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仙教授运用古方治疗妇科疾病验案2则
2021-03-26龙承琛
龙承琛
(贵州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贵州 贵阳 550001)
古方是千余年来医家的智慧及实践结晶,其制方之理明、意深,在现代临床中运用依然取得显著疗效[1]。丁丽仙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为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丁启后教授学术继承人、黔贵丁氏妇科第十代传承人,深得丁启后的真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在临床上运用古方治疗多种妇科疑难疾病。笔者有幸跟从导师学习,亲聆教诲,深感导师医术精湛,其辨证、遣方用药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导师灵活运用古方治疗妇科疑难病案2则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妊娠外感剧咳
患者,女,24岁,2019年3月9日初诊。主诉:发热伴咳嗽1周。患者妊娠37周6 d,1周前出现发热恶寒,咽痒疼痛,偶有咳嗽,自行服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4 d前发热加重,体温高达40 ℃,咳嗽加剧,于某医院诊断为晚期妊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生素(药名不详)静脉滴注1 d,体温降至38~39 ℃,嘱患者多饮水、回家休息观察,这期间患者仍发热,咳嗽明显加剧,遂来我院门诊就诊。现症:表情痛苦,满面潮红,手捧腹部,咳嗽剧烈,难以自抑,干咳少痰,常因咳嗽而中断叙述病情,咳剧时可感小腹阵发性隐胀,夜不能寐,坐卧不能,体温波动在38~39 ℃,咽喉痛痒,口干口苦,无阴道流血、流液,大便3 d未行,舌红,苔黄厚,脉细滑数。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0.5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40%,淋巴细胞百分比9.80%,淋巴细胞绝对值1.0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76%,C反应蛋白7.14 mg/L。B超检查示:晚期妊娠,单活胎,LOP胎盘分级Ⅱ级。西医诊断:①晚期妊娠;②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子嗽,证属风热犯肺。治宜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养心安神。方用桑杏汤加减,处方:桑叶12 g,苦杏仁12 g,连翘12 g,黄芩15 g,枇杷叶12 g,薄荷(后下)10 g, 百部15 g,川贝母粉(吞服)10 g,桔梗12 g,北沙参15 g,芦根12 g,板蓝根15 g,炙款冬花12 g,百合12 g,酸枣仁15 g,蜜远志10 g,甘草9 g。3剂。每日1剂,水煎,少量频服,以不吐出为原则。同时嘱患者注意休息,避风寒,多饮水,少食辛辣油腻之品。2019年3月12日二诊:服药1剂后咳嗽明显缓解,体温渐降,夜不能寐、口干苦明显改善,当天下午大便排出;服药2剂后偶有咳嗽,体温已降至正常,睡眠正常;服药3剂后痊愈。嘱患者多饮水,少食辛辣食品,多食蔬菜瓜果,保持大便通畅。1周后随访,足月顺娩,母婴正常。
按 子嗽是指妊娠期间因外邪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2]。该病影响孕妇的健康,若咳嗽剧烈或久咳不愈,可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堕胎,因此必须重视并及时治疗[3-4]。《诸病源候论》曰:“妊娠咳嗽候……责之于肺,五脏应之。”《丹溪心法》云:“胎前咳嗽,由阴液聚养胎元,肺失濡润。”可见妊娠咳嗽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肺,同时与妊娠期阴血下聚养胎、阴亏阳亢、肺失润降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5]。本例患者因不慎外感风热之邪,邪袭肌表,故发热恶寒;咽喉为肺之门户,肺与皮毛相表里,故咽喉痛痒;风热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故咳嗽;又因妊娠期阴虚火旺,虚火灼肺,肺失润降,气机上逆,故咳嗽剧烈、难以自抑,干咳少痰,口干口苦;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腑气不通,热邪伤津,则大便干结不下;虚火上炎,热扰心神,则不寐。《温病条辨》上焦篇曰:“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6]本例是因风热犯肺导致妊娠发热、咳嗽,故选用具有疏风清热、润肺止咳的桑杏汤加减治疗。方中桑叶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杏仁宣利肺气,润肺止咳;薄荷、连翘辛凉透表,助桑叶疏散风热;桔梗开宣肺气,与杏仁配合,一宣一降,可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黄芩、百部、枇杷叶、款冬花、川贝母清热润肺止咳;芦根养阴生津,止咳除烦;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北沙参养阴生津,润肺止咳;酸枣仁、百合、远志养阴清心安神;甘草缓急止咳,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养心安神之效。
2 性早熟所致漏下
患者,女,9岁,2018年12月26日初诊。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26 d。患者平素学业繁重,常不能按时作息,26 d前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经色开始黯红,渐色淡质稀。曾于某医院行B超检查示:①幼儿子宫(内膜不清);②双侧卵巢内可见直径大于5 mm的卵泡8个。性激素检查示:睾酮<0.1 nmol/L,雌二醇34.00 pmol/L,孕酮1.02 nmol/L。西医诊断为:①性早熟;②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建议激素治疗,但因患儿母亲拒绝激素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现症:阴道仍有少量流血,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谷不香,舌胖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西医诊断:①性早熟;②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断:漏下,辨证为脾肾亏虚、冲任不固。治宜健脾益肾,固冲止血。方用固冲汤加减,处方:黄芪15 g,山萸肉10 g,阿胶珠10 g,枸杞子10 g,白术10 g,酒续断10 g,墨旱莲10 g,仙鹤草10 g,茜草10 g,海螵蛸10 g,煅龙骨15 g,煅牡蛎15 g,地榆炭10 g,覆盆子10 g,炒稻芽10 g,炒麦芽10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同时嘱患儿注意休息营养。2018年12月29日二诊:阴道流血量较前减少,呈点滴状,经色淡红,神疲乏力、纳谷不香有所改善,舌脉同前。上方加紫珠叶10 g,再服3剂。2019年1月1日三诊:阴道流血干净2 d,其余症状明显改善。因患者不愿再服汤剂,故给予归脾丸口服2周以巩固疗效,同时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调护。后随访,未再流血。
按 女性性早熟指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前月经来潮[7]。该病发病率为1.25%~2.32%[8-9],且呈持续上升中[10-11]。《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云:“月水之生,洵非一朝一夕。盖积五千余日,而后血始充满,满则溢……夫五千余日内,襁褓乳食者数年……所受水谷之精气,以聚为阴血者无几。必至二七,然后肾脏内所受五脏六腑之精蓄极而通,积满而溢。任主胞胎,斯时则脉通……冲为血海,斯时则脉盛。”《黄帝内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中医学虽无“性早熟”一词,但有明确记载女子正常月经来潮时间约在14岁[12]。《校注妇人良方》云:“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即盈,应时而下。”本例患者年方9岁,肾气稚弱,天癸未充,冲任未盛,血海空乏,即五脏六腑之精未蓄极而通,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尚未健全,加之学习繁重,劳则伤气;又肾主封藏,脾主统摄,脾肾气虚则冲任不固,导致月经早来,同时经血失于制约而漏下不止。其余症状均为脾肾两虚之象。《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云:“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13]《妇科玉尺》曰:“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14]《金匮要略编注·下血》云:“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丁师选用具有健脾益肾、固冲止血的古方固冲汤加减治疗,该方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妇女血崩”[15]。初诊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山萸肉、枸杞子、续断补益肝肾;阿胶、墨旱莲、覆盆子滋阴凉血止血;龙骨、牡蛎、仙鹤草、海螵蛸、地榆炭收敛固冲,涩血止血;茜草化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炒稻芽、炒麦芽健脾开胃消食。全方健脾益肾,固冲止血,标本兼治。因患者为漏下之证,故丁师灵活运用治崩三法,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塞流澄源并重而止血;待血止,改用归脾丸复旧而获效。
3 小 结
张锡纯言:“临证之道,不用古方不能治病,拘泥古方亦不能治病。”丁教授在临床治疗中辨证用方,明辨病机,分清主次,结合患者不同生理时期体质的不同特点,用方灵活化裁,故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