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将呼吸康复护理措施应用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2021-03-26杜月华
杜月华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内蒙古 牙克石)
0 引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在患病后,患者最为突出的疾病表现为呼吸困难症状,而临床上目前主要是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该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1]。本文采用呼吸康复护理方法,取得了理想的干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是本院收集的患者,是在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20 例,按照平均分的分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0 例与对照组60 例。在对照组60 例患者中,主要包括男性患者30 例与女性患者30 例,患者的年龄为40-75 岁,中位年龄为(65.21±3.78)岁;病程为8 个月至5 年,平均病程为(3.88±1.29)年。在观察组60 例患者中,主要包括男性患者40 例与女性患者20 例,患者的年龄为40-78 岁,中位年龄为(67.41±3.55)岁;病程为8 个月至7 年,平均病程为(5.21±1.0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执行各种内科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康复护理干预措施[2],主要内容如下。
1.2.1 基础护理
在实施呼吸康复训练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做到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确定其躯体状态是否适宜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3],并注意实时、科学调整呼吸机参数。在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护士要正确指导患者实施呼吸康复锻炼,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给医生。
1.2.2 呼吸操训练
对患者实施呼吸操训练的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够正确指导患者实施呼吸操锻炼,告知患者双手上举时经鼻吸气、下放时呼气,然后屈肘握拳,向前交替出拳,保持出拳吸气、收拳呼气,并交替抬起双腿,在抬腿时保证90°屈膝状,放下时先吸气、后呼气,要循序渐进地练习[4]。
1.2.3 人工阻力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吹气球,循序渐进地练习。若患者为卧床病例,那么要指导其在床上进行人工阻力练习,垫枕置于患者背部,进行倚靠动作训练。
1.2.4 有氧行走训练
护士指导患者开展有氧行走训练,即进行上下台阶的训练,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肺功能情况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 FEV1/FVC 比较(%,±s)
2.2 两组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比较
见表 2。
表2 两组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比较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高发的心脏疾病,是因肺动脉血管或者肺组织出现病变,造成肺组织功能、结构发生异常,使得血管阻力不断升高且导致肺动脉压力不断升高,进而引发右心肥大、扩张等异常改变[5],伴发或不伴发右心衰竭症状。在患者患病之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咳痰、咳嗽、气短、活动后心悸等,对于此种心脏疾病的治疗,主要是要求患者住院接受治疗。而应用的治疗方法为应用无创呼吸机实施治疗。呼吸机作为一种减小患者呼吸压力的重要工具,将其应用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不是完善的[6],治疗期间患者会存在呼吸障碍情况,所以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治疗过程中要求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障碍所致的负面身心影响[7]。
常规护理措施只是满足了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与基本医疗需要,在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方面效果不理想,所以,很多业内人士对护理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建议将呼吸康复护理措施应用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以改善护理结局,减轻患者身心不适感。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将呼吸康复护理措施应用到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就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实施生理状态的评估,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训练、人工阻力呼吸训练、有氧行走训练,使患者纠正错误的呼吸观念[8],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减小呼吸压力,逐渐恢复正常呼吸状态,早日脱机,并纠正其肺功能指标,最终缓解病情。通过本次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为,护理后,观察组 FEV1/FVC、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9]。
总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同时实施呼吸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取得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10]。