环操作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内容,需要依照实施的过程以及操作的特征,明确合环供电中的基本注意事项,让10kV配网合环供电能够顺利的实施[2]。
2 10kV配网合环转供电现状概述
结合某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实施了合环转供电模式之后,所采取的设计方案为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特征显著,不同片区的10kV配网线路转供电操作运用了线停电后转电的基本操作手段,也就是“先断后通”,操作中易产生明显的短时停电问题,由此导致供电的连续性受到干扰。与此同时,在短期中的负荷转出和转回停电转电操作,让停电客户对停电频率的感知大幅度的提高,由此降低了客户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认知度。配网合环转供电具备着相对特殊的要求:在不停供电的过程中,应该重视配网线路均出自一个电源,运用一致的接地模式,并且在实施环网操作线路的时候,需要落实核相,保证达到统一;线路的电流核算阶段,应该重视系统的稳定程度,线路电流总量必须要保证在额定载流量之下;合环转供电之后应该避免任何的问题,整个系统和线路等均应该处于常规运行状态下,不会产生任何的故障。只有达到上述所有的条件,才可为配网合环转供电创造良好的条件[3]。
3 10kV配网合环转供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合环转供电形式在10kV配网中得以运用起来,可以妥善的处理配网设备检修中引起的停电问题,确保配网整体的供电稳定程度明显的提升。合环操作中,也易产生明显的合环线路过载问题,在具体的实施阶段,还需重视一系列的注意事项,为10kV配网合环操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合理的控制合环转供电中对线路产生的负面影响,彰显出合环转供电的基本优势之处,促使供电更加的安全与可靠。
3.1 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
10kV配网合环转供电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备受关注,重点是因为配网结构和线路布设不合理所致,还存在着某些配网单幅射线路数量超出了既定的范围和标准,部分线路的联络点较少,甚至不存在着任何的联络点,在单幅射线数量超多情况下,直接的威胁到转供电的过程。
3.2 转供电点的设计不严谨
配网系统中的转供电点定位未能结合实际的要求加以分析,设置方面也未能考虑具体的标准,以至于实际的设计不够严谨。传统配网系统中常常将转供电点设计在支线上,虽然很多实践中运用了该类方案,但是支线的线路较细且截面较小,难以承受转供电负荷的冲击,导致实际的转供电率备受阻碍。某些线路将转供电设计在前端支线上,未能充分的考虑后端负荷情况,以至于前端支线无法合理的运行起来,难以实现高效供电的目的,导致故障停电面积明显的扩大[4]。
3.3 线路长且供电半径大
依照科学的规程标准分析,10kV配网供电线路的长度需要适当的控制在15千米,供电的半径也不应该过长,线路一旦超标,便会升高线损率,甚至让线路尾部电压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近些年,城区的建设速度较快,城市的用电需求量明显的提升,用电负荷显然增加,供电范围不断地扩展,给电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管是变电站还是线路工作中,都需要承受着较大的负荷,能够产生超载和重载等问题,势必影响到合环转供电率。
4 供电企业提高10kV配网合环转供电率的方法
4.1 逐步改良网架的结构,将供电基础进一步巩固
为确保配网合环转供电率明显的提升,应该在网架结构的优化上展开分析,经过科学合理的调节,确保线路环网率可以得到有效的强化,同时还能保障转供电率,促使着10kV配网的运行更加的稳定与可靠。可以应用增设转供点的方式让配网线路达到规定的接线标准,确保转供电能够科学的布设,让其处于主干线尾部,依照配网线路载流量实现科学设点的目的。
4.2 逐步完善线路参数,确保合环转供电率达标
配网系统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线路,繁琐的线路状况让潮流计算时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问题。数据的失准、失真等导致潮流计算值和现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应该逐步的完善配网线路的参数,创建配网设备台账制度,让参数客观性和准确度得以有效的保障。线路的参数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合环转供电率,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避免其对合环转供电率造成阻碍[5]。
4.3 逐步健全相关制度,实现规范化操作
10kV配网合环转供电应该具备着相对先进的制度以及相应的规范标准,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科学的落实相关的操作,确保各项操作符合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比如,配网改造和线路建设完成后,应该及时的完成相位核对任务,由此在保证了相位准确度之后,再进行入网处理,联络开关位置应该设置上核准,并且还应该修正基础台账。配网合环操作需要依照基本的制度和规范加以执行,操作制度中应该将合环转供电的操作流程和基本的步骤详细的呈现出来,实际的转供电开始前,需要结合现实的情况加以判断,配网实际所处的环境也应该具体的分析,若是环流超出了基本的限值,则需要采取科学的调控对策。
4.4 明确基本的设定原则,落实责任绩效管理
为了让转供电率可以明显的提升,应该坚持着“千方百计转供”的思路落实好管理任务,对任何一次停电问题都应该及时的解决,迅速的利用合环转供方式恢复供电,对未能实施合环操作的部门,需要及时的给出具体原因。另外,还需运用合理化的激励机制,搭配人力资源部门和管理机构等形成的责任制度和考核机制,依照合环转供电的具体作业成效确定奖惩方案,确保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保持着高涨的工作热情,彰显出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的参与到相关的工作实践中[6]。
4.5 完善基础台账信息管理,落实科学的任务指标
10kV配网合环转供电的前提便是核相,应该重视核相管理的具体细节,确保供电单位能够及时的了解具体的要求,经过合理化的核对和检查,了解专项区域馈线链接处的相位以及相序情况,保证具体数值均能符合合环所需要的条件。还应该逐步的完善配网结构,完成对线路的科学优化以及相应的改造,将基础台账制度适当的完善起来,落实好动态更新的行动,将发现的问题科学的处理,寻找合理化的措施加以解决,在整体上适当的将配网合环转供电管理模式完善到位[7]。
5 结语
合环转供电属于配网安全且能够实现持续供电的重要保障,为了让合环供电率可以明显的提升,应该将管理工作稳步的推进,强化合环转供电的操作效力,使得配网运行拥有一个相对理想的空间,以此确保配网合环转供电工作效率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