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执业考试为导向的瑶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1-03-26冯秋瑜李耀燕
冯秋瑜 罗 婷 李耀燕
(1 广西中医药大学,2 广西壮瑶医药与医养结合人才小高地,南宁市 530001,电子邮箱:625668638@qq.com)
【提要】 本文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近10年的实地走访资料,结合课题组成员的调查资料, 探讨以瑶医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瑶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方式、体系构建、培训模式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在人才培育、基地平台建设、文化传承传播、临床辐射带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了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瑶医实用型人才,推动了瑶医药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间医师合法执业是我国亟须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瑶医医师也面临同样的执业困境。广西有52.8万瑶族人口,是全国瑶族人口比重最大的省份,占比62%[1],主要分布在金秀、恭城、富川等瑶族自治县。虽然瑶族在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但是瑶医药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瑶医药的使用还限于民间,并且发展滞后,后继乏人,目前,瑶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迟迟没能开考。由于瑶医执业医师资格未开考,教育部一直未批准医学院校瑶医学本科学历招生资质。缺乏瑶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瑶医本科学历招生资质,是瑶医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瓶颈。因此,探讨瑶医药高等教育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关注的问题。
1 探讨瑶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自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来,我国法律规定,医生从事医疗活动,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进行注册,以证明持证人具有独立从事医疗活动的技术和能力。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唯一途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管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引导医学教育、规范医师培养、评价医学教育质量与严格医师准入标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近年来,传统医药民间医师的合法执业问题,受到全国民族医药工作者,尤其是难以取得正规合法执业资格的从医者的关注。目前如何更人性化和规范、制度化中医和各民族医药医生的执业资格成为我国中医药管理者亟须完善和解决的问题。2016年制定的《中医药法》明确了中医药的范围包括了民族医药后,国家鼓励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其执业医师资质的授予也更趋多元化,以师承方式考核和当地卫健委认可的确有专长考核可作为目前国家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的补充[3]。本研究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近10年的实地走访资料,结合课题组成员到区内外各瑶族聚居地对当地瑶医从业者的调查资料,分析瑶医发展现状、瑶医医师从业状况、社会对瑶医的需求、瑶医医师从业资格和瑶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经过综合分析、研究,确定采用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瑶医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解决高等教育瑶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提供参考。
2 以执业考试为导向培养瑶医药专业人才的紧迫性
瑶族是多支系多地区融合的民族,以“大分散,小集中”为特征分布在全国各地,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等也有分布,有“东方的吉卜赛民族”之称。瑶医药是瑶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防治疾病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由于历史原因,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医药文化缺乏文字史籍资料。长期以来,瑶医药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家族传承、师带徒等方式,因此,瑶医药理论比较零散,传承方式较单一和保守。因长期缺乏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瑶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困境。瑶族医药以治疗方法多样、疗效确切而被世人所瞩目[4],同时,瑶族人民长期依山而居,拥有独特的养生保健方法,如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代表的“世界长寿之乡”为世人称道。但与之相悖的是,瑶医医师执业却陷入尴尬境地。绝大多数瑶医医师没有正规的执业医师资格证,这迫切需要相关行政部门给予解决。
目前我国瑶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尚未开考,广西中医药大学主动承担了培养合格的瑶医专业人才的使命,于2010年响应政府号召成立了全国首家瑶医药高等教育机构——瑶医药学院,并在同年开始招收民族医学瑶医方向硕士研究生。广西中医药大学肩负着瑶医药高等教育的重任,着手培养符合瑶医药传承特点、符合执业医师考试要求的新型实用性瑶医人才。
3 以执业考试为导向的瑶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瑶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有四种,即瑶医药研究生教育、师承培养、确有专长人员培养、短期或中期为主的社会办班培养。广西中医药大学目前缺乏瑶医学本科招生资质,为培养合格的新型实用型瑶医药人才,以瑶医执业考试为导向,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实践了分层次、有针对性的瑶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瑶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3.1 瑶医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从瑶医药理论比较零散、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实际现状出发,以解决瑶医药的传承发展及人才培养问题为宗旨,以瑶族医药文化为依托,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总目标,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建立不同的培养目标:(1)民间瑶医或者瑶医爱好者。对这类人员的培养要求不宜过高,其瑶医药理论知识的设定为能简单阐述,瑶医药临床技能的设定为能在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同时对自身特长技能有一定的理论认知。(2)师承班学员。对该类人员的培养设定目标较高,要求其较系统地熟练掌握瑶医药理论知识,并能在瑶医药理论知识指导下熟练地掌握瑶医临床操作技能。(3)中、短期培训学员。该类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瑶医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瑶医药辨证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对民族医药的研究能力。(4)民族医药的硕士研究生。该类人员应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瑶医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基本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具有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3.2 瑶医药实用型人才的考核模式 参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制订实用型瑶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不同层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国家和社会对瑶医人才的需求,制订不同的考核模式,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1)民间瑶医或者瑶医爱好者。该类学员的考核重点是瑶医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用基础理论知识指导简单的临床操作技能。(2)师承班学员。师承班学员师承满3年后,需通过国家水平的基础理论知识统考才能授予毕业证书,因此该类学员的考核重点是基础理论知识。(3)短、中期培养学员。该类学员大多数是多年行医的资深民间医师,其培训目的是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所以其考核重点是临床技能考核。(4)民族医药的硕士研究生。该类学员作为精英培养对象,考核重点除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操作外,还有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3.3 实用型为主的课程体系构建 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坚持“精减、更新、拓宽”的原则[5]。我院瑶医药教学团队先后编写了一套瑶医药系列教材,其中《瑶医诊道》《瑶医方道》和《瑶医打道》等已正式出版;《瑶医药学概论》和《瑶医治道》已作为其他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教材,该教材可为今后瑶医学本科专业招生提供教材支撑[6]。还有其他瑶医药培训教材也根据不同培训对象而编写,如瑶医培训班学员的教材内容较全面并且通俗易懂,适合民间瑶医及瑶医爱好者培训时使用;而硕士研究生的教材则主要根据导师的培养要求而设定。广西中医药大学自2015年开始在医学类本科专业学生中率先开设了《瑶医药学概论》和《瑶医治道》选修课程,这两门课程分别是对瑶医知识的整体概述和重点介绍瑶医的特色外治法,突出实用性原则。
3.4 形式丰富的人才培训模式 (1)讲座。为了弥补高学历瑶医药师资队伍的严重不足,避免在整理挖掘瑶医药中的闭门造车,学校邀请了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瑶医师进高等院校开设讲座,不断深入挖掘民族医药[7],以讲座的形式加大对瑶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全校性的讲座也可以让更多高等层次的人才接触和学习瑶医。(2)第二课堂。2015年在本科专业学生中开设的《瑶医药学概论》《瑶医治道》等选修课程成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民族特色课程[8],同时不定期开展瑶医药知识第二课堂。(3)网课。2019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已初步建成了《瑶医治道》《瑶医药学概论》及《瑶族针挑疗法》等网络课程,并向各专业学生和社会人员免费开放,采用线上、线下联合培训的方式,基本解决了各类人员线上学习的需求,成为社会传播瑶医药知识的有力工具。在瑶医药的传承发展及人才培养问题亟待解决的背景下,我们采用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积极开展瑶医实用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4 实践以执业考试为导向的瑶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我院教学团队经过近10年的建设,以执业考试为导向,在瑶医药人才培育、基地平台建设、文化传承传播、临床辐射带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1 瑶医药人才培养方面 对于瑶医药人才的培养,除了正规的民族医学瑶医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瑶医方向师承班学员培养外,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还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合,承办各种瑶医药培训班,如广西壮瑶医药精英人才培训班、恭城县瑶医药优秀人才培训班等。根据不同层次的瑶医药人员,编写不同的瑶医药系列教材及设立不同的培养模式,这是我院教学团队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成功实践。在培训考核时,教学团队参照《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办法》的规定,创新性地将临床技能考核融入其中,为瑶医执业医师开考助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好评。总之,无论是瑶医高等教育,还是基层瑶医人才培训,注重知识、能力和质量的培养才是出好人才、快出人才的保障。
4.2 基地或平台建设方面 在实践以执业考试为导向的瑶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教学团队推进了瑶医药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基地、平台的建设。2016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建成了瑶医药文化展厅,对外展示瑶族文化和瑶族医药;建成了瑶药标本馆,陈列瑶族经典老班药标本;建成了瑶医药教学实验室、瑶医实训室,强化实操培训;设立金秀瑶医医院作为我校瑶医学实践实习基地和瑶医康养基地,为瑶医药人才提供实习平台。2017年,以瑶医药学院作为载体单位的“广西壮瑶医药与医养结合人才小高地”获得区政府立项,获得建设资金持续5年滚动支持,利于教学团队打造瑶医“医养结合”平台,进一步落实瑶医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4.3 瑶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方面 教学团队对瑶族文化和瑶医药文化均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整理,探讨多种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广西中医药大学的瑶医药文化展厅开馆4年以来,前来参观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多国嘉宾学者逾千人次,极大地促进了瑶医药的传播与推广。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负责牵头申报的《瑶族针挑疗法》《瑶医观目诊病》《瑶医滚蛋疗法》《瑶医磨药疗法》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以非物质的形式对瑶医药进行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此外,广西中医药大学还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校与国外教育机构联合培养的“海外师资培训项目”,把传统医药推出国门。广西壮瑶医药医养结合人才小高地聚集国内医养结合人才,每年举办数次的壮瑶医药医养结合方面的学术交流会,培养了众多壮瑶医药医养结合方面的人才,发表和出版了多篇、多部壮瑶医药医养结合的论文和著作,为壮瑶医药的传承和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4.4 瑶医临床帮传带辐射带动方面 执业医师考试重视临床能力培训和考核改革,强调优化临床教学过程[5]。广西中医药大学重视名医的经验传承,学校联合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八桂名医等大师和名师,吸纳团队中的骨干教师联合创建大师、名师工作室,以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并进行团队的传帮带辐射,进一步加强瑶医药建设及瑶医药服务健康知名品牌和民族医药文化品牌的建设,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瑶医药、相信瑶医药,享受瑶医药服务[9]。2018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开展了广西壮瑶医精英人才培训班,在全区遴选20名优秀基层学员,更注重对学员进行精英教育,注重培养学员帮传带基层医务人员的能力,培训结束后由他们发动周边的医务工作者学习、应用和推广瑶医,实现了以我校为中心,辐射至各地市县的瑶医药临床应用推广。
5 培养瑶医药实用型人才存在的不足与设想
在医学高校设置瑶医学专业,一直未能获得教育部批准,目前广西中医药大学没有瑶医学本科生的招生资质。瑶医执业医师考试也没能进入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范畴,这两大难题一直是广西中医药大学,乃至瑶医药教育发展的难题,极大地制约了瑶医药事业的发展。瑶医需要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瑶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使瑶医人才能熟练掌握瑶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及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并掌握服务于基层的临床技能,符合国家贮备的瑶医药专业人才要求。
以瑶医执业医师为导向,采用多层次的瑶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作为目标,提高瑶医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将来的瑶医执业医师开考奠定基础,为高校践行少数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也为瑶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