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股骨骨样骨瘤3例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2021-03-26孙俊康陈后平张问广任冲侯立松潘润桑吴华萍李浩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骨科550003
孙俊康 陈后平 张问广 任冲 侯立松 潘润桑 吴华萍 李浩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骨科,550003)
骨样骨瘤是骨内良性小肿瘤,早期误称本病为“硬化性非化脓性骨髓炎”或“局限性骨皮质脓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疼痛轻微,呈间断性,以后疼痛逐渐加重,以持续性夜间疼痛、压痛、肢体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3例儿童股骨骨样骨瘤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例1:患儿男性,12岁,以“右髋关节疼痛1年余”就诊,查体:跛行,右髋关节压痛,屈髋活动受限。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4.28×109/L、NEUT% 39.9%、LYMPH% 49.8%。血沉未见明显异常。当地医院CT示:右髋关节改变,炎性病变?我院MRI示:右股骨颈高信号,关节腔积液,周围软组织水肿,没有发现异常的类圆形信号,诊断:右侧股骨颈骨髓炎。予右下肢持续皮肤牵引、抗感染治疗,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的疼痛未能改善。我院CT发现右侧股骨颈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周围骨质硬化。本拟行手术治疗,但由于经济原因出院。例2: 6岁女性患儿,以“右侧大腿根部内侧及右膝关节疼痛6月余”就诊,疼痛逐渐加重,以夜间疼痛为主,需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症状,查体:跛行,右下肢肌肉萎缩,右大腿根部内侧压痛,屈髋活动受限,4字试验阳性,右膝关节未扪及明显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1.56×109/L、NEUT%67.40%、LYMPH%22.80%。血沉、CRP未见明显异。结核杆菌抗体阴性。骨盆平片未见明显异常,没有发现病灶。MRI示:右股骨颈区域高信号,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周围组织水肿。诊断:骨髓炎。予右下肢持续皮肤牵引、抗感染治疗,经抗感染治疗3周后,未能改善患儿的疼痛症状,仍需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症状,再行CT检查发现右侧股骨颈内侧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周围骨质硬化。结合临床诊断:右侧股骨颈骨样骨瘤,在C型臂引导下行右股骨颈病灶切除、同种异体骨植骨术。术后病理结果回示:符合骨样骨瘤。术后随访,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患儿疼痛消失,跛行及下肢活动受限消失。例3: 4岁男性患儿,以“左下肢跛行,左大腿夜间疼痛1月”就诊,查体:跛行,左大腿内侧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8.0×109/L、NEUT% 51.8%、LYMPH% 34.4%。当地医院MRI示:右股骨区域高信号,周围组织水肿(未见单)。考虑骨髓炎。抗感染治疗无效。骨盆平片发现左侧股骨不典型密度增高、界限清楚病灶。进一步CT检查发现左侧股骨上段前缘见骨性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在C型臂引导下行左侧股骨病灶切除、同种异体骨植骨术。术中发现肿瘤界限清楚,约1.2×1.1 cm大小,术后病理结果回示:骨样骨瘤,与术前CT诊断相符。术后随访,患儿症疼痛状消失。
2 结 果
3例患儿疼痛时间较长,以持续性夜间疼痛为主,伴有下肢轻度跛行、肢体活动略受限,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疼痛缓解,X线平片表现不典型,常常延误诊治,MRI能较早发现病灶,但是特异性较差容易与骨髓炎相混淆。CT检查能较早诊断股骨骨样骨瘤。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并行植骨是治疗本病的较好方法。
3 讨 论
骨样骨瘤由Jaffe于1935年首次报道,是良性骨肿瘤。据文献报道,国外骨样骨瘤的发病率约占全部良性骨肿瘤的12%左右,国内发病率约占2%左右[1-2],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年龄在10-25岁之间,以男性患者居多[1-3]。骨样骨瘤常是单发性病变,肿瘤直径<2 cm的中央结节,周围骨质硬化[1-3]。其可以发生在骨骼的任何位置,大多数病例发生在下肢长骨或长骨干骺端,根据其病灶位置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皮质骨型、松质骨型,骨膜型、髓内型[4]。其患儿常常表现为步态异常、夜间疼痛及下肢活动受限,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疼痛缓解,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其他疾病易混淆,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对骨样骨瘤病灶本身并无治疗作用,常常造成延误诊断。对于儿童不明原因、较长时间的步态异常、夜间疼痛及下肢活动受限,应该行X线平片检查,有怀疑的还应该行MRI或CT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骨样骨瘤的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植骨是主要的手术方法[4],在影像学引导下直接定位切除病灶,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并发症和复发率低,病灶切除后症状即可明显缓解。近年来,国外采取微创手术技术治疗本病[5],Hage、 Lassalle、 Krokidis、 Knudsen等报道了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术后取得了良好疗效[6-8]。本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X线、CT和MRI检查都有助于我们对骨样骨瘤的诊断:X线平片是最初的检查手段,典型X线平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牛眼征)低密度的病灶,其中心可有小点状钙化影,周围骨质硬化。MRI对诊断骨样骨瘤也有一定帮助,但其在显示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或者是炎性改变非常敏感,呈高信号,故易误诊为骨髓炎。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更为可靠,被认为是诊断骨样骨瘤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1-4],本组3例患儿行MRI后均发现股骨区域高信号,周围组织水肿,倾向于骨髓炎诊断。经CT检查后明确骨样骨瘤诊断,2例患儿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经随诊临床效果较好,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