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者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1-03-26洪晓彤王晓庆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效能个体乳腺癌

黄 婷,丁 梅,洪晓彤,贺 媛,黄 蓉,王晓庆

(1. 赣南医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2. 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3. 赣南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江西 赣州 341000)

创伤性生活事件,如疾病的体验可给亲历者带来焦虑、抑郁等负性影响。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积极心理治疗和护理领域,即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并将其定义为创伤性事件也可促进亲历者的正向人格改变和成长[1]。通过了解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及中介因素,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可通过挖掘个体的家庭、家庭照护者的潜能和力量,运用积极心理学干预措施有效地促进个体创伤后成长,指导患者及主要照护者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其身心康复。本文对患者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以期为创伤后成长心理护理干预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创伤后成长的定义及内涵

1.1 创伤后成长的定义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的 概 念 是 由 心 理 学 家TEDESCHI 与CALHOUN 提出的,定义为个体与创伤性事件进行抗争过程中体验到的积极心理变化[2]。个体从创伤事件中获得成长,并估量这一现象,从自我认知的改变、生活新的可能性、与他人的关系、生命价值、精神发展5个方面的变化全面阐释创伤后成长[3]。

1.2 创伤后成长的理论模型创伤后成长是对创伤性事件进行积极应对的结果,认知成分在其中起关键作用,对个体未来的发展具有建设性功能[4]。TEDESCHI 将创伤后成长模型阐述为:创伤性事件破坏了原有基础世界观的关键要素和目的,机体为应对痛苦情绪而引发的沉思,以及对生活叙事的新挑战,试图通过行为改变从而减轻痛苦,并主动对创伤相关事件进行反复持续的沉思[5]。在初始应对有效后,随着认知图式的改变,机体有意义的沉思,促进生活叙事的进展,最终产生了创伤后成长。

1.3 创伤后成长的心理机制[6]首先,是经历困难的力量、艰苦的处境,即在面对疾病,自我感知的增强,机体更能重新认识和了解自己,发现生活中新的可能性,做出积极改变去面对疾病并积极寻求医疗救助,直面困难,蕴含的力量与救赎价值相辅相成。其次,是心理准备,机体在面对疾病时产生了心理抗体,当面对可以解释的疾病时,不再重组自身的认知,而是通过原有的认知对疾病进行建设,形成积极的疾病意义,用来防御未来出现不确定性的疾病,机体逐步建造起独有的存在状态。最后,是存在的再评价,有解释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的意义,即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发现新的生活价值,重新定义生活中重要事件的意义。

1.4 创伤后成长的测量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共有21个条目,5个维度,各自独立,反映了潜在的不同的心理变化过程。量表编制为Likert 6 级评分法,从“完全没有经历这种改变”到“这种改变非常多”,评估创伤后的经历,依次计0~5 分,总计分0~105 分,分数越高表明创伤后成长越多,且与乐观和外向性格有关。量表的Cronbach's α 0.90,汉化后量表经过因子分析和验证,在尊重文化差异上进行改良,形成PTGI中文版,删除1个宗教条目,即共20个条目,其Cronbach's α 0.825[7]。2015 年有学者对创伤后成长量表进行心理测量,针对慢性病患者验证量表,各维度均呈现较高的信度[8]。

2 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人口学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种族、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与创伤后成长有关。有研究表明,女性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创伤后成长越多[3]。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中,生育状况与创伤后成长有关,有子女的女性,其子女的支持可作为抵御压力的部分抵抗措施[9]。由于生存期的可预见性及患病时间较长,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较年轻的患病人群创伤后成长表现较少,相反青年人更愿意主动寻求外界的积极意义[10]。西方有宗教信仰的患者,会通过祈祷,寄托增强信念,主动寻求积极意义和亲密感应对疾病带来的创伤,从生活哲学方面寻找新的存在意义[11]。

2.2 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个体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心理弹性作为个体的内部资源,当机体面对高压力事件时如疾病的突然来临,个体形成困扰,自觉调动心理内部资源,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自身的创伤后成长,并主动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12]。乳腺癌患者[9]术后心理弹性较高,其创伤后成长也较高,其照护者负担也较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亲属照护者心理弹性呈中介作用,并由社会支持中介影响创伤后成长[13]。乳腺癌患者的家庭心理弹性分析发现,心理弹性与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并通过幸福感来表现[14-15]。伊斯法罕的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和婚姻满意度是创伤后成长重要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且女性可能获得更多的成长,这可能与乳腺癌多发于女性有关,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6]。

2.3 社会支持 拥有家庭或外部社会支持的患者,如人际关系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创伤后成长。创伤后成长与主观幸福感的变化有关,两者的变化主要与社会支持和外部因素的介入有关[10]。癌症患者这一特殊人群中,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及低水平的外部压力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性[12,17]。照护者的照护经历,来自病友及其照护者的支持,如配偶的支持,可能会有更多的创伤后成长[18]。研究表明,通过对造血干细胞患儿父母压力的来源进行预测,包括评估其焦虑、抑郁程度,根据具体需要向父母提供个性化支持,这对创伤后成长是有利的[19]。

2.4 应对方式创伤后成长的产生,是积极应对的结果,即积极地正向改变。个体重新评估疾病,并积极地应对,促使其产生更多的创伤后成长,相反,消极的应对方式,患者的创伤后成长相对少[13]。患者拥有希望,对生活期望越高,会采取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能促进自身的创伤后成长,而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则显示较低的创伤后成长水平,与焦虑和抑郁呈负相关[20]。另外,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创伤后成长显示较高水平[21]。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呈负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呈中介作用,并通过外部或内部的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创伤后成长。韩姗等[15]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及其配偶的创伤后成长水平的比较发现,双方的自尊、配偶的关系质量、主观痛苦改变会影响其应对事件的方式,从而影响创伤后成长。

2.5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是从理论图式解释使自身觉察到应对困难的能力,个体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更从容的应对困难。研究表明[22],外向型性格及大五人格有较高的自我效能,这类人群也被报告有更多的创伤后成长。一项西班牙肝移植患者术后[18]研究表明,外向型、乐观性和开放性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更多,更能够促进创伤后成长。对于疾病的亲历者,相比于照护者,由于角色功能原因,往往能够给自我提供更多的效能感和效用感[23]。学者[24]从配偶出发,改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与配偶的亲密度,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自我效能感,促进主动的反刍性沉思,创伤后成长水平表现较高。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知现状与生命质量有关,并在创伤后成长中表现出积极心理变化[25]。结直肠癌患者同样在高的自我效能感中表现较高的创伤后成长[26]。

2.6 反刍性沉思反刍性沉思解释为创伤性事件导致个体认知加工的改变,即在重建世界观过程中进行的沉思,重新诠释和接受疾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一事件,可产生较多的积极意义[27]。个体拥有较高的希望水平,即对疾病侵袭这一创伤事件重新评估,进行认知重建,其自身对力量改变的感知会更为敏感,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创伤后成长[16]。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与配偶的创伤后成长,可从亲密度解释[24]。“事件发生不久后”的侵入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可能是由于认知加工存在持续性的建设。因此,沉思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路径有待深入探讨。

2.7 其他影响因素个体创伤前水平、创伤事件即疾病的严重程度、个体感知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治疗方式、疾病发生后持续的时间均对创伤后成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信任、自我调节、自制、自尊、同理心、利他主义、乐观主义、生活满意度、适应统称为心理内部优势资源,这些个体的主观因素均会对创伤后成长产生影响[28]。事件的客观严重性与对事件的感知压力促进个体寻求事件的积极意义,感知威胁的敏感度和与他人的关系创伤后成长影响较大,感知事件的敏感度越高,与他人关系改变越多,创伤后成长改变也就越多[29]。

在马来西亚的癌症患者研究中,乐观与创伤后成长有关[30]。乳腺癌患者术后评估时间不同,创伤后成长的水平也不同,可能由于1 年和4 年回忆被诊断情形时会有不同的态度和认知[18]。部分研究表明,时间越长,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5 年前罹患癌症的患者与1 年前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相比,抑郁程度较低。对伊斯法罕的乳腺癌妇女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的增长越多[16]。不同的疾病类型对创伤后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相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更好的生存质量,预示着更好的创伤后成长。

综上所述,不同疾病人群的创伤后成长水平不同,影响因素也各异。患者能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认知,并进行积极配合治疗,正确看待疾病的预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较为完整的社会支持和建设性反刍性沉思应对疾病,挖掘创伤后成长潜力,从而建立积极心理态度。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在照护患者的同时应从不同角度把握患者动态心理需求的变化,引导患者的创伤后成长,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癌症人群、不同领域的慢性疾病的个性化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制定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促进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改善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效能个体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