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应急通信保障方法研究
2021-03-26左晓云陈明黄炳豪
左晓云,陈明,黄炳豪
(中国人民解放军雅安某部队)
0 引言
“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地震,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巨大损失,我部闻令而动,两次深入灾区,最先完成了灾区和外部的通信连接,建立了应急通信保障指挥所,确保灾区和抗震救灾指挥部音视频连接通畅,保障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得到了上级首长和人民群众的首肯。应急通信保障地位日渐突出,完善应急通信保障的相关手段要求日益迫切,为此,我部对应急通信保障进行了专项研究[1]。
1 应急通信保障概念及特点
应急通信保障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突发性紧急情况,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为保障紧急救援和必要通信而提供的一种暂时的、快速相应的特殊通信机制。对部队而言,应急通信保障涉及的业务有:语音、传真、短消息、图像和视频,还有专用的指挥平台,所以要综合利用多种技术,卫星链路、微波链路、有线链路、无线链路,确保通信畅通[2]。
应急通信保障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一是突发性,无法预计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二是地理环境复杂性,灾害发生时,一般固定电源被毁,无法取电,依靠救援车载发电,这就对应急通信设备要求有较高的电源适配范围,因为环境无法设定,也就要求设备便于携载、转移和展开;三是时限性,要求反应时间足够快,展开迅速,可以快速恢复基本通信。这就要求应急通信设备组网灵活,可以快速部署设置[3]。
2 应急通信保障的手段
2.1 KU波段卫星及北斗手持用户机保障
首先联通KU波段卫星,保障卫星通话正常,迅速将卫星电话接入程控交换机,通过程控交换机保证临时指挥所内局域网电话出局,并可通过自带的RS-232口连接PC电脑,进行简单的报文传送,缺点:报文传送和出局通话不能同时进行,且后方指挥所同样要架设KU波段卫星才可接收报文。北斗手持机可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实时准确的定位服务,可连续传送120个汉字的相关信息,短信时延3S左右,能进行手动、自动和紧急定位,定位时延1S左右。我部两次抗震救灾,迅速通过KU波段卫星和北斗手持机组成临时指挥所应急通信保障,首先确保了与后方指挥所联通,并通过北斗手持机指挥到每一个执行任务的分队[4]。
2.2 通过微波中继保障
微波通信的主要特点有:频带宽,可容纳同时工作的无线电设备多、受外界干扰小,信道稳定可靠、机动性能好,架设到通信车上可迅速机动转移,能克服不利地形带来的影响。一般距离45公里左右需设立一个微波中继站,微波设备主要有模拟和数字之分,模拟微波系统每个收发信机工作在60路以上,数字微波系统应用数字复用设备按时分复用组群,一次群30路,二次群120路等等。微波通信可以再相关口子上加入保密机进行加密和解密,主要保障音视频传输,能快速、准确的将不适合公开的图像、视频等相关数据从现场传送到后方指挥所和领导决策机关。可以完全保障临时指挥所应急通信的话务、音视频、网络需要[5]。
2.3 短波跳频电台组网保障
无线电台主要分为超短波跳频电台和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其中超短波跳频电台具有语音和数据传输的功能,能满足应急通信保障组成无线网络的需要。跳频电台可以根据跳频表组成各种通信网,需要预先设置调频表,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某个通信网加入,但不能实现路由的自动切换,需要另一个通信网时,需要更改调频表,且使用跳频电台进行组网,在跳频工作的方式下,电台是进行数字信号传输的,定频信号和信道参数不同,定频信号只要电台频率或通信双方频率相同就可通联,只要频率相同越级接入时也能正常通信。跳频方式则不同,频率表相同就成为了调频方式可实现通联的基本要求,还必须跳频模式相同,也就是网号和跳频密钥一致才能通信。定频多网通信则不同,在跳频中,某个通信网一般占用数十个频率资源,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否则频道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且某个频率在各通信网中反复出现,就会出现无限干扰,无法正常通信,因此,采用正交跳频体制,解决了频率重复使用的问题[6]。
频谱多、电台转型多,使用动态路由(RIP),通过实时维护修改,能很好的追加或去掉路由,使用更便捷。而使用无线超短跳频电台组网,则需要关掉跳频电台,重新添加或删除路由,再重启设备。但动态路由在实际操作中,因用户终端需要随时访问,掉跳频电台会不断发送路由信息,造成网络拥塞或频谱资源浪费。此时如果更改动态路由为定时修改路由,又无法满足用户端随时访问的使用需求。因此,我们采用了IP组播通信,每级网络和IP组播组刚好相互对应,一级指挥网作为一组广播组。在抗震救灾的保障中,采用IP网络技术、电台跳频组网、组播技术等,将各个无线局域网切分为多个组播组,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随加入或退出某个无线局域网,且用户加入一个组播组,即为这个组播组的成员,相关信息就会在这个组播组内传递,非组播组的成员,也可以向该组发送信息,也便于与其它网络互联,与友邻用户达到资源共享,实现网络通信[7]。使用短波跳频电台组网,有利于通信安全保密,加载保密机后,保密能力大大增强,可以架设有一定密级的信息指挥系统。
2.4 有线环境下综合组网保障
在有线环境下,主要考虑业务集成,这样才能迅捷高效,我部使用两个三层交换机综合视频会议、指挥专网、军事综合信息网、IP电话及传真业务,开设方便,效率较高。主要利用Vlan口、Trunk口、Hybird口的相关特性综合组网,完成网络、电话、音视频的保障任务,同时架设一体化平台指挥系统。其中,其他用户节点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是无线传播链路。
3 未来应急通信保障方式展望
应急通信车在应对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最典型、最广泛的应急通信系统平台。其主要特点有:自带电源装置、部署开通迅捷、机动性能高、调度方便、与现有通信网络接入方便,是应急通信保障的首选,它将是未来应急通信保障的关键手段。
3.1 应急通信车的基本功能
应急通信车种类繁多,基本功能包括:伴随保障,保障在途中提供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若利用卫星业务作为中继站,实现与其他网络连通,保障动中通信;能够在现场独立组网,可以在现场迅速展开,建立自己独立的通信局域网,保障现场需要;能够与现场通信网络互连,组成通信集群;能提供传真、复印、扫描、广播、音视频传送等基本功能;设备要具备可扩展性,通信电子产品更新速度较快,因此设备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可替换性。
3.2 应急通信车设计基本要求
应急通信车应用环境比较特殊,这就要求其传输系统尽可能的选择多种接入手段,可融合光传输、微波传输、无线以太网桥传输、卫星传输、短波传输等手段,适应复杂环境的使用。电源系统的设计必须依靠传输系统设备要求,一般主要有:外接市电供电、油机供电、车载后备电池应急供电、车辆硅整流发电机供电等手段。此外,应急通信车应该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和防雷系统,车厢和底盘也要有相应的要求。
4 应急通信保障组织的基本要求
4.1 建立信息共享的联合指挥机制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种处置力量迅速集结,人员多、装备多、指挥关系紊乱,这给部队执行任务带来了不少困恼。所以要迅速建立指挥系统,完成通信联络机制,可区分重点、保密等情况迅速和地方设备和人员建立联通机制,达到信息共享,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各部门运作,最大程度整合各方资源,确保联合指挥机制运行顺畅。
4.2 构建高效可靠的应急通信网,做好应急通信保障预案
应急通信网络的设计,必须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使用标准化接口设备,采取必要的冗余措施,确保线路设备器材等硬件数量足够。要针对性的制定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规范好指挥调度、组网方式、设施设备准备、人员联络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流程。确保编组的科学性,定期做好应急通信保障演练和测试。
4.3 不断优化应急通信装备,提高应急通信保障智能化水平
采用数字化技术,杜绝通信保障盲区问题,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务求小型化、多功能化,系高效融合利于操作,要有好的容灾性,确保应急通信装备高效可靠。
5 结语
应急通信保障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是在平时的抢险救灾中,在未来的高科技、高智能的现代化战争中,应急通信保障是不可或缺,掌握通信的主动权,就会赢得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