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 理念下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探索

2021-03-26

关键词:导向马克思主义教育

王 莹

(渤海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的重地,在当下复杂的环境下,要结合实际,创新教育理念与方法,加快培养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1]

一、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地方高校因为培养方式相对传统以及目标导向不明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教育发展的乏力状态。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为基础,搜索篇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马新观”,限制核心期刊为搜索范围,去掉无效结果,共获得相关论文共52 篇,最早出现于2001 年,统揽已有的相关研究,发现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整体呈现以下三大困境:

1.目标导向不集中,课程体系内部不协调。各地方高校在教育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以教学为导向、科研为导向、专业为导向、学生兴趣为导向、院系发展综合目标为导向等多个导向,主次及先后关系不清,导致培养过程中不能协调彼此关系,没有形成以成果目标为第一导向的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最终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培养方式传统,教学过程呈现“三个脱节”。在以非成果理念的导向下,易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三个脱节”:即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和课堂与社会脱节。一些地方高校已经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并在努力尝试改革的过程中。但这些改革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导,使改革呈现系统化,形成最佳效果。

3.学科壁垒坚固,师资力量呈现“假不足”。非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易在过程中迷失。学科方向分界清晰可使教研深入,但“分”是为了更好地“合”。目前,各地方高校教育过程中呈现统合力量不足,出现多头并进,各教各课,学生自身没有能力综合理解运用不同知识。学科壁垒坚固,没有形成较好的资源互补,导致师资力量呈现“假不足”现象。

二、以OBE 为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必要性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由Spady 等人于1981 年提出的理念。OBE 培养目标具有如下五大特征:成果是学生经过学习过程后的最终效果、突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且真正内化为终身能力、与社会需求链接以及根据最终目标反向形成阶段性评价体系。[2]OBE 理念对当下我国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1.以成果为导向,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课堂与社会的链接。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融合,并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审视当代新闻传播现象,指导其社会实践。如对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自由”产生的背景环境、体制有较深刻的了解,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差别有清晰的认识,并能有效地进行相应的舆论工作。

2.校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相互协调与支撑。地方高校在OBE 理念下,将以最终成果为导向,指导培养目标的制定,协调校内外需求,形成内外协调的学科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及相适应的教学实施方法。根据当下国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才的需求和学生毕业就业意愿以及学校自身条件三方面为培养目标,形成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评价体系。

3.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师资力量优势互补。使校内相关学科形成资源互补,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吸纳校外相关资源形成内外互补,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支持,并实现创新性理解与应用。可将教学分成模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名著解读部分,可请专业教师协助进行,带学生分小组有针对性地学习《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并将其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实践结合。

三、OBE 理念下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可行方案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四者”:“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在此目标之下,地方高校应结合地方经验与需求,培养适合地方实际发展情况的应用型人才。

1.搭建与地方政府、企业互动的实践平台。地方的发展需要适应地方需求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高校与地方政府及各部门等的合作,将为地方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一方面最大化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又为人才提供学习、应用与发展的空间。本研究通过对52 篇相关论文的梳理,发现一些高校已经建立校部共建合作。主要体现在搭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地方宣传部门的人才转型培训及大数据服务等方面。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已经将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与县(区)、乡镇(街道、社区)等签订宣传合作协议,以此来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总之,各地方高校努力在“部校共建”的基础上形成人才流动效应以及良性的互动机制。

2.与地方媒体开展引进来与走出去的交流合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地方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定要与地方主流媒体实践紧密联系,了解当下地方媒体实际发展情况及需求,提高教学的理论与应用水平。一方面,可以请媒体人进课堂,就近请地方媒体人讲授其优秀作品背后的故事,学生按照事先的分工做好拍照、录制、采访提问等工作,并在课程微信公众号相应版块推送。另一方面,也可以就近组织学生赴媒体调研,并定期赴媒体进行实训等。师生借此可对当下地方媒体发展的情况及人才需求有直观的了解及深刻的认识,调研后,学生小组可生成采访稿件,教师可形成调研报告,成为教学与科研的互补。

3.建立多样化的融合媒体实践模式。OBE 理念强调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新媒体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要将理论与融合媒体的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可借助多层次的资源搭建多样化的融合媒体教育实践平台,使学生参与到多元的实践学习模式中去。

首先,建立课程公众号,做好课堂实践。课程公众号可成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的践行与展示平台,从公众号的搭建、小组作业的展示到新媒体的编辑与推广等,全过程均可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2016 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公众号“中南大思政客”运行,为师生们提供信息公告和掌上学习等功能性服务、学术引导案例解读。[3]也有一些部校共建中的高校,与部委共同建立微信公众号,给学生搭建了更大的学习与展示的平台。2017 年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的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开设思政公开课等,使学生们在新媒体平台学习、比赛与实践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4]

其次,参与校级融合媒体实验室及校宣传平台的实践。一些高校建立了新媒体实验室,“2019年10 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人大明德新闻楼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共建新媒体实验室,努力打造可供复制推广的城市型媒体融合新模式,推动产学研共同发展。”[5]“2019 年12月5 日,教育部确定了首批15 家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在复旦大学召开大会并揭晓名单,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10 家高校,以及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等5 家教育发展与管理相关部门。教育融媒试点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领导责任,加快探索新时代‘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教育融媒体发展路径。”[6]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校内的实践中体会以教学为本、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以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现实意义。

再次,服务于校外的社会融合媒体宣传工作。除了课程及校内融合媒体平台实践之外,学生可依托校外合作平台,如前所述部校共建以及政务各部门的宣传平台等进行更广泛的社会实践。“截至2019 年初,全国共有120 余家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单位、项目。部校共建主要呈现以下目标趋势: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理论实践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部校共建智库群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等。”[7]

4.依托多样项目使课堂教育与创新创业结合。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8]在国家的号召下,近年来各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及平台呈现一定程度的增加及多样化趋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可依托各创新创业项目平台,进行教育与应用的充分结合。一方面可将教学过程与创新实践结合;另一方面可将教学成果进行创新转化,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

总之,地方高校应在OBE 理念指导下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使得校内外充分发挥政治、组织优势、实战优势、学科及师资优势,积极谋划、高位推动,搭建多位立体教育科研平台,聚焦现实问题,创新务实加强应用研究,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及成果成为全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智库。◆

猜你喜欢

导向马克思主义教育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偏向”不是好导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